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到底归谁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4049175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到底归谁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绩效到底归谁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绩效到底归谁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绩效到底归谁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到底归谁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绩效到底归谁管?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10-1-05 10:13 作者: 常春 来源: 世界经理人网站 查看: 1074次在最近的一次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调查中,发现了这样一些观点,这些观点来自于有一 定规模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我们公司的绩效由总经理管,不归我们;我们没有绩效考核,也就没有绩效管理了;我们不需要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不就是发奖金、评荣誉吗?每到年底,各个企业几乎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绩效管理工作,不过,称其为绩效考核则 更为准确。类似这样每年 1 次、或2 次、或4 次的绩效考核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些企业的惯例。 这样的工作大都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测算,然后报公司高

2、层批准。上述的观点和现象无不时刻警示着我们,绩效管理到了需要彻底改变的时候了。绩效管理的本质是什么?一般认为绩效是就获得的结果而言,这种狭义的理解将绩 效与目标混为一谈,失去了绩效的本质含义。对绩效的理解应该从更广泛的视野来认识,那 就是整个产生成果的过程都属于绩效的范围。具体的说,包括目标的设置、管理活动、态度 成果。如果用一个简明的系统来表示那就是:前因行为结果。这都属于绩效管理的 范围。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绩效管理的本质在于完成正确的战略目标,同时塑造不断完 成战略目标的持续能力。由绩效管理的本质来看,任何企业都有绩效,也都需要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只不过 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工具,并不是绩效

3、管理的全部。可以不考核,但是不可以不管理。发奖金 和评荣誉都很重要,但是,只有把它们放在绩效管理的框架中,才能发挥激励的作用,否则 就要轮流坐庄,失去作用。绩效管理必须日常化。绩效管理是为实现战略,并塑造实现战略的能力而发挥作用 的。战略业已经融合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了,做为绩效管理怎可能每年 1次,或 2 次?同 样的道理,企业的部门业务主管最熟悉其下属的绩效表现,不做日常管理,而进行定期管理 又怎能保证绩效的卓越。人力资源的角色要发生变化。人力资源不再是绩效管理的主体,而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绩效管理的主题是各绩效单位的经理。要采用适当的工具以保证绩效管理日常化的有效进行。具体的工具可以通过对

4、目标 的设置、标准和指标的制定、任务确定、指导建议、自我评估、上级评估等诸方面进行设计。总之,必须消除绩效管理中的误解和错误做法,否则,绩效管理将失去意义。正确的做 法就是,将绩效管理日常化,并赋予部门经理真正的绩效管理职能。将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 管理角色变换为指导者。企业要慎用末位淘汰制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10-1-04 10:05 作者: 胡宁涛 来源: 北大纵横 查看: 779次 我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我们公司主要是销售儿童用品,为了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 我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制度,然后实行末位淘汰,几年过去了,虽然公司的销售业绩每年都 以 40%的速度递增,但我

5、也发现,这种管理办法在团队内部造成了很多不和谐。比如,当 我重奖销售冠军的时候,总有一个员工会黯然离开,也许,他并不是不努力,只是很不幸地 成了末位。员工们为了不被淘汰,会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彼此之间也会勾心斗角,这是我 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我现在也很苦恼,不知道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管理模式,既能保 证效率,也能保证团队的和谐。点评:企业要慎用末位淘汰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例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 系统,其核心思想是促进员工绩效,提升企业整体运作效率;第二,绩效考核是很多绩效考 核方法综合实施的过程,考核方法的选取一定要适合企业自身的特性;第三,绩效管理是一

6、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要一步步将绩效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去,充分实现绩效考核 的“灵丹妙药”作用。第一,绩效管理是由一系列相关的管理行为组成的完整管理系统,企业在重视其中某些 模块的同时要注意其他模块的共同完善。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该企业重视绩效考核结果而 忽视了绩效沟通与反馈,员工只看到了最后考核结果,而没有注意到考核结果的应用问题。 该领导忽略了绩效沟通与反馈,没有很好应用绩效结果。通过绩效反馈发现员工落后的原因, 协助员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绩效,实现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这才是绩效考核的真正意图, 而大多数企业仅简单地绩效评估和考核结束就停止了,导致很多绩效落后的员工没有得到企 业的帮助

7、,加大了企业内部的不和谐因素;第二,绩效考核方法的选取一定要适合企业自身的特性。案例中选择了末位淘汰制,这 是一种企业应慎用的方法。末位淘汰制是现代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竞争,实行优胜劣汰的一种 绩效考核方式,在学术上又叫正态分布法,强调通过对企业内部绩效优秀和相对较差的员工 区段划分,实现绩效差异化管理,这种方式最早用在员工尚未有绩效意识的企业管理中,通 过这种方式强化内部绩效意识,现在已经被很多企业使用。末位淘汰制自身就有其局限性, 因强制性的淘汰竞争会大大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内部团结,因此不可长期使用。一旦 达到了目的,企业就应适度减缓这种绩效考核方式的强度,所以通常企业应该使用这种绩效 考核作为过渡方案,也可以做为企业员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适度用来威胁惰性增加的员工。第三,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不断完善其绩效管理。在一开始可以先使用一些强制性的 方法改变以前大锅饭的思想,然后要应用 360 度或者平衡记分卡等方法来实现综合全面的绩 效考核。整体考核过程中,一定要将绩效管理各个模块应用完善,真正使其促进企业的“发 展”,而不是使其“伤身”。另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就应该考虑进入文化管理的阶段,通过企业文化 的塑造和企业优秀文化因子的倡导以达到企业最佳的绩效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