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案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403809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位置》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确定位置》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确定位置》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确定位置》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确定位置》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确定位置》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位置》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确定位置(一)教学案例分析红柳沟镇学区 张艳芬【课例背景】导学课堂以“导、学、练”为核心要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课堂形式是以游戏、生活情境导出问题、导入新课,达到激趣煽情、明确主题的目的;以问题或活动组织自学,并用自学提示给予方法、方向引导,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一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方式展开探究,解开疑惑;以紧扣教学目标的练习检测学习效果、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以具有拓展性、延伸性的问题或练习将探究学习引向延伸。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将导学课堂用于数学课堂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以

2、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数学课堂成为活动的课堂、思维的课堂,现以确定位置为例呈现我们的研究与思考。【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80页。【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认识了简单的路线,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此课的学习安排在第二学段,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今后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一节探索活动课。2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确定位置的

3、问题,四年级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是,在表示方式都是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表达,探寻统一、正确的方法表示位置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做操要按顺序排队;看电影时找座位;开家长会时,将自己的座位信息告诉家长,方便家长找到座位等都要有正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因此,教学确定位置这节内容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后期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方法储备。【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

4、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数对”的表示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2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座号卡片,方格纸。【教学流程】课前活动: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认识同学,产生疑惑听课的老师想认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们,老师来推荐一个同学,是哪个就请站起来让老师们认识一下:这个同学的位置在第3组,他

5、是谁呢?(怎么没有同学站起来呢?看来老师说的位置不确定)这个同学的位置在第4位,是谁该知道了吧!2、引发问题,揭示课题怎没还是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呢?到底怎样表示才能确定他的位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设计意图:老师推荐认识同学,学生很想知道是不是自己,到底是哪个同学,抓住学生这一心理,以便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课堂中来,同时,老师故弄玄虚,不说完条件,让学生猜不出来,形成矛盾冲突,产生疑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身到心都走进课堂。)二、活动导学,探究新知(一)引导学习认识数对看一看:出示班级座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找一找:在座位图上找到小青的

6、位置。做一做:把小青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说一说:展示自己的表示方法。议一议:引出数对。学一学:认识数对。(二)自主学习理解数对1、语言激励,引入自学“数对表示什么意思?具体位置怎样用数对来表示?”我们自己来研究它!有信心吗?2、问题提示,指导自学出示自学提示,理解学习要求。3、汇报交流,深化自学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生总结确定位置的方法。(三)探究学习提炼数对1、导出坐标图,并用数对说说图中同学的位置。2、出示本班座位图,数对点名说位置。3、出示问题,组织讨论。4、展示汇报,总结规律。三、情境导练,知识应用1、独立完成课本81页第一题、第二题2、用数对向老师们介绍自己。四、知识拓展,

7、总结提升1、用课件展示课本中的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将数对应用延伸2、说一说,你觉得数对知识还可以应用到哪些地方。【教学实录】片段一(游戏活跃气氛):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全班齐呼:喜欢(情绪高涨)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听口令做动作”游戏(同时交待游戏规则)师:请第二组的同学站起来第二组的和第七组的同学都站起来了,学生都愣住了。师:怎么站起来两个组呢?(故意制造疑惑,让学生明白要规定一个顺序)生:没有规定哪个组是第一组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第五位的同学站起来拍拍手(第五位的同站起来拍手欢迎),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向老师们问声好!(第四组站起来说:老师,您好!)片段二(

8、导出问题):师:同学们这么积极,老师们也想认识大家啦,我先给他满推荐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在第三组,请站起来老师们认识一下。学生们都望着第三组,可是没人站起来。师:怎么不站起来?看来老师推荐的方式不行,再听好!这位同学在第四位,唉!怎么还是不知道是哪位呢?师:对老师推荐同学的方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我在第三组,想站起来,但是,又不只我一个,就没站起来。生2:我觉得位置不具体,不能确定是哪个。师:怎没还是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呢?到底怎样表示才能确定他的位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带着问题,引入新课)片段三(交流导疑):学生在黑板展示表示小青的位置(有的是用“第三组第二位”;有的是画图;有

9、的是描述小青左右的人;有的写书了数对)。师: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看法?生1:我喜欢“第三组第二位”,可以照着去找。生2:我喜欢画图的方法,可以像地图一样查找,生3:我喜欢(3,2)的方法,写起来简单。师:表示位置要是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就好了,其实,在数学上表示位置就是用数对表示,我们来认识一下数对,好不好?看看是怎样写的生:括号里面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师:他观察的真仔细,你们知道怎么读吗?试试生1:括号3、2再括号生2:就读做括号3、2生3;中间是逗号,说明读的时候要停顿一下一步一步探明数对的读写方法。片段四(探索发现):师:同学们会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把座位图去掉,

10、你还会表示吗?(课件把演示去掉座位图,留下坐标图)学生一一回答了小花、小平、小军的位置,接着课件出示本班座位坐标图。师:快速用数对说出图上点的位置第三组接龙说了第三组上个点的数对,第六为同学接龙说了第六位上点的数对接着课件出示思考问题:这些数对什么特点和规律?小组讨论师:下面我们来汇报展示第一小组代表:竖着的数对都有三,横着的数对都有六第四小组代表:竖着的数对前面那个数字是三,横着的数对后面哪个数字是六。第七小组代表:我发现第三组就与数字三有关,第六位就与数字六有关。第五小组代表:第三组的数对都是三和几,第六位都是几和六在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出:第几列数对第一个数就是几,第几行

11、数对后一个数就是几。【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思维型、活动式的课堂。在对确定位置(一)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导学课堂的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让学生矛盾冲突中产生疑惑,提出问题;在活动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深入思考,探索发现;在总结提问中拓展知识,走向延伸,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课堂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形成了探究学习的方法等方面都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和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导入问题要产生疑惑、引发思考。导学课堂新课导入是一个萌发问题的环节,教师的提问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题产生前提和背景,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或活动自主发现、自由

12、生成。比如,本节课教学中,我以课堂现场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向听课老师问好”和“推荐同学”活动,活动中我只提了“你对刚才老师推荐同学有什么看法”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思维便活跃开来,在师生、生生你一言中我一语自然而然生成了“怎样确定位置?,怎样表示位置?”等研究问题。这样,把学生置于活动中提问、生问,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导学问题要指明方向、引导方法。导学课堂中的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处于起步阶段,往往是方向不明、方法不清,这时教师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或问题恰当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确定位置(一)的教学中,“活动导学、探究

13、新知”环节我就提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小青的位置?”和“有没有简洁统一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导出数对、认识数对,问题虽简单,但学生的思维走向数对的认识,并生成新问题“数对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这时,我用问题提示,引导自学“1.说一说:数对(3,2)表示那个同学的位置,3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2.填一填:把课本80也中的说一说1、2小题填在书上;3.想一想:看看自己班上的作为,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用这样的提问引导自学,能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去做、去说、去想,收到自主学习应有的效果。导疑提问要点拨知识、启迪思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学

14、课堂中的导疑就是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中解开疑惑、形成知识,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穿插于学生的交流之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教师的提问要在学生思考为难时启发,引导学生将探究深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比如,课堂中学生完成了找本班作为坐标图上第三组一些同学的数对和第六位一些同学的数对后,教师提问:“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学生观察、谈论后汇报,总只围绕数字做思考,找出相同的数字,不能从行和列去思考、总结规律,这时,我以“竖着看数对、横着看看数对,看有什么发现?”,经这一提问的点拨,学生的思维有活跃起来,争先恐后的围绕主题说发现,直至解开心中的疑惑。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问题是课堂的思维灵魂。导学课堂用问题导学将学生置于问题探究的活动之中,是建构思维型、活动式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