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歌曲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403822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歌曲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上歌曲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上歌曲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上歌曲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上歌曲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歌曲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歌曲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歌曲大树妈妈年级:三年级上期单元:第一单元 页码:P6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四二拍、宫调式、一段体的抒情性的儿童歌曲,作品的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歌曲中休止符的运用,生动的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全曲有四个乐句,旋律多由二、三度音程构成,起伏流畅,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不断变换着与其配合,后八分休止符点缀其中,使旋律显得轻盈、亲切。歌曲的歌词富有想像力,为四句体结构,前两乐句为七、八个字的混合排列;而后两乐句则为六、九个字的混合排列,所有乐句的歌词都归韵在“ao”上,形成呼应。词曲结合紧密,表达了小朋友对大树妈妈的赞美,抒

2、发了小朋友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适应性分析:歌曲的音域为8度,最低音为a,最高音为a1,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均在中音区进行,适合三年级的学生演唱。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2/4拍强弱交替鲜明,采用行进速度演唱,演唱时两小节换气,要唱休止符和高音,唱得雄壮有力。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 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较低,歌曲旋律欢快跳跃,节奏简洁明了.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篇幅不大,也是适合三年级教学难度的。歌曲小树快长高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第一单元 页码:P11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四二拍、大调式、一段体的儿童歌曲。歌曲分为两个乐句,分别为八小节,共十六小

3、节。反复后的第二遍结尾多出一个小节,以“啦啦啦”结尾,更增添了歌曲的童趣。歌曲两个乐句的前四小节,采用了完全相同的节奏和旋律;后四小节,在节奏和旋律上稍作变化,结构十分工整。在节奏上,两个乐句十分对称、规整,只有第六小节在节奏上略有变化,从第一乐句的 ,变化为第二乐句的 0 ,每个乐句都结束在二分音符的长音上,给人以稳定感。在反复后的结尾处,加以小变化,改变结尾的长音,用 0 这个节奏来结尾,增添了歌曲的童趣。此外,歌曲中大量应用了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使歌曲的欢快情绪更加突出。歌曲的歌词优美欢快,第一乐句以四个字和五个字为一句混合排列,为四句体结构,第二乐句也一样,只是其中五个字一句的变为

4、六个字,但两个乐句的二、四句歌词都归韵在“ao”上,形成呼应,结尾“啦啦啦”归韵在“a”上。适应性分析:歌曲的音域为8度,最低音在小字组的d上,最高音在小字一组的d上,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均在中音区,适合三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的节奏排列规整,只是小的变化,也是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的把小树比喻成人,像孩子一样的长高,更用夸张的手法写长高后去抱春风、小鸟、小星星,因此,歌曲的内容、创作手法及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都是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较低,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篇幅短小,也是适合三年级教学难度的。从歌曲的演唱技

5、能要求来看,适合采用中速来进行演唱。演唱时,两小节换气,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情绪可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但需要采用自然、连贯的声音进行演唱。歌曲黄葛树下有我家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第二单元 页码:P14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欢快活泼、带有川渝地方音调特色的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西部地区孩子们快乐的生活情景。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四二拍。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主体旋律由四个小节构成,中间穿插了川剧锣鼓经的节奏,是歌曲的地方音乐特色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二、三乐句均由四个小节构成,结束在主音上。旋律由主音开始,围绕“1、2、3、5、6”五个音展开,旋律清新、流畅,节奏与歌词发音十分吻合,突出了民族五声

6、调式特点。节奏明快、活泼,尤其是在歌曲中插入的间奏,以及补充的乐句中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衬词(乃乃壮等),使这首短小的歌曲,更富有儿童情趣,朗朗上口。歌曲的歌词通俗形象,在第一段歌词中描绘了家乡美丽的黄桷树,歌词把黄桷树的形象比喻成大绿伞,把家乡人对黄桷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精致。第一、二句归韵在“a”上,第三句的韵母由前两句的复韵母an又转化为“a”,再次加强了a的归韵。第四句歌词归韵从单韵母“o”再次回到“a”前后完整,使整首歌曲顺畅,易学易记。歌词的第二部分为描写了黄桷树旁人们生活的优美环境,青瓦房、竹篱笆、学校等,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歌词仍然沿用了“a”韵,同第一段完全相同的归韵。整首歌

7、曲演唱速度为中速,旋律流畅,从演唱技能要求来看,均需采用连贯的声音来进行演唱,中间加入衬词,以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适应性分析:歌曲的音域为10度,最低音为小字一组b上,最高音在小字二组d上。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均在中音区进行,适合三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的节奏排列规整,只是在部分略有变化,也是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歌曲的情绪欢快,通过衬词“乃乃壮”等模仿川剧锣鼓经,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儿童的情趣,朗朗上口。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较低,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篇幅不大,也是适合三年级教学难度的。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2/4拍强弱交替鲜明,采用行进速度演唱,演唱时两小

8、节换气,中间夹杂衬词,咬字要结实,唱得清楚自然。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有弹性的演唱歌曲,对学生的歌唱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歌曲黄葛树,三茶花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第二单元 页码:P17作品分析:歌曲为徵调式,四四拍,一段体。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齐唱,第二部分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以节奏为主体的二声部。歌曲旋律由四个等长乐句组成,每个乐句有四个小节,由两个乐节构成,每个乐节两小节。第一乐句从“羽”音开始,围绕“宫”音展开,最后结束在“商”音上,具有鲜明的“五声调式”色彩,突出地方音乐的特色。旋律以三度小跳和级进相交替方式进行,使曲调平稳、流畅。第二乐句

9、还是从“羽”音开始,围绕“羽”音展开,最后结束在“徵”音上,再次强调了“五声调式”的色彩。旋律一开始就从“羽”音向上大跳到“角”音,使旋律更有起伏,再通过的多次模进,把歌曲推向了高潮。第三、四乐句是一、二乐句的重复,在三、四乐句开始加入了二声部。二声部以无旋律的说唱为主,歌词也是重复一声部的歌词,在第四乐句第二乐节开始,二声部加入了同一声部相同旋律演唱。二声部的加入,使歌曲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音乐形象更加活泼,立体。歌曲的歌词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黄葛树”采用重庆的地方方言,更加凸显了对重庆市树市花的喜爱之情。在第一部分歌词描绘了对黄葛树,山茶树即以对家乡的热爱,以三或四个字为一句,为四句体结

10、构。第一、二句归韵在“a”上,第三句的韵母由前两句的开口音转化为闭口音“en”上,韵母的变化给歌词以转折感。第四句歌词归韵回归到韵母“a”上,与第一、二句形成呼应。歌词的第二部分是号召大家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歌词四句全部沿用了“a”韵,使得歌词朗朗上口,也是演唱更加轻松,流畅。整首歌曲节奏平稳,旋律流畅,简单的四个乐句表现了通过黄葛树,山茶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音乐形象。 适应性分析歌曲的音域为六度,最低音f上,最高音在小字一组的d1上。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主要中音区进行,适合三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整首歌曲节奏排列较规整,学生能较好掌握节奏,歌曲虽然有两个声部,也是适合三年级学生

11、的年龄特点的。歌曲情绪欢快,通过描写黄葛树,山茶花的歌词,号召大家要用文明礼仪使家乡变得更美好。歌曲的内容和创作手法也是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一般,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篇幅不大,也是适合三年级教学难度的。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适合采用中速进行演唱,演唱时两小节换气,歌曲虽然需要表现喜悦的情绪,但任然需要采用连贯的气息进行演唱。歌曲的第三、四乐句是两个声部的合唱,但二声部的几乎都是无旋律的说唱,最后两小节虽有旋律,但是旋律与一声部完全相同,这也降低了演唱的难度;要注意的是二声部每小节都是从休止符开始接唱,需要学生掌握好休止符的时值,两个声部间配合,用和

12、谐的音色进行演唱,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三年级上期的学生通过两年半的音乐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演唱简单两个声部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演唱简单的合唱歌是对学生两个声部歌唱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歌曲木叶歌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 页码:P18作品分析:歌曲为一段体、G羽调式,四三拍。这是一首依据土家族民歌改编的歌曲。歌曲旋律由四个规整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旋律由主音开始发展,始终围绕6、2、3三个音发展,构成了特有的旋律特点。整首歌曲多采用级进方式,小幅的音程跳跃偶尔出现,这形成了歌曲委婉、优美的旋律特点。歌曲的第二、四乐句为完全反复乐句,一、二、四乐句节奏排列相同,第三乐句节奏有所变化。

13、四个乐句呈现出明显的“起承转合”的关系。歌曲的歌词来源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浅显易懂,一、二、四乐句均归韵在“ei”上。歌曲为两个歌词的分节歌,歌词排列规整,一、三乐句为一句八字,二、四乐句为以一句七字。适应性分析:歌曲篇幅短小,音域为六度,最高音在d2,最低音在g1上,旋律发展均在中音区,适合三年级学生演唱。歌曲节奏规整,均由八分、四分、二分音符构成,也是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的。从教学难度来看,教师只需要关注歌曲三拍子的韵律感,关注学生演唱时一字多音的音准。从演唱难度来看,需要学生用连贯的气息演唱,保持声音的连贯性。歌曲鹰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 页码:P20作品分析:歌曲为一首日本儿童歌

14、曲,大调式、四四拍,单二段体结构。歌曲分为齐唱、合唱两个部分,表现了对天空的向往之情。第一乐段为齐唱部分,由两个规整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乐句旋律采用了级进加小幅跳进的手法逐渐上升到高八度的主音后,再盘旋下降,形象地模仿了雄鹰盘旋的音乐形象。同时在演唱时此阿勇了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表现了雄鹰在高空翱翔的意境。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采用了卡龙式的合唱形式。同样由两个规整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第一乐句完全采用了轮唱的形式,旋律在两个声部间交错进行。 第二乐句两个声部旋律在前两个小节完全形同,采用了轮唱形式展开。3、4小节采用和声式支声复调的形式构建二声部合唱旋律。整首歌曲情绪欢快热烈,采用

15、了较为复杂的力度变化来变现歌曲的意境,二声部的轮唱呈现出的此起彼伏的声音效果也为音乐形象的表现起到了有效的作用。适应性分析:歌曲结构规整,音乐形象鲜明,情绪欢快,音域为八度,最高音在C2,最低音在C1,适合三年级的学生演唱。从歌唱技巧来看,这是一首非常适用的二声部合唱的练习,从卡隆节奏开始学习二声部合唱是小学阶段开始进入合唱学习的有效手段。歌曲二声部的卡隆式结构有利于三年级学生开始认识二声部合唱,逐步建立合唱概念。歌曲中出现的力度也是三年级学生在歌唱中要学习的演唱技巧,逐步开始建立起力度变化的概念,是三年级歌唱技巧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力度变化来扩张学生的声音张力,加强声音的表现了。从教师教学难度来看,在前两个单元的教学中已经逐步展开了二声部的节奏和合唱片段的练习,这首歌曲在这里出现基本没有教学的难度。歌曲亲爱相融年级:三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 页码:P27作品分析这是一首一段体,F大调式,四三拍的儿童歌曲。歌曲用欢快的旋律,优美的歌词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歌曲为圆舞曲风格,旋律起伏、婉转,具有很强的舞蹈性。歌曲旋律由四个规整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八小节。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为相似乐句,节奏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