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3种思路大有作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404475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另类解读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3种思路大有作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另类解读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3种思路大有作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另类解读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3种思路大有作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另类解读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3种思路大有作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另类解读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3种思路大有作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另类解读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3种思路大有作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另类解读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3种思路大有作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另类解读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3 种思路大有作为医养结合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需要从文化模式、社会医 学和医养结合以外去考量,而不能局限在医和养两个基本点 上。【整理编辑:时英平】医养结合的商业模式多种多样, 但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医院管理的理论,结合笔者在 医养结合中的间断经历,总结武汉东方阳光中西医结合医院 的经验,分享有以下几点认知:1.文化模式做医养按自然规 律,就像马和驴结合生出骡子一样,医和养结合所产生出来 的一定不是医和养本身,而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认识不同事 物结合后的新事物,用文化的眼光和视角才能探索出新事物 的本来面目和规律。文化的角度,医是公益,老年病医疗断 然属于基本医疗的

2、范畴,当然会公益医疗领先了;养老是福 利,是社会孝老文化的体现。人的一生,在儿童时代是被养 着,老了则是自养着,或被尊养着。从商业文化方面来分析, 说儿童时代是“多加一”的消费,而老年时代是“一加多”的消费, 即老年人可以主导自己的老年消费,也能被家庭成员和社会 成员主导着消费。正如武汉东方阳光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 市汉兴阳光老年护养中心)的李芳林院长所说“老年健康和儿 童健康将是未来健康产业中最兴旺的事业”,这句话是有着文 化理论根据的。文化模式做医养,也许要抓住“孝老”和“慈善” 这两个文化卖点。孝老文化宏扬得好,家庭成员孝老行为就 能彰显出来,而东方大陆文化“视觉中心”是“形而实”,而非

3、西 方海洋文化“听觉中心”的“重观念”。因而孝老文化在医养结合 的氛围下一定是健康产品的天下。慈善文化是社会性的,中 国的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资本的发展并非得助于 慈善。而中国的企业总是要做慈善的,中国文化的慈善可能 需要有引导,需要有人去开发,医养结合正是打开慈善的一 把金钥匙。医养结合在未来一定是企业慈善最有价值投放的 一块宝地。中医文化重视养生,中医文化把医和养有机结合, 医养中的医疗或是养老都可以贯穿一条中医医养的路线脉 络,医食同源,中医中药并行,让老年人在中医文化中医疗、 休闲与养老,一定是杏林中的佳话。2.社会医学做医养社会 医学模式与生物医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医学的对象

4、定位。 生物医学定位的是患者个体,而社会医学定位是群体,群体 是患者及与患者有关联的一切人。医院若视患者为就诊对象, 商业模式只是 1+1,如果医院把患者的家庭视为接诊对象, 商业模式则是 1+多。老年人医养,首先是老年病医疗,根据 流行病学理论,许多老年病有家庭聚集性和多发性,如果从 社会医学的角度,对已经患上老年病的家庭进行老年病预防 性健康管理,这个模式就一定是从老年人做为切入点,医养 结合项目就有可能把家庭成员纳入到医疗和保健的行列中 来。也就是说,社会医学做医养,要转变生物医学单一的患 者观念,而要形成家庭医学观念,把就诊者从单一的患者, 变成家庭以患者为中心的所有成员作为诊视者。接

5、诊是以患 者作为联结点,对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进行考察。因为一人 生病,家庭其他成员最起码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需要做出必 要的调整。社会医学更是要求要把医院、养老院和社区生活 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住院的老人未必是利润的来源,但凭这 些需要住院医养老人的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一定能让医养结 合机构有进入社区医养的竞争力,把医养做进社区,才是医 养结合的幸福之源,居家医养,才是中华文化所倡导的,也 是社会医学所倡导的,应该说也是医养结合机构成本代价最 小,利润最大化的地方。3.眼光放在医养外从现行的医养政 策上来说,都无法谈有效的盈利模式。医疗是公益的,且是 医保第三方管控的,赚不了钱。养老照护是福利的,老

6、人舍 不得花钱,儿女也得要有经济实力。养老这一块如果仅仅做 高端也许能赚,但未来的老年化社会,不可能都住得起高端 养老院,普通的养老院,像医疗一样,能保本也就算是不错 的了。医和养单独做,可能都无力实现盈利,但医养结合起 来,可能就有机会了,这个机会不在医和养,而在医养结合 后的那个新生事物上。譬如现在的保健品行业都是些什么人 在做,没有用过保健品的老人可能几乎没有。保健品销售现 在被社会上那些披着白大褂的“假医生”骗的多了。如果医养 结合机构在老年饮食营养与老年保健医疗上多费些心思,实 实在在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和健康,这个社会上保健品行业 的利润也许就会转移到医养结合机构中来。俗话说“老年是

7、个 宝”,这个宝藏就看怎么去发掘了。医养机构最青睐的是高端, 现在的高端老人可能主要是富起来的一代人的长辈们。而不 久的未来,高端可能就是自己富起来后的老人。高端和高知 人群未来进入到医养中来,他们的传奇经历,他们身上可以 传承给后人的经验与知识,这也有许多是值得去进行抢救性 发掘的。医养机构其实不需要做太多的医疗抢救,但对于老 年人蕴藏的社会文化财富的确值得医养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去抢救。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充斥太多的铜臭味,如果把老 年的传奇经历、知识经验发掘出来,总结提炼出来,这个文 化魅力肯定是巨大的。文化也是产业,也是商业。医养机构 其实恢复不了老年人的健康,但医养机构完全可以营造老年 人的健康生活,还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家庭般的生活。如果按 照社会医学、心理医学模式去运营医院,生物医学模式仅仅 是保障老年人安全需要的一个基础。营造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是一曲医养大剧,全社会都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把医养做 到艺术的份子,还愁商业模式匮乏吗?而营造老年人的健康 生活,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做好老年人的几种需 要满足。尤其是老年人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三重需要 都会滋生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就看医养机构是否能看到和把 握到这医养之外的机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