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4038166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武鸣县甘圩镇达洞小学 甘妹巾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一剂强力催化剂,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策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

2、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由此可以看出现今的课堂教学必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

3、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一剂强力催化剂,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根据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在复习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时,我出示了这么一道题:师傅每天加工零件150个,徒弟每天加工零件120个, ?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刚一出示,许多同学竟然纷纷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师傅徒弟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师傅比徒弟每天多加工多少个零件?”,“徒弟

4、比师傅每天少加工多少个零件?”等等,很出乎我的意料,毕竟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才会提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可以提出一个更有深度的问题才对。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我认真反思了我的题目,确认自己出的题目的确不够严谨,也不太明确。因为没有要求,所以学生不受限制,当然可以提出这样一些很简单又容易解决的问题了。想了想,我补充了这样一个条件:请你提出一个用分数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同学们纷纷往分数问题这方面思考了,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同学们终于按我预定的思路提出了令我满意的问题:1.师傅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是徒弟的几分之几?2.徒弟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是师傅的几分之几?3.师傅每天加工的零件

5、个数比徒弟多几分之几?4.徒弟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比师傅少几分之几?等等。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教训,课堂上我们提的问题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要笼统,不要给学生钻我们的空子,要不就失去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意义了。二、问题的对象要恰当我们教师不仅问题要精心设计,而且提问对象的选择也要得当。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先对学生有所了解,知道所面对的学生是什么认知水平。同一个班学生本身的差异也是存在的。根据新课标指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因此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如果单纯

6、的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久下来,就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三、 问题要有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不久前在一本教学刊物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有一节“解方程练习课”执教老师

7、在复习引入后,让学生独立解方程:8x3x105,2x1333,3x4648,5xx18。之后教师说:我只问两个问题,1你写“解”了吗?2你做对了吗?这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对于第一个问题,平时我们都是这样问:同学们,看一看,你忘记写“解”没有?忘了的补上。“看”、“忘”、“补”都被老师点出来了,学生只剩下照着做了!典型的被牵着鼻子走。而这位老师的“你写解了吗?”一问,则使得学生主动的去“看”,自行对照,没有忘记写的,说明学习习惯优良,做得漂亮;而“忘”了写的,则赶紧动手“补”上,完善了解题格式,也加深了对此类题型解题格式的印象,以后就不再容易犯错误了。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平日也会这样问:做完

8、了的同学,同桌互相对一对答案,看你做对没有?和“你做对了吗?”相比,相距甚远。“你做对了吗?”教师又没有公布标准答案,你怎么知道你做的对与不对呢?问老师、和同学对一对答案,随你啦,显然,对答案更方便些,于是,在老师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却自然而然的展开了。这个老师的提问提得很有价值、很有创造性,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四、提问的时机要把握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要避免“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1在教学重难点处提问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地方。认真分析教材、解读教材,从

9、教学目标出发,针对重难点设计有效提问,就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以四年级角的度量为例,本课的难点是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就是内外圈刻度颠倒,100的角会看成80,因此此处也是本课重点要强调的地方。笔者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在出示一个角(70),然后将量角器摆好,指着上面的刻度提问(1)现在这个角是多少度呢?上面有指着两个刻度一个70,一个是110,到底是哪一个呢?注:此环节是每个学生在量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此处提问无疑在学生心中产生了共鸣。(2)谁来说一说为什么我们是看70这个刻度而不看110的刻度呢?说出你的理由。注: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出正确的量角方法

10、,而且是由学生自己说出,即让正确回答的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也让之前错误回答的学生了解错误的原因。2在新旧知识联系处提问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旧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的。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当学生遇到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如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中,当要求学生写出100个2相加时,可以提问:这样写觉得怎样?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从而引出乘法算式。有时候课堂提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桥梁”,促使新

11、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可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动力,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3在学生思维受阻处提问学生学习数学从懂到不懂,出现思维疑难或思维受阻是经常发生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将难点化整为零。如下题:一桶油连桶重950千克,将桶内的油倒掉一半后,连桶还重550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不少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题目时候非常的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一桶油(连桶)从开始的950千克到后来的550千克,少了400千克,为什么会少呢?

12、这400千克是什么的重量呢?这个问题学生是能够解决的,然后学生发现400千克就是一半油的重量,此题迎刃而解。五、提问形式的把握常见的提问形式有以下几种:1.直接式提问。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挑战式提问。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多离不开提问,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挑逗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简便运算之前可以出示一组可以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提问:老师对这些题目都可以进行口算,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的吗?学生必定非常好奇,同样是计算为什么老师算得那么快,求知欲和好奇心一下

13、子就上来了。3挑拨式提问。所谓“挑拨”指教师鼓动学生的情志,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热情地设入探究讨论问题的情境之中。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遇到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就可以提问“有的同学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认为不是,到底哪个是对的呢?所说出你的理由”;再如教学平行和相交时,教材提供的第三组的两条直线,对于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意见肯定不一,教师只要稍加“挑拨”,学生定会展开激烈讨论。4开放式提问。如在低年级“认识物体”教学时提问,你认识那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样子?5启发式提问。如教学整万整亿数读法时候提问,这些数的读法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6伏笔

14、式提问。常见每堂课结束时,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后面学习新内容留下伏笔。如教学同分母分数比大小时,可以提问:分母相同的分数我们只要比分子的大小就行了,如果分母不同的分数又怎么比较呢?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你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会不会回答,回答的好不好,对不对,都要耐心的倾听,如果教师表现出不耐烦,动辄训斥、刁难,则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老师面带微笑、用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则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新,回答准确,语言优美,从而更加喜爱老师及该项课程。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