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演练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4057124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演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震演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震演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震演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震演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演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演练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演练教案社会实践活动教案:地震逃生演习活动目标:1、对地震演习活动有兴趣,初步了解地震中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2、在活动中感受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关心,初步体验保护生命的情感。活动地点:新新幼儿园参与人员:教师:小班教师、幼儿园安全员幼儿:小班幼儿家长:部分祖辈家长其他:无活动准备:1、各班让幼儿了解“地震”,观看录像,观察地震前的物象变化的录像、地震造成灾害的录像,对地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对幼儿进行一次针对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活动过程:一、观看逃生录像讨论: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发生了地震(灯在摇晃、人站不稳了,山摇地动等等)2、地震后,哥哥和弟弟是怎么样逃生的?(不能乘电梯、不能躲在建

2、筑物的下面、要逃到空旷的地方)3、哪些是危险的事,我们不可以做?正确的方法是什么?二、地震演习1、如果发生地震了,你会用什么方法救自己?2、“地震”演习“地震啦”,听到地震的消息,幼儿马上寻找又快又安全的方法逃生自救。(用枕头、小被子等保护好头部,有序地逃到操场上)大家排好队,有顺序的快步走入楼道,不要慌乱,在楼道中不要拥挤,走到离房子较远的地方,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三、小结教师:我们在汶川大地震中所看到的,地震很残酷,很无情,所以我们时刻要记住教训,在幼儿身上开始注意自然灾害的逃避方法。地震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但是,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好预防逃生的工作,就可以避免很多的危险和麻烦

3、。对我们幼儿社会教育是一个现实的作用,只要有了这样的应变能力,在任何自然灾害面前都学会保护自己。(三)地震发生时,组织逃生、自救、互救。演练开始:1、警报第一次响起时,教师组织学生迅速躲避在课桌周围,双手紧抱头部,教师迅速把教室前后门打开。科任教师马上跑到自己的岗位。2、当第二遍警报声响起时,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有序的从教室的前、后门迅速离开教室,并自觉形成一路纵队。以班级为单位按照距道路从近及远、两侧班级同时迅速撤离(撤离到操场空旷的地方)。撤离时注意:1、猫着身体、紧抱头部;2、有秩序并且迅速。(快速走,无论是哪个班级走出教室,自觉形成两排)3、出教师后四年级学生上大公路沿右侧到操场。(注

4、意:出教室的台阶时,不允许跑、不允许推人、不允许喧哗。)4、撤到操场时,一定要撤到没有高大物体的地方。(到指定位置时,要蹲下紧抱头部)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在各种场地遇到地震该怎么办,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地震,地震有什么前兆,还知道了如何做好家庭防地震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在各种场地遇到地震该怎么办。2揭示课题,学生齐读。二、新授1在学校遇到地震该怎么办?请学生讨论后说说。教师小结,告诉学生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就近躲藏,(如课桌下、承重墙角墙根下、厕所承重墙角等)。闭眼趴下。等主震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跑出教室找一处空旷地。切记

5、住:不要急忙跑回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要迅速判断是大震还是小震,小震不必跑出去。大震的话,里房门近或楼层较低,而界室外开阔可以迅速跑出去。如在室内可马上贴床沿或早结实的家具底下趴下。或者躲到承重墙角下。3在影剧院遇到地震怎么办?有人指挥要听从,不可擅自行动。没人指挥也不能乱跑,以免你推我踩,造成伤亡。赶快钻到排椅下面,闭眼趴下。4在商场里遇到地震怎么办?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随人流乱挤乱跑,避开商品的陈列柜架,向没有物品和人少的通道跑。如通道被堵住,就在有柱子的地方或有坚实的大商品附近抱头蹲下。5在电汽车遇到地震怎么办?呼喊司机停车。提醒司机把车停在路边下落物少、倒塌物少的地方。并停在路基结实平坦的地方,汽车未停稳不能跳窗。车停后下车选择安全的地方躲避。6在室外遇到地震怎么办?立刻向树多的地方跑在山坡或悬崖下不能跟着滚动的石头跑。另外在繁华地区,在居民区,在高层建筑物附近都应注意选择正确的避险方法。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地震,都不能慌张。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在各个地点选择正确的应急措施,有效躲避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