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的介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404594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茶花的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茶花的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茶花的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茶花的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茶花的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茶花的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茶花的介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介山茶花又名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花花姿丰盈,端庄高雅, 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是中国重庆市温州市、金 华市和昆明市的市花。山茶花是山茶花科的常绿灌木。耐冬、曼罗等。属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 3 一4米。树干平滑无毛。叶卵形或椭 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革质,表面亮绿色。花单生成对生于叶腋或枝顶, 花瓣近于圆形,变种 重瓣花瓣可达50-60片,花的颜色,红、白、黄、紫 均有。花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从十月至 翌年四月间都有花开放。蒴果圆 形,秋末成熟,但大多数重瓣花不能结果。茶花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 独能深月占春风”的傲梅风骨,又有“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凌

2、牡丹之 鲜艳,因此自古以来就是极富盛名的 木本花卉,在唐宋两朝达到了登峰造 极之境,直到十七世纪引入欧洲后,造成轰动,也因此获得“世界名花” 的美名。其性喜冷湿气候,不耐高温。对 土质不苛求,但以含湿度高之砂 质土壤较合适,全旦照半日照均适宜。花果实为蒴果,果大皮厚,内含 12 或2个以上的种子。产地习性产于中国,浙江、江西、四川及山东;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为 常灌木或小乔木。喜半阴、忌烈日。喜温暖 气候,生长适温为1825C, 始花温度为2C。略耐寒,一般品种能耐-10C 的低温耐暑热,但超过36C生长受抑制。喜空气湿度大,忌干燥,宜在 年 降水量12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喜肥沃、疏松

3、的微 酸性土壤,PH以5.5 6.5为佳。一年有2次枝梢抽生,第一次为春梢,于34月开始夏梢79 月抽生。花期长,多数品种为12个月,单朵花期一般为715天。花期 23月。别名山茶、茶花、曼佗罗树、晚山茶、耐冬、檀、洋茶、菇春、 山椿栽培分布山茶花原产中国。野生山茶花分布于浙、赣、川的山岳沟谷丛林下和 山东省涝山及沿海岛屿。浙江省宁波、 四明山间,也有成片野生的 山茶花 分布。浙江省南部的温州瑞安县大罗山化成洞宝岩南 海拔380米的棵岩间, 还保存着1200多年树龄的山茶古树。江西省 黎川县和四川省蛾媚山等地, 均有1000年以上野生成林的古茶树的天然分布。山茶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区主要在长

4、江流域。在中国除了东北、 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因气候严寒不宜种植外,几乎遍植中国各地园林之中。 但大面积的露地栽培,则以浙江、福建、四 川、湖南、江西、安徽诸省为多。 云南山茶花为云南的特产,源于滇西南的 腾冲。它在云南省境内有广泛的露地栽培分布。解放后 上海、北京、广州 等地引种栽种,但多行温室栽培。1824年,云南山茶首传 欧洲。金花茶大 部分原产中国广西,越南北部仅有4种,云南最近也有发现。形态特征山茶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 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 紫色至 紫褐色。叶片革质,互生,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至倒卵形,长4 一 10 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圆形,边缘有锯齿,叶

5、片正面为深绿色,多数有光泽,背面较淡,叶片光滑无毛,叶柄粗短,有柔毛或无 毛。花两性,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或 叶腋间。花梗极短或不明 显,苞萼9-1片,覆瓦状排列,被 茸毛。花单瓣,花瓣5-7片,呈1-2轮 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色大红,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 生成一体而呈简状;雄蕊发达,多达100余枚,花丝白色或有红晕,基部 连生成筒状,集聚花心,花药金黄色;雌蕊发育正常,子房光滑无毛,3-4 室,花柱单一,柱头3-5裂,结实率高。荫果圆形,外壳本质化,成熟茹 果能自然从背缝开裂,散出种子。种子淡褐色或黑褐色,近球形或相互挤压成多边形,有平面和棱角,种皮角质坚硬,种子

6、富含油质,子叶肥厚。云南山茶叶片较山茶为大,长6-14厘米,宽3-7厘米,叶缘具锐锯齿。 花比山茶更大,径8-16厘米,亦有达22厘米者;子房3-5室,密被丝状 绒毛。茹果扁球状,表面有毛。金花茶为小乔木,高 2-6米,叶薄革质, 叶长圆形,缘具骨质小锯齿或纫锯齿,两面光滑,有时有毛。花瓣7-8枚,多的可达17枚,金黄色至淡黄色,具蜡质光泽,花径 3-5.5厘米;子房 多3室,无毛或有毛。蒴果扁球形或近球形。山茶除原种外,园艺品种很多。当今世界上山茶品种已发展到 5000余 个。中国山茶的品种约300余个,现正在整理研究中。根据雄蕊的瓣化, 花瓣的自然增加,雄蕊的演变, 萼片的瓣化,概分为3大

7、类、12个花型:一、单瓣类 花瓣排列1-2轮.5-7片,基部连生,多 呈筒状,雌、雄 蕊发育完全,能结实。(一)单瓣型:特征如上。二、半重瓣类花辩排列3-5轮,20片左右,多者近达50片(包括雄 蕊瓣化的花瓣)。(一)半重瓣型:花瓣排列2-4轮,雄蕊小 瓣与维蕊大部集中于花心, 雄蕊大部趋向退化,偶 能结实。如白绵球,、猩红牡丹等。(二)五星型:花瓣排列2-3轮,花冠呈五 星形,雄蕊存,雌蕊趋向退 化。如东洋茶,等。(三)荷花型:花瓣排列3-4轮,花冠呈荷花型,雄蕊存,雌蕊趋向退 化或偶存。十样景、虎爪白等为代表种。(四) 松球型:花瓣排列3-5轮,呈松球状, 雌、雌茁均存在。64.松 子,、

8、大松子为代表种。三、重瓣类 大部维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数在50片以上(包括 雄蕊瓣)。山茶花为常绿阔叶灌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色至 紫褐色。叶片革质,互生,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至倒卵形,长4-10厘米,先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圆形,边缘有锯齿,叶片正面为深 绿色,多数有光泽,背面较淡,叶片光滑无毛,叶柄粗短,有柔毛或无毛。花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或叶腋间。花单瓣或半重瓣。重瓣。 花梗极短或不明显,苞萼913片,覆瓦状排列,被茸毛。花单瓣,花瓣5- -7片,呈1-2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色大红,花瓣先端 有凹或缺口,基部连生成一体而呈筒状;雄蕊发达,多

9、达 100余枚,花丝 白色或有红晕,基部连生成筒状,集聚花心,花药金黄色;雌蕊发育正常,子房光骨无毛,3-4室,花柱单一,柱头3-5裂,结实率高。蒴果圆形, 外壳木质化,成熟蒴果能自然从北缝开裂,散出种子。山茶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 紫褐色。花两性,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技捎顶端或叶腋间。花梗极短或 不明显,苞萼9-1片,覆瓦状排列,被茸毛。 花单瓣,花瓣5-7片,呈1-2 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色大红,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 连生成一体而呈简状;雄蕊发达,多达 100余枚,花丝白色或有红晕,基 部连生成筒状,集聚花心,花药金黄色;雌蕊发育正常,

10、子房光滑无毛, 3-4室,花柱单一,柱头3-5裂,结实率高。种子淡褐色或黑褐色,近球形或相互挤压成多边形,有平面和棱角, 种皮角质坚硬,种子富含油质,子叶肥厚。云南山茶叶片较山茶为大,长6- -14厘米,宽3-7厘米,叶缘具锐锯齿。花比山茶更大,径8-16厘米, 亦有达22厘米者;子房3-5室,密被丝状绒毛。蒴果扁球状,表面有毛。 金花茶为小乔木,高2-6米,叶薄芏质,叶长圆形,缘具骨质小锯齿或细 锯齿,两面光滑,有时有毛。花瓣 7-8枚,多的可达17枚,金黄色至淡 黄色,具蜡质光泽,花径3-5.5 (10)厘米;子房多3室,无毛或有毛。 蒴果扁球形或近球形。地理分布原产于喜玛拉雅山一带,中国

11、,浙江、 江西、四川及山东;日本、朝 鲜半岛也有分布,尤以云南为盛。后来山茶花传遍欧美,成为世界知名的 花卉之一。目前中国山茶花品种已有306个以上。在浙江、福建和 江苏等地已开 始批量生产。目前,已成为花卉市场冬季主要的盆栽观赏花木。生物学特性山茶花原产中国。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 高温,忌烈日。山茶 花的生长适温为1825C, 39月为1318C, 9月至翌年3月为1013C。 当温度在12C以上开始萌芽,30C以上则停止生长,始花温度为2C,适宜花朵开放的温度在1020C。山茶花的耐寒品种能短时间耐一10C, 般品种一3-4C。夏季温度超过35C,就会出现叶片灼伤现象。山茶花适宜水分

12、充足、空气湿润环境,忌干燥。高温干旱的夏秋季, 应及时浇水或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好。梅雨季注意排水,以 免引起根部受涝腐烂。山茶花属半阴性植物,宜于散射光下生长,怕直射光暴晒,幼苗需遮 荫。但长期过阴对山茶花生长不利,叶片薄、开花少,影响观赏价值。成 年植株需较多光照,才能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开花。露地栽培,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性好,酸碱度出56最为适宜, 碱性土壤不适宜茶花生长。盆栽土用肥沃疏松、微酸性的 壤土或腐叶土。 栽培历史山茶花原产中国。公元7世纪初,日本就从中国引种茶花,到 15世纪 初大量引种中国山茶花的品种。1739年英国首次引种中国山茶花,以后山 茶花传入欧美各

13、国。至今, 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 意大利等国在 山茶花的育种、繁殖和生产方面发展很快,已进入产业化生产的阶段,品 种间、种间杂种和新品种不断上市。中国栽培山茶花的历史悠久。自南朝开始已有山茶花的栽培。唐代山茶花作为珍贵花木栽培。到了 宋代,栽培山茶花己十分盛行。南宋时温州 的茶花被引种到杭州,发展很快。明代花史中对山茶花品种进行描写 分类。到了清代,栽培山茶花更盛,茶花品种不断问世。1949年以来,中 国山茶花的栽培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品种的选育又有发展。目前中国山 茶花品种已有300个以上。在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已开始批量生产。目 前,已成为花卉市场冬季主要的盆栽观赏花木。常见品种山

14、茶品种大约有2000种,可分为3大类,12个花型,本草纲目曰: “山茶花其叶类茶,又可作饮,故得名。”花镜载山茶花有十九个品种:玛瑙茶、鹤顶红、宝珠茶、蕉萼白 宝珠、杨妃茶、正宫粉、石榴茶、 一捻红、照殿红、晚山茶、南山茶等。 山茶花花型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曲瓣、五星瓣、六角形、松壳型 等。花有红、黄、白、粉,甚至白瓣红点等色:1. 单瓣类:花瓣12轮,57片,基部连生,多呈筒状,结实。其 下只有1个型,即单瓣型。2. 复瓣类:花瓣35轮,20片左右,多者近50片。其下分为4个型, 即复瓣型、五星型、荷花型、松球型。3. 重瓣类:大部雄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数在 50片以上。其下分

15、为7个型,即托桂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绣球型、放射型、 蔷薇 型。常见品种有单瓣类的晨曦,花皱边,纯白色;赛金光,花白色,被桃 红色线条和洒有细点;大花金心,花大红色,花径 67厘米半重瓣类有赛 洛阳,花红色,具白斑;大松子,花深红色; 醉杨妃 花粉红色;星桃牡丹,花桃红色。重瓣类有白宝珠,花纯白色;红芙蓉,花 夹竹桃红色;花芙蓉,花白 色,具红色线条;花宝珠,花粉红色,具不规则红条纹;五鹤捧球,花大红色;花佛鼎,花大红色、具少量白斑;红十八学士,花红色;赤丹,花 大红色;花鹤翎,花淡红色,具白色斑点。栽培特性山茶花性喜温暖湿润的 气候环境,忌烈日,喜半阴的散射光照,亦耐 阴。山茶花为常灌木或小乔木。喜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1825C,始 花温度为2C。略耐寒,一般品种能耐-10C的低温耐暑热,但超过36C生 长受抑制。喜空气湿度大,忌干燥,宜在年降水量12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 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PH以5.56.5为佳。一年有2次枝梢抽生, 第一次为春梢,于34月开始夏梢79月抽生。花期长,多数品种为1 2个月,单朵花期一般为715天。花期23月。识别花卉病虫害花卉病晝,一般分为生理病害和寄生性病害两类。生理病害,主要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等条件不适宜引起的。常发生的生理病害有:夏季强光照 射引起灼伤;冬季低温造成 冻害;水分过多导致烂根;水分不足引起叶片 焦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