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405840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培养历史人文素养【案例背景】“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是标准(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但在目前的初三历史教学中会让所谓的“考点”主宰一切,渐渐失去历史的学科魅力,如何开发教学资源,使略显平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能够体现学科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得成长,让我们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案例过程设计】 导入:播放影响苏联历史的5位领导人,配以喀秋莎的音乐,让学生在紧张的二轮复习时能有一丝轻松。大国印象请学生在年代尺上标出从1861年到1991年的大事件,帮助学

2、生构建宏观史观。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一、寻道图强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最终废除了农奴制,缓和了社会矛盾,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探索新途俄国的社会主义之路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历2月),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苏维埃两个并存政权,但任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主,所以二月革命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2.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俄历十月),列宁领导,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

3、取得胜利的革命,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对20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3.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反扑,巩固苏维埃政权,1918年-1921年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4.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去世。5.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制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并开始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工业强国。在斯大林建

4、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世界大战中的俄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前,俄、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二战属于协约国一方。1917年一战期间,爆发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1942年1月,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5月,柏林之战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

5、进攻,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和美国分区占领德国,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美苏冷战中的苏联1955年苏联为首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实行冷战,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三、穷途末路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开会,以农业为突破口,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而最终失败。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激化了苏联各种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苏联解体1991年12月,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

6、系)的结束,世界开始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苏联的解体说明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俄罗斯联邦时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拓展总结一、俄国国家名称演变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16世纪中期1917年“二月革命”)苏维埃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今)二、苏联解体的启示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要关注民生,提高人生活水平。4、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5、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6、抵制西方和平演变。配套学练案1(2016成都

7、)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图2是学习主题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A.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B.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C.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D.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2.2016淮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A.使俄国走上了对

8、外侵略的道路 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3(2016南京)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A废除君主专制 B摆脱民族危机 C“废藩置县” D发展资本主义4(2016广东)题22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 国民收入(%)农业产值(%)生铁产量(万吨)规定指标数应增102应增501700实际完成数增加60下降14616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5(2016常州)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

9、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推行新经济政策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6(2017江宁)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这主要得益于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执行 D集体农庄的建立7(2016邵阳)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C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8(2016宜宾)下列图片中属于冷战表现的是 A B C D9(2016淄博)2015年5月9日

10、,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之所以选择5月9日举行阅兵仪式,是为了纪念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2016四川内江)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A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逐渐复苏B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最先发出“冷战”信号1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计划是强制性的,“计划就

11、是法令”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在短期内(19281937年)就实现了工业化,从而为卫国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这些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办法后来都被固定下来,以致苏联经济日益僵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材料三 1926至1940年, 苏联工农业年均增长率经济部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年均增长率21.2%14.1%1.5%摘编自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材料四 针对姓“社”姓“资”的争论(邓小平)再次阐述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道理由上可见,真正看透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各国失败根本原因的是邓小平。 苏联真相(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什么政策?请写出该政策的实施者和主要内容(4分)。(2)材料二认为苏联计划经济有什么积极作用?其特点又是什么?(写出一个特点即可)(3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经济发展的重点,概括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分)(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社会主义在苏联失败的标志,概括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失败的根本原因。(3分)(5)综上所述,从苏联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