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根本性的举措:抢占技术制高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404484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项根本性的举措:抢占技术制高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项根本性的举措:抢占技术制高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项根本性的举措:抢占技术制高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项根本性的举措:抢占技术制高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项根本性的举措:抢占技术制高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项根本性的举措: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省委书记张云川强调,拥有技术者即王者。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要瞄准创新的目标,找差距,寻找演进的途径,使包括服务业产品在内的所有产品向优质或高附加值迈进,敢于抢占“制高点D论断,既准确抓住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又提出了一项事关全省发展的根本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把它摆在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开创现代化事业的光明前景。否则,就只能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受制于人,无法实现真正的进步与发展。而要抢占技术“制高点”,就必须

2、在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的进展。这一点对河北来说意义非同寻常。一方面,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才能摆脱资源枯竭和环境约束形成的发展“瓶颈”,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只有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摆脱长期以来的技术依赖,提高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承接京津的技术转移,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变河北制造为河北创造,实现我省在全国的合理定位,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另一方面,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的核心技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仍是制约我省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突出问题。2008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居全国第19位,而构成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的五个一级指标,即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在全国位次分别居第15位、第23位、第22位、第27位和第16位。此外,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还是发明专利、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等,我省都长期低于先进省份,已成为困扰发展的严重问题。面对如此现实,我们只有一个选择:拒绝理由,奋力赶超。增强自主创新能

4、力,要在全社会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宽容失败、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良好氛围;变因循守旧为开拓创新,变四平八稳为敢担风险,变等靠求助为自强自立,变保守退缩为勇于争先;使改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创新需求迫切,创新冲动强烈。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科研开发任务,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实施科技计划,努力形

5、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并能提供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冀和人才强省战略,(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激发他们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依托行业企业,发挥院校优势,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的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以及大学的生力军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必须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社会进步、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河北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增强创新能力的紧要关头。让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变革,让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智慧迸发、创新成果涌流,以自主创新的旺盛活力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注入强大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