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7.25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405838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78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7.25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x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7.25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x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7.25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x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7.25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x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7.25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7.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7.25(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GGTJ-6标段第六项目经理部试验段填筑施工工艺总结1、 绪 论1.1工程概况1.1.1.我部管段里程为本项目部工程范围:起止里程DK419+233.73 D3K429+240,管段长度10.006km主要工程项目:区间(站场)路基土石方及其支当防护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无咋轨道的铺设等工程。1.1.2. 本项目部选定DK422+854.94DK422+995.71段路基段做路基试验段,填土高度平均4.4m,路基基床填筑A、B组填料约20000m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约1500m3,该段为采用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高压旋喷桩约有25000m。因此本项目部所选该地段很具路基的代

2、表性,基本能够代表我路基施工段的工程特征。1.2 填筑试验的目的及意义通过现场填筑试验,研究不同施工机具配置、虚铺厚度等情况下的压实参数,找出所选不同机械、松铺厚度和含水量时的施工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面积填筑施工。2 、路基A、B组填料填筑工艺试验研究2.1 试验准备2.1填料的选择与试验本段路基A、B填料依据设计指定选自大风东碎石场的块石经破碎后作为填筑原料,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见表1。从表1结果可知,该填料为细角砾土,级配较好,细粒含量小于5,最大粒径小于60mm,符合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和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AB组填料质

3、量标准。表1 填料主要性质指标填料名称填料组别颗粒级配通过率(%)颗粒密度(g/cm3)级配指标CU/CC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60(mm)40(mm)20(mm)10(mm)5(mm)2(mm)1(mm)0.5(mm)0.25(mm)0.075(mm)细角砾A组10089.352.531.523.113.18.84.82.60.918.46/2.712.365.1根据填料室内试验结果,我项目部选择DK422+854.94DK422+995.71段路堤进行填筑工艺试验。2.2 机械设备选择及配套机械设备配置情况见表2。表2 机械设备配备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4、自卸汽车东风柳汽台102挖掘机CAT320台13装载机ZL50D台14推土机T6OP-12台15平地机GR165台16厂拌机徐工台17洒水车东风台28压路机LT220B台12.3 试验检测方法与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试验检测方法按照铁路土工试验规程和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检测路基的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和动态变形模量Evd。主要试验设备见表3。表3 主要的试验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备 注1级配碎石筛方孔,圆孔套各1套2轻型动力触探10kg套13重型动力触探63.5kg套14多功能电动击实仪YBT-II台15K30平板载荷测试仪K-301台配备直径为300 mm承载板6EVd

5、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ZFG021台配备直径为300 mm承载板和相应的处理软件 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试验段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见表4。表4 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路基部位土类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m)基床以下路堤碎石类土0.92130基床底层碎石类土0.95150402. 填料的摊铺与碾压试验填料运至试验现场前,先在料场测试填料的含水量,并根据其含水量需求在加工场加水并用挖掘机翻拌均匀,调整至适宜范围时,再运输至填筑现场进行摊铺、碾压。填筑试验前,由现场技术员及施工负责人对推土机、平地机和压路机司机及调度进行技术交底,以确保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执行。2

6、.1碾压工艺试验根据工地现场配置的振动压路机型号,在基床以下路堤第一层至第四层进行LT220B型振动压路机的碾压工艺试验。 场地布置: 碾压工艺试验场地布置见图1。DK422+854.94DK422+995.71(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1%,松铺35cm)图1 碾压工艺试验场地布置 碾压方式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进行,压实程序按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进行。确保纵向和横向排水坡面的平整,使平整度严格控制在验标允许范围内。通过现场检测压实系数K 、K30和Evd,以确定在一定含水率和松铺厚度为35cm的相同条件下,最佳碾压工艺及碾压遍数。 碾压工艺试验参数:A:松铺35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

7、1遍弱振1遍强振3遍静压1遍,共6遍。B:6遍碾压结束后,检测压实系数K、K30,压实系数检测12点,K30检测8点,详细记录各种检测数据。C:在此基础上,再强振1遍,达到7遍要求,检测压实系数K、K30,检测压实系数检测12点, K30检测8点,做好记录。D: 在C基础上,再强振1遍,达到8遍要求,检测压实系数K、K30,检测压实系数检测12点, K30检测8点,做好记录。E: 在D基础上,再强振1遍,达到9遍要求,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检测压实系数检测12点,Evd 和K30各检测8点,做好记录。F:采用灌水法挖坑和高程测量的方法测量各区段平均压实厚度。 检测数据统计碾压结束后试

8、验检测结果统计见表5。 试验分析: 表5的检测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当振压6遍和7遍时,压实系数K、K30等指标不能满足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床底层技术指标要求;当振压遍数达到8遍时,压实系数K和K30各测点值能满足基床以下路堤填筑的指标要求但不能满足基床底层技术指标要求;当振压遍数达到9遍时,压实系数K、K30和Evd各点测值能满足基床以下路堤填筑的指标要求及基床底层技术指标要求,因此可以确定当松铺系数为35cm时,针对基床以下路基的压实遍数均为8遍,针对基床底层路基的的压实遍数均为9遍。松铺厚度为35cm,压实厚度为30.7cm29.5cm,LT220B型压路机的松铺系数为1.141.19。表5 碾

9、压试验检测数据统计表(第一层)项目碾压方式松铺/压实(cm)测区测 点含水率(%)压实系数KEvdMPa/mK30MPa/m22t压实试验静1弱1强3静1 (6遍)35/30.7DK422+854.94 DK422+995.71DK422+855 右4.60.77DK422+856 左4.90.77DK422+857 中5.10.76DK422+867 中4.50.76DK422+872 右5.10.76DK422+880 左4.60.75DK422+885 左4.80.75DK422+920 左4.80.75DK422+927 右4.90.76DK422+952 中4.70.76DK422+

10、964 右5.10.75DK422+980 中5.10.75 项目碾压方式松铺/压实(cm)测区测 点含水率(%)压实系数KEvdMPa/mK30MPa/m22t压实试验静1弱1强3静1 (6遍)35/30.7DK422+854.94 DK422+995.71DK422+856 左110DK422+856 中105DK422+871 右116DK422+886 中116DK422+923 中110DK422+924 右110DK422+956 中113DK422+981 左107 项目碾压方式松铺/压实(cm)测区测 点含水率(%)压实系数KEvdMPa/mK30MPa/m22t压实试验静1弱

11、1强3静1 强1(7遍)35/30.2DK422+854.94 DK422+995.71DK422+855 左5.10.86DK422+855 右4.80.86DK422+870 中4.70.85DK422+876 中4.80.86DK422+916 右5.10.86DK422+920 左4.50.86DK422+935 中4.40.86DK422+940 左4.70.88DK422+964 左4.60.87DK422+967 右4.70.86DK422+975 右4.50.86DK422+990 中4.60.86 项目碾压方式松铺/压实(cm)测区测 点含水率(%)压实系数KEvdMPa/m

12、K30MPa/m22t压实试验静1弱1强3静1 强1(7遍)35/30.2DK422+854.94 DK422+995.71DK422+856 左126DK422+862 中122DK422+862 右126DK422+920 中127DK422+936 左126DK422+965 中121DK422+967 中120DK422+987 右124 项目碾压方式松铺/压实(cm)测区测 点含水率(%)压实系数KEvdMPa/mK30MPa/m22t压实试验静1弱1强3静1 强2(8遍)35/29.9DK422+854.94 DK422+995.71DK422+856 中5.00.96DK422+858 中5.00.93DK422+859 中4.8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