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4054394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摘要】“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 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 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是我们当前 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出当下随文练 笔的几处误区,整理及提出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几点策略。【关键词】 随文练笔 误区对策 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 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 把语言形式的运用

2、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但是深入课堂,我们却遗憾地发现,由于认识 上的偏差,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那么,怎样才能力求“练笔”真正“随 文”呢?一、课堂中“随文练笔”的误区及对策当下课堂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存在着很多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误区一:有读必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关注“言语形式”的习得在语文课堂上被一次次 激情演绎。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将学生引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引领学生揣摩言语形式,寻找 文章表达上的秘妙,成了我们一线教师解读文本、演绎课堂的执着追求。更有甚者,将阅读 教学课变成了作文训练课,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叶绍翁夜书所见时,粗浅理 解诗

3、意后,就让学生花二十多分钟进行古诗改写,这显然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不能只是以写作为核心目标。每节课都寻找读写结合的点, 进行课内的写作训练, 那样会占用学生很多的阅读感悟时间,致使阅读教学半生不熟。对策:读写结合,适时适度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对其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随文练笔,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好火候,要适时适度,不能将阅读课演变成

4、作文课。同时,练习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 钟。所以教师在设置随文练笔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的紧凑性,并提出分层次的要求,让每 一类学生在练笔的同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误区二:落点有误:由于教者自身教材挖掘、教学设计能力受到局限,无法准确找到随文练笔的内容切合点,常出现 “ 落点不准,切入偏离” 的情况。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桥一文时,提问:“ 你的家乡有桥吗?也许家乡的桥也有动人的故事,来介绍一下家乡的桥吧!”然后让学生写 一生写道:我家乡的桥是一座石拱桥,它有 5年的历史,栏板 上雕刻着“双龙戏珠”另一生写道:我的家乡有一座木桥 文本用“桥”来传达老汉 这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但教师却提到了家

5、乡的桥,于是学生介绍的是家乡桥的构造、历史、用途,让人明显感觉到与文本有很大出入。这样的练笔,落点不准,脱离课文语境,为 写而写,有什么效果呢?对策:抓准落点,言意兼得在选择语言训练点的时候,教师还要根据文本特点,联系单元训练重点,结合学生年段特点,选择那些重要的、难度适宜的言语形式。如低段要重点关注优美的词句,中段重点是典范的语段,高段则是文章的选材立意,以及细节描写、场景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手法。例如穷人这篇课文,有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托尔斯泰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才是穷人这篇小说的重点。误区三:拔苗助长:上学期听了本校的一堂教研课人教版第五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

6、了后,布置了学生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读后感,这实在是拔苗助长。有一个问题必须面对,这项要求只有到了小学高年段才是最合适的,这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阶段性要求。对策:依据年段,循序渐进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训练应依据不同的年段进行适当要求,在低年段,重在模仿,以句子训练为主。中年段,以段的训练为主,依然是重在模仿。高年段,才能从整体的表达顺序和方法上进行迁移、训练,引导学生仿中有创。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使随文练笔的训练落到实处。如上例中的写训练可以改为,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 “窗外十分安静”有关句子的写法,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几句通顺的话。切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对待课

7、堂小练笔,我们要遵循学生情感的体验,智慧的提升,使小练笔成为学生情感、智慧的踏脚石。误区四:流于形式:学生在课堂中,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写出教师设计的练笔,更大多数人只是走马观花,拿起笔不一会儿就得放下。对于这样的练笔,不服务于全体,只是适用于优等生,写完后安排个别学生读一下就算完事,每次都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设计等于没有设计,不面向全体的练笔,等于放弃一部分学生,练笔成了一种赶时髦,练笔成了流于形 式。对策:给足时间,聚焦评价既然要安排学生写,就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定定心心地写,有写就应有评,通过反馈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清晰的判定,优在哪,劣在哪?使写作水平、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8、也能更好地为学习课文服务。而评要讲究效率,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去充分评,全面评,因此教师应有所引导评价的主要标准,让学生聚焦评价。如老人与海鸥一课,教师设计了“海鸥还会有怎样的举动?或许他们还会回忆起当年和老人在一起时的幸福画面。学习课文抓住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话。”这一设计很好,既深化了文中那令人震撼动容的感情,又与课文阅读衔接紧密,如果能适当评价,并突出学生是否运用了抓住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相信练习的实效会大大提高。二、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

9、天涯无芳草呢?(一)练在“符合课标”的语言模块处随文练笔如果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与序列,如果不注意依据课标的年段要求,结合文本的语言特点合理筛选,很容易出现重复、拔高等现象,学生的练笔兴趣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读写结合就应该练在“符合课标”的语言范式处,让学生“习教材之例”。如语文新课标中五、六年级的教学要求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里提到了细节描写,那么五六年级的老师就可以在教材中挖掘类似的语言模块,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之后,寻找模块规律,迁移练笔。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十多年来,老

10、人就是和海鸥如亲人一般,当我们回顾这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那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一天,天下着倾盆大雨,老人| 。那一天,太阳炙烤着大地,老人那一天,老人患了重病,他请你选择其一,抓住老人的言行把句子写完整吧!这样的设计,细化了老人与海鸥相处的鲜活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恰恰是小学生作文中的难点。这种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有机结合,使“作文”指导无痕,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值得学习。(二)练在典型句段处1、言语形式的仿写现行义务教育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阅读教学时,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好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开展随

11、文练笔,仿写佳句,从中体会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式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言语形式的仿写,包括句式仿写与段式仿写。句式仿写对象为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等具有形式感又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段式仿写对象为总分句段、并列句段、承接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如 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一句,学生体会知音的含义,感悟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友情。在此基础上,设计这样的小练笔, 仿照课文句式写一写:“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生:伯牙鼓琴,志

12、在青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青山”伯牙鼓琴,志在烟雨 伯牙鼓琴,志在大海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 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伯牙鼓琴,志在白雪O钟子期曰:O钟子期曰:O钟子期曰:O钟子期曰:O钟子期曰:“善哉,茫茫兮若烟雨 “善哉,茫茫兮若大海 “善哉,绵绵兮若春雨 “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善哉,皑皑兮若白雪这样的随文仿写,学生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学生在言语的训练同时,领悟到了伯牙琴艺已达到了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感悟到了钟子期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力,同时还真正理解了 “知音”,真切地感悟到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这样,一举多得,何乐 而不为?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不但实现了对课文中经典语句

13、的有效吸纳,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 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言语材料的仿写所谓“言语材料的仿用”,就是一种“移植”,即将课文情境中的某些言语材料提取出来,用来表现其他生活情境。这种言语“移植”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首先,“移植”过程是两种情境叠加状态下,对言语材料的理解与判别;其次,“移植”过程也是两种情境比较状态下,对言语材料的调适与重组。这是学生对课文言语的内化过程、 建构过程,其积累意义远大于传统的读读、背背。例:人教版课标本第 8册第26课全神贯注一问描写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雕像的那 些语句极其生动,极富

14、积累、运用价值。对此,我设计了如下读写训练:学了全神贯注 这篇课文,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吧?你能不能选用课 文中的相关语句来描绘一下自己或同学全神贯注地读书或写作业的情景?下面是一篇学生的课堂练笔,言语学习的价值可见一斑:黄琼叶坐在窗前,捧着一本书全神贯注地看着。有时,她的眼睛里会闪着异样的光, 似乎书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令她十分兴奋;有时,她会不时地痴痴地微笑,似乎看到了一 个精彩的片段,令她产生共鸣;有时,她嘴里不住地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书中的主人公对 话她越看越入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三)练在语言拓展处拓展性练笔就是在学生理

15、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表达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 到的某种语言形式或者某些有特色的语言,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这样做,一来可 以通过练笔的方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运用文本,更重要的是拓展积累了学生的相类似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来看一位老师执教三上花钟第一自然段的片段:教师把文本中描写9 种花开放的语言写成了诗歌的形式,出示在课件中,请同学们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一生朗读了描写了牵牛花的句子后,教师又紧接着追问学生: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个句子?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生:因为它写出了牵牛花的样子很好看,像小喇叭。生:这个句子用了拟人的方法来写,所以让人觉得特别美。师: 哦, 老师也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漂亮。那么我们再来看课文中一个没有用拟人手法写的句子:下午一点,万寿菊欣然怒放。让我们试着边读边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万寿菊开放的样子。(学生边读边微微点头)师: 能吗?这个句子没有用到拟人的方法,但是它的哪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万寿菊的美丽?生:“欣然怒放”让我们看到了万寿菊开得很茂盛,很好看。师:“欣然怒放”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