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植物激素档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4047166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植物激素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其他植物激素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其他植物激素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其他植物激素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其他植物激素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他植物激素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植物激素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其他植物激素学习寄语;植物激素的种类多,功能复杂,希望同学们多多揣摩。学习目标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3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学习重点;列举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自主学习 植物激素合成部位主 要 作 用分布部位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1填空:(1)列表比较植物主要激素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是 ,而是 共同调节。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 ,其具有 、 、 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

2、、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同时施用时,还要考虑 、 、 、 和 等问题。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答案:B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各激素的产生部位和生理作用。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例2、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B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C乙烯是一种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D生产上使用2,4 -D时不需要考虑浓度答案:D剖析: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优点、应用等知识,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于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时需要适宜的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乙烯、2,4 - D均为生长调节剂,前者具有催熟作用,后者往往用作除草剂,浓度较高的2,4 - D能抑制双子叶杂草,并且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生长。3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练习反

4、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激素中,与棉花落花、落叶无关的是( )A生长素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C脱落素D乙烯2在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的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要明显,其原因是( )A萘乙酸成本低,用量大,而用吲哚乙酸成本高,用量少,影响效果B萘乙酸分子上有两个发挥作用的基团,而吲哚乙酸分子上只有一个作用基团C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植物体内有分解吲哚乙酸的酶,所以,吲哚乙酸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D萘乙酸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吲哚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3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

5、如图,从该图中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 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果实色素积累 番茄果实发育 番茄果实成熟A B C D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 D沫涂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4 D浓度(mg/L)05101520253035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2A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 -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20 25mg/L5某科学工作者准备从

6、菜豆植株中提取细胞分裂素,最理想的部位是( )A幼叶 B幼嫩的种子 C幼根 D种子6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子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7水稻出现疯长(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称恶苗病,这是哪种激素的作用(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乙烯8下面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只有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9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A生长素类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7、 D乙烯10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 B吲哚乙酸 C萘乙酸D细胞分裂素11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A生长素类物质 B赤霉素类物质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生成物12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下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可说明 ( )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 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二、非选择题13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进行插条繁殖时,如果在枝条上保留一些

8、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扦插枝条就容易生根,这是因为 。(2)如图(一)为桃树,图(二)为龙爪槐,请回答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回答AB或BA),并解释原因。 桃树 ,龙爪槐 。 原因是 。 (3)农业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喷洒生长有某种双子叶植物杂草的水稻田,结果水稻正常生长,杂草死亡。这说明 。(4)松柏、杉树的树冠都明显呈宝塔形,请解释其形成原因 _。(5)要使贮藏越冬的蔬菜保持绿色,应给蔬菜喷洒哪种植物激素,并解释使用这种激素的原因 。(6)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其原因是块茎含有较多的 ,进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发芽,可用 处理。14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

9、进茎秆的伸长,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1)图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 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 的活性而实现的。(2)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是 作用。(3)遗传上的矮生性状通常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致使植物体缺少合成赤霉素的酶。所以,采用外加 的方法使植株明显增高,但常表现出叶色偏黄,这是生长太快导致叶绿素浓度降低引起的,可通过增施 来解决。【知识延伸】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及其他生长素生长素类调节剂包括天然的生长素和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活性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和IAA(吲哚乙酸)。生长素类化合物在葡

10、萄上主要作用是:1、促进插条生根。在育苗中应用生长素处理促进生根,可显著提高成苗率和苗木质量。2、促进座果和增大果粒。但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1926年,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为恶苗病。科学家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恶苗病的症状。1935年,科学家从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简称GA)细胞分裂素1955年F.Skoog等培养烟草髓部组织时,偶然在培养基中加入放置很久的鲱鱼

11、精子DNA,髓部细胞分裂加快,如加入新鲜的DNA,则全然无效,可是当新鲜的DNA与培养基一起高压灭菌后,又能促进细胞分裂。后来从从高压灭菌过的DNA降解物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化学成分是6呋喃氨基嘌呤,它能促进细胞分裂,被命名为激动素。在激动素被发现后,又发现多种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具有激动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当前,把具有和激动素相同生理活性的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都称为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植物在它的生活周期中,如果生活条件不适宜,部分器官(如果实、叶片等)就会脱落;或者到了生长季节终了,叶子就会脱落,生长就会停止,进入休眠。在这些过程中,植物体内就会产生一种抑制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即脱落酸。19

12、64年,美国F.T.Addicott等从未成熟将要脱落的棉桃中,提取出一种促进棉桃脱落的激素,命名为脱落素(abscisin)。另外,英国PFWareing等从槭树的将要脱落的叶子中,提取出一种促进芽休眠的激素,命名为休眠素(dormin)。后来证明,脱落素和休眠素是同一物质。1965年确定其化学结构。1967年在第六届国际生长物质会议上就统一称为脱落酸(abscisic acid,简称 ABA)。乙烯早在1901年,俄国植物生理学家Neljubow报道,照明气中的乙烯会引起黑暗中生长的豌豆幼苗,产生“三重反应”,他认为乙烯是生长调节剂。以后许多工作也说明煤气、煤油炉气体和各种烟雾,都有调节植物生长的效果,它们都含有乙烯。英国Gane(1934)首先证明乙烯是植物的天然产物。美国Crocker等认为乙烯是一种果实催熟激素,同时也有调节营养器官的作用。后来,由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乙烯的研究。许多试验证实,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