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4059412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一篇第一条 为全面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根据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榆政办函202083号)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榆政办函20208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指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及绿化养护等。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镇街村组的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后续管护,已列入行业主管部门维护的设施不在维护范围内

2、。第四条 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指导、镇街组织、农民主体”的原则,发改科技局为综合协调部门,负责完善后续管护及考评制度,监督检查部门、镇街及村组的后续管护工作,争取经费、队伍等保障,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市扶贫、水利、电力、交通、农业农村、教体、工贸、民政、文旅等相关部门为指导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指导镇街及村组做好后续管护工作;各镇街具体组织实施,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动员各方力量,统筹各种资源,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村组为管护主体,要在镇街的组织领导下,全面做好所在村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工作。第五条 发改科技局为农村基础设施

3、和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的综合协调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为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镇街负责本办法在所辖村组的具体实施。第六条 管护范围。将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纳入管理范围:1.村内油路、水泥路,包括通村路、通组路、生产生活道路。2.小型水利设施,包括人饮工程中的高低位水池、管网、防护网、防护挡墙等设施,灌溉渠道、管网设施等。3.0.4kV0.2kV电表闸刀以下线路。4.农村养老院、互助幸福院等。5.村卫生室。6.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广场、演出舞台、文化活动室、体育场、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7.村级活动场所,除文化体育设施以外的基础设施,包括村委会、村级活

4、动场地等。8.村内绿化、美化。9.公共路灯等亮化工程。10.公厕。11.卫生保洁及垃圾处理设施,包括村庄卫生保洁、村庄连接带卫生连片保洁、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清运车辆等。12.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形成的渠道、挡墙护坡等。第七条 管护标准。依据榆林市农村公厕管理办法(试行)(榆政农函202047号)神木市电力局配网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神电局发20204号)神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神政办发201953号)神木市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神政办发2020171号)神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神政办发2014114号)神木市养老服务机构

5、建设资金补助办法(神政办发202012号)神木市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管理办法(试行)(神卫计发2018180号)等办法的标准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一)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村委会、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文化礼堂等公共场所明确专人负责,做好日常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路灯立杆无破损、倾斜,灯具照明正常。3.村内道路管护。加强村内道路、水渠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路标路牌、警示标志、安全设施齐备。水渠边沟排水

6、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4.公厕管理维护。公厕全年开放使用,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有破损及时修复。5.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文化广场、演出舞台、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6.电力维护。0.4kV0.2kV电表闸刀线路无破损、漏电等情况。7.农村养老院、互助福利院管护。设施维护维修及时,干净卫生整洁,运行正常。(二)农村环境长效保洁1.道路保洁。对各村辖区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2.庭院保洁。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屋

7、后进行打扫清理;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污物。3.垃圾收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1.高低位水池无破损、漏水,防护围栏、防护挡墙完好,供水管道畅通,水质达到国标要求,安全饮水率达到100%。2.农耕道路、渠道、水坝等生产设施有专人管护,每周巡查管护次数不少于2次,发现农耕道路损坏、渠道堵塞、水坝破损等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及时修复到位。第八条 市发改科技局牵头,定期组织检查、指导和服务;各镇街结合工作实际成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后续管护工作计划,明确后续管护措施,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将领导小组及管

8、护工作计划报扶贫办备案。第九条 市发改科技局每年组织4次抽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建立考核台账。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二篇X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谁受益、谁维护”的总体要求,聚焦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的“三个有”;突出明确管护范围、明确管护权属、明确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等“五个明确”;创新专业管护、市场化管护、自行管护“三个模式”,确保我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运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有人管.对农村所有公共基础设施,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凡出现自然灾害,有人及时排危抢修;凡出现人为破坏,有人代表集体进行制止和索赔;凡出现

9、使用故障,有人及时维修养护;凡出现资产闲置,有人引导正确使用,着力解决“有人用、无人管”问题。有机制管.夯实镇、村、农户的管护责任,形成一批可操作、有实效的好的办法措施,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对每一类公共基础设施都要明确建设、移交、管理、验收、监督等制度,对具体管护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监督,并根据考评结果支付一定的管护报酬,切实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心管、无力管”的问题。有钱管.以村集体投入为主,以群众自筹投入为补充,多渠道筹措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资金,逐步实现人员管理有报酬、损坏维修有资金、灾后恢复有保障,着力解决“有钱建、无钱管”问题。一、明确管理范围 将各级财政投入建设的各

10、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10项具体内容。1、村内油路、水泥路,包括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2、小型水利设施,包括村级供水站、饮水及灌溉管网设施等;3、幸福院;4、村卫生室;5、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广场、演出舞台、文化活动室、体育场、健身房等设施设备;6、村级活动场所,除文化体育设施以外的基础设施,包括村支部、村委会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7、路灯;8、公厕;9、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桶、垃圾箱、拉运车辆等;10、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形成的渠道、护坡挡墙等资产。二、明确管护权属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

11、、群众认可”的原则,将村内各项产权明晰的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移交到村,村委会负责日常管护,建立“村有、村管、村使用”的管护责任体系。明确管护清单,切实做到物有人管、事有人办、责有人担。三、明确管护标准 结合行业规定和管护实践,制定明确管护标准。道路管护标准:路面平整,干净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路肩无缺口,安全设施齐备,路容路貌良好。公厕管护标准:标识清楚,设施完备,清理及时,卫生清洁。幸福院管护标准:设施维修及时,卫生干净整洁。村卫生室管护标准:环境卫生整洁,设施维护及时,垃圾分类处理。四、明确资金来源 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即“向中省市县

12、争取一点、行业部门补助一点、镇级财政筹措一点、村集体经济支付一点、投工投劳折算一点”的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维修管护的投入力度,确保正常运行。五.明确管护责任 镇上成立X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X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农业办,负责全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各村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由村主任担任站长,负责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考核。专业管护+市场管护+自主管护 专业管护。全面推行“五岗十二员”管理制度。“五岗”:即农村道路管理岗、水利设

13、施管理岗、村卫生室管理岗、公共服务场所管理岗、环卫设施管理岗,岗位负责人从“十二员”中产生。“五岗”负责组织管理“十二员”,以志愿者服务、老党员、村组干部、环卫员为主、支付报酬为辅的工作模式。“十二员”:即道路管理员、水利设施管理员、幸福院管理员、村卫生室管理员、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员、路灯管理员、村扶贫工厂管理员、扶贫产业园管理员、公厕管理员、垃圾处理设施管理员、其他设施管理员,根据任务量大小据实确定每一类管理员的数量;市场管护。对垃圾清运等村级无力承担的管理任务,由专业公司承担,定期处理等方式予以解决。自主管护。一方面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定期义

14、务管护;一方面激励引导群众对自家院落、房前屋后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定期清扫保洁,全方位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353”管理机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全部移交给村两委会,归全体村民所有,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真正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实现“村有、村用、村管”。建立镇、村、组三级责任明确的统一管理机制,真正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全面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根据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

15、2015年)要求,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是指环境卫生管理、公共设施维护及绿化养护等,其中环境卫生管理指村庄卫生保洁、村庄连接带卫生连片保洁、垃圾收集与清运、垃圾处理;公共设施维护主要指公共路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含村排污管网及村口至镇或城市主管网管道)、公厕、文体设施等的维修管理。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金华市区(包括婺城区、金东区及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所有农村(不含撤村建居)的相关基础设施的管理。已列入行业主管部门维护的设施不在维护范围。第四条 以政府引导、区级推动、部门指导、乡镇组织、农民主体、市场运作、专业管理为原则,完善制度、经费、队伍等保障,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第五条 市农办为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为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婺城区人民政府、金东区人民政府及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办法在所辖农村的实施。第二章 项目和要求第六条 环境卫生管理。(一)村庄卫生保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