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综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405610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综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政工程钟亚丽 20120304外文翻译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地震中的抗倒塌安全性研究(二):延性框架和非延性框架的对比分析(Abbie B. Lie, Cur t B. Haselt筍n and Gregory G. Deierleip摘要:本文是两篇配套论文的第二篇,旨在探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 抗倒塌安全性,并检验加利福尼亚州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所建非延性框 架结构建筑的可靠性。概率评估依赖于对结构响应的非线性的动态模拟,以此 来计算对应不同的地运动特性和结构模型时结构倒塌的危险。评估的对象是一 套不同高度的典型的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它们是根据1967年版统 建筑规范中的抗

2、震规定设计的。结果表明,当处于一个典型的加利福尼亚 高震场地时,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生倒塌的年平均频率范围为(5 14)x10-3,这比按现代规范设计的结果高出约40倍。这些数据表明新规范 对延性构造和能力设计要求是行之有效的,这使得在过去的30年中钢筋混凝 土建筑物的安全性得到了改善。通过对延性和非延性结构的安全性比较,也有 助于出台新的规章来评估和减轻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在地震倒 塌中的危险。关键词:倒塌;地震工程;结构可靠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商业;地震 影响。引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加利福尼亚州建设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缺乏好 的抗震设计理念,例如:加强柱子、钢筋

3、延性构造,这使得它们很容易在地震 中发生倒塌。这些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加利福尼亚州1971年圣费尔 南多大地震,1979年英皮里尔谷大地震,1987年惠蒂尔纳罗斯大地震,1994 年北山大地震和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无数地震之中已经遭受了很严重的地 震损害。这些因素促使人们关注加利福尼亚州的近40000栋非延性钢筋混凝土 建筑中在未来地震中可能会发生倒塌而危害生命安全的一部分建筑。然而,我 们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衡量建筑的危险程度,因而无法确定是大量的建筑均存在 这种危险,还是只有特定的建筑物才存在这种危险。一栋独立的建筑物发生倒 塌的危险大小,不仅取决于其原设计采用的建筑规范中的规定,也取决

4、于结构 布置、施工质量、建筑位置和场地的地震特性。建筑除了需要准确评估其倒塌 的风险之外,选择合适的危险承受值和最低的安全标准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方面,通过比较评估根据新老建筑规范设计出的建筑物,能帮我们找到一 种评估方法,来确定目前设计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对地震破坏的观测和对钢筋延性的重要 性的深入了解,建筑规范中对于钢筋混凝土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的要求发生了 显著变化。同老式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现代规范要求对地震频发 地区的框架结构要进行各种能力设计来防止或延缓不利的破坏形式,如柱剪切 破坏,梁柱节点破坏以及结构薄弱层。虽然人们普遍认同对于建筑

5、规范的这些 修改是适当的,但还是缺少足够的数据来量化其对地震安全性的改善程度。这 项研究采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方法,来评估地震引起典型的非延性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构倒塌的可能性。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提供了一个概率框架,利用非 线性时程模拟将地面运动强度与结构响应和建筑性能联系起来。对非延性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评估基于对典型的结构所做的测试,这套结构是根据1967 年统一建筑规范设计的。这些典型的结构代表了大约于1950年至1975 年间在加州建造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结构倒塌过程中利用仿真模型 能够捕获强度和刚度的变化特征,这样就可以通过非线性动态分析对典型的非 延性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倒塌进

6、行预测。抗倒塌性能评估的成果是一系列保障建 筑安全的措施,并将地震中抗倒塌能力与地震灾害联系到一起。我们将这些结 果与另一篇配套论文中的关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数据进行比较。原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些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原型考虑了结构高度的变化,结构布置和 细部设计,能够覆盖加州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和性能的的预期范 围。制作原型时,我们查阅了钢筋混凝土部件和框架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是 由哈兹尔顿等人通过分析和实验获得的。本项研究共制作了 26个非延性钢筋 混凝土框架原型建筑物。本文主要侧重于这些设计中的12个,高度从2层到 12层变化,并包括具有可替换设计细节的周边和空间框架

7、侧向抵抗系统。原 型建筑均设计为有着20厘米平面楼板系统和7.6米柱间距的办公楼房。2层 和4层建筑的平面尺寸为38.1mx53.3m, 8层和12层建筑的平面尺寸为38.1m x 38.1m。建筑首层层高4.6m,其余层层高4.0m。我们参考了 20世纪60年代 在加州建设的钢混建筑的原结构图,来为原型结构选择典型的结构部置和几何 形状。原型仅限于无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并且在高度和平面上比较规则, 没有出现明显的强度或刚度突变。非延性钢混原型结构是按照1967年统一建筑规范中的最高地震烈度 区(3区)设计的,那个时代加州的大部分都属于这个烈度区。二维框架的结 构设计是由所需的强度和刚度控

8、制的,应满足重力和地震荷载组合的要求。设 计也符合所有相关的建筑规范要求,包括最大和最小配筋率和最大箍筋间距。 1967年统一建筑规范规定,如果采用了延性构造措施,可以适当地减小 基底剪应力。然而,本研究并没有进行这种折减,只考虑标准的细部构造。表 1总结了每个结构的设计细节,在Liel和Deierlein处可以获得非延性钢混 原型的完整资料。有4个4层和12层的原型做了细部加强,这会在随后的文 章里作介绍。我们将非延性原型钢混框架结构的抗倒塌性能与配套论文中的延性原型 钢混结构做了对比。如表2总结,这些延性框架的设计依据了国际建筑规范 (ICC 2003)、ASCE 7 (ASCE 2002

9、),、和 ACI 318 (ACI 2005)中的规定, 并符合所有相关规范中关于强度,刚度,承载能力和特殊框架构造的要求。这 些结构得益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钢筋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不断增加的条 款,包括各种关于能力设计的规定(例如:强柱弱梁,节点抗剪承载力设计) 和构造措施的改进(例如,在梁柱塑性铰区增加横向约束,提高对搭接的要求, 闭合箍筋)。这套延性钢混框架是按照在土壤类型为Sd类的典型高震洛杉矶 场地设计的,它处在2003版IBC设计地图的过渡区域。表1原型延性和非延性框架的设计属性Design base shear Column sizec Column reinforcement

10、 Column hoop Beam sizef Beam reinforcement Beam hoop Stucturecoefficient15(in. x in.)ratio, pspacingdx (in.) (in. x in.)ratios p (/)spacing (in.)Nonductile2S0.08624x 24O.OW1224x240.006 (0.011)112P0.08630x 300.0151530x300.003 (0.011)114S0.06820 x 200.0281020x260.007 (0.014)124P0.06824 x 280.0331424 x

11、320.007 (0.009)158S0.05428 x 280.0141424x260.006 (0.013)II8P0.05430x 360.0331526x360.008 (0.010)1712S01)4732 x 320.025926x300.006 (0.011)1712P0.04732x400.032930x380.006 (0.013)184申0.06820x 200.0286.720x260.007 (0.014)84Sh0.06820x 200.0281020x260.007 (0.014)121200.04732x 320.025626x300.006 (0.011)iil

12、2Sh0.04732x320.025926x300.006 (0.011)17Ductile2S0.12522 x 220.017518 x220.006 (0.012)3.52P0.12528x 300.018528 x280.007 (0.008)54S0.09222 x 220.016522 x240.004 (0.008)54P0.09232 x 380.0163.524 x320.011 (0.012)58S0.05022 x 220.0 H422 x 220.006 (0.011)4.58P0.05026 x 340.0183.526x300.007 (0.008)512S0.04

13、422 x 220.016522x280.005 (0.008)512P0.04428 x 320.0223.528x380.006 (0.007)6附注:a)1967年统一建筑规范(UBC)中设计基底剪切系数取值为C=0.05/T(1/3) 0.10。对于抵抗力矩的框架T=0.1N, N是层数(ICBO 1967);b)现代建筑的设计基底系数根据设计场地的反应谱取值。洛杉矶场地的设计 反应谱SDS=1.0g, SD1=0.60g。计算式采用的周期根据规范公式算得,是 结构的高度(英尺),并且规定了计算周期的上限()(ASCE 2002);c)柱子的属性沿结构高度变化,此处列出的是首层柱子的属

14、性;d)各构件横向钢筋的配置由所需的剪切强度确定。每个位置至少有两根3号 钢筋;e)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横向钢筋的配置由所需的剪切强度确定。所有的弯锚 都有抗震构造,并使用4号钢筋(ACI 2005);f)梁属性沿结构的高度变化,此处列出的是第二层梁的属性;g)所设计结构的梁柱构造优于平均水平;h)所设计结构的节点构造由于平均水平。表2原型延性和非延性框架的建模参数StructureAxial had3,1 比必)Initialstiffness47Plastic rotation capacity (艮期尹,rad)Postcapping rotation capacity (备,rad)Cyclic deterioration4 (A)First mode period (T, s)NondiKtile2SOJl0.0180.040411.12F0.0303珥0.0170.051571.04S0300.0210.033332.04P0.090.35ET0.031(MOO432.08S0.31033EIs0.0130.028322_28FOJl035EI0.0250.100512.412S035w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