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懂非懂”不要紧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404311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似懂非懂”不要紧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似懂非懂”不要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似懂非懂”不要紧(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似懂非懂”不要紧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都信守这样一条原则:选择的读物,内容和语言都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和生活实际。这条原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适合不适合也不是绝对的。人们的阅读实践常常提醒我们:要尊重辩证法,力戒绝对化和片面性。现在有些略有文化修养的年轻父母,往往喜欢教自己四五岁的孩子背古典诗词,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啦。尽管发音不准,舌音不清,却照样背得一字不差,引得邻里亲朋拍手叫好。这些诗,孩子是根本不懂的,但从小就这么唱歌似的背上十几首或几十首,到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懂得,逐渐有所领悟。这样做,在我看来,有益无害。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一般

2、可以认识两千个左右的汉字。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全书十多万字,用到的汉字却只有2400多个,给一个四年级小学生读,文字障碍已经不太多了。如果这个学生养成了翻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遇到自己不认得的字,翻翻工具书,那么他就完全可以把这整部小说读完。当然,读完是读完了,是不是完全读懂了呢?没有完全读懂,充其量不过是“似懂非懂”。似懂非懂不要紧,因为他毕竟有点懂了;这本书读懂一点,那本书又读懂一点,东读西读,读得多了,会触类旁通,彼此迁移,懂的东西会日渐多起来。人的成长,人的知识积累,总要经历从不懂到不完全懂到逐渐懂得更多这样一个过程。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实现这个过程的阶梯。笔者的舅舅是个粗通

3、文字的商人,家里藏着御香飘缈录清宫十三朝演义世说新语虞初新志一类的“杂书”。当时笔者才读小学四五年级,每次到外婆家,哪儿也不想去玩,单要翻出这些书来读,尽管似懂非懂,却读得津津有味。大人问:书里写些什么?说不清楚,但总能丢三拉四地说几句,还颇沾沾自喜。后来上大学,学中国文学史,提到世说新语,许多同学没有读过,我却可以自豪地说:我十来岁的时候就读过了。现在老一辈的学者,谈到他们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往往都说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红楼等等,他们都是在小学时代就已经读过了。难道他们的智商特别高?恐怕不是,当时他们读这些书,可能也是似懂非懂。现在我们给中小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多半内容偏浅、偏窄。有鉴于此,我倒要向中小学生建议:大胆地找些自己看来未必全懂的书来读,文学的、哲学的、美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科普的,都去找来读,似懂非懂不要紧,囫囵吞枣不要紧。就像海绵吸水,从多方面去吸取养料,这样坚持下去,日后必将大有好处。负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责任的老师们,千万别低估了学生阅读的潜力,千万要尊重阅读的辩证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