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403769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考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自考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自考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自考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绪论局部重点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记忆标示:“。它不是高度思辩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方法。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承受的审美心理机制。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几局部内容:1, 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作家。艺术家要把对生命的体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首先要有深刻的体验。2, 是作为体验化的创作进程。3,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客观世

2、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在于它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形式化。4,作为二度体验的艺术承受。艺术承受者如果没有生命体验,实际上不可能体验到作品里的艺术生命内容观众和接收者是艺术家愿体验的二度体验着,他们承受艺术的过程是对艺术家愿体验的升华。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研究文艺心理学的哲学根底。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核心心理审美心理。艺术情感是人类情感,带有普遍性。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一、费希纳: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主要著作美学导论,其中有16种审美原如此:一是审美阈 原如此,这一原如此运用于

3、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阈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二是审美加强原如此。三是多样中的统一原如此。四是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如此。五是清晰性原如此。六是审美联想原如此。七是审美比拟原如此。八是审美序列原如此。九是审美调和原如此。十是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的原如此。十一是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如此。十二是审美的传导原如此。十三是审美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如此。十四是审美的适中原如此。十五是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如此。十六是审美的安定性原如此。 二、吉布森。实验艺术心理的当代代表。他在图形后效、深度知觉,尤以创立生态光学理论而知名。

4、吉布森认为,人的第一经验来自于直接的知觉活动,而第二经验来自于间接性的知觉活动。 三、贝里尼。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美学和心理生理学是当代最赋名望的艺术心理学著作之一。主要贡献是表现在动机与唤醒、思维与心理美学,以与视觉艺术等领域。他在60年代提出“唤醒理论,又称“规X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移之以论人的审美,其愉悦是由于这两种唤醒而得到的: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X情绪的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与此相应,艺术中有三种特征可以和唤醒有关

5、。这三种特征是:1、心理物理特征,包括光亮度、饱和度、大小、响度和色调等。2、生态学特征,和有利于或有害于生存的经验联系在一起,诸如战争,饮食,性和死亡等。3、影响唤醒的最为重要的方式是通过形式特征的“相对易变性而实现的。包括惊异和惊奇,期待性的受挫等。四、泽基。内存的视觉:对于艺术和大脑的探索是目前探讨艺术和脑神经之间的关系的最重要著作之一。他认为,大脑与艺术的创造、承受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的阐释的心理学家。定神分析学派渐成气候是梦的解释。精神分析派又称深层艺术心理学。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详细阐

6、述了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组成局部。本我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组成局部,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悦原如此。自我代表理智,以社会的原如此控制本我的活动。一方面,自我需要驾驭本我,另一方面又要舒缓本我的紧X,当然这种舒缓需要协调于现实。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色彩。一、主要的理论观念。1、潜意识:这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贡献。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面。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局部,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欲望。2、泛性论。3、本能说。本能是指由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本能是人内部的需求

7、和冲动。4、人格结构。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局部。5、论梦。首先,梦问题有巨大的压缩作用。压缩也有一种躲避意识监视的侧卧身。同样,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其次,梦问题呈现视觉的形象,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问题与记忆相关的情结性表象,具有很强的可再现性;三,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老是处在一种调试紧X的“戏剧性中,四是梦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联系。二、有关艺术的论述。关于审美动力,弗洛伊德第一次明确地把它纳入潜意识X畴,与潜意识的关系最紧要的是力比多。正是力比多的转移这一点出发,弗洛伊德形成了以下三种观

8、念:1、艺术家追寻压抑的宣泄或者力比多的转移往往具有固着性,因而他们同精神病人颇有相似之处。艺术家能够找到一条绕过现实性挫折的道路,并且对挫折压抑等有替代性补偿,艺术家不会永久驻留在虚幻性的状态中,他们有能力返回现实,防止了沦为精神病患者的命运。2、艺术中的形式只是隐秘个人心得体会得以满足的过渡物,而形式之下或背后的内容才是真正使人得到快乐的情绪对象。3、任何形式都透露或掩饰着变形了的欲念。三、必要的批评。好处:首先,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研究的视线牵入艺术家的最幽深的内在世界的心理学家。其次,弗洛伊德是几乎接触了艺术理论的所有方面。第三,他作为第一个对艺术问题表现极大兴趣的专业心理学家,影响很深

9、远。不足:第一,在总的原如此上,弗洛伊德理论的非社会学倾向,不但在前提方面是不可验证的,而且在许多地方引申得有点离奇。二是,是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然地和潜意识领域中的童年情意综有关,或者更进一步说,假设力比多的转移、升华是必然的和普遍的,那么这种转移抑或升华在艺术的形式之上是否才有确定的价值?三是,正因为弗洛伊德在阐述艺术心理学的问题时,根本上采取“六经注我式的态度,因而他所解释的作品都不一定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从而他的有关演说在解释其他原艺术作品时就往往是南辕北辙,缺乏普遍的适用性。四是,弗洛伊德对于艺术的社会的社会功能的描述暗含了一种不切实际的乐观倾向。第三节弗洛伊德学说的开展荣格、阿德勒

10、、拉康与文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艺术心理学的两种开展走向:一是个体创作动力学说,其中有不少学者试图对弗洛伊德的学说有所修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实际上都不放弃对弗洛伊德的根本原如此;二是群体创作动力说,试图从人类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探究创作的原初动力和集体无意识的渊源。 一、荣格与文艺心理学。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主干所在,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与心理类型等方面。1、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惜玉怜香的根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进化了证实了所有不同种族的人脑都有类似的特征,这就意味着无意识个人的和集体的具有普遍存在的意义;在一些某某中总有一些类似的图像是

11、相通的;某些精神病患者发病时与原始的神话有相似之处;在一些艺术作品中,艺术似乎有时以一种祖先的方式去思考等等。2、原型说,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各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各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原本祖先当时布景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原型归属于集体无意识。荣格的贡献:第一,他是头一个竭力高扬集体无意识在人类心理中的地位的人。他大胆区分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把两者沟通的可能性寄托在原型之上。其次,荣格的原型假说一旦涉与到个体的初评分析,那种可厌的先验论的气息毕竟大大地减少了。 二、阿德勒与文艺心理学。他创立个体心理学派。自卑情结,原指来源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兼指各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

12、族儿童自卑感。艺术创造动力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以与“追求优越的动机。对生活物概念: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形成于童年期,其中,出生顺序、最初的记忆和梦是生活风格的三个要素:1、出生顺序。从家庭中长子和次子的关系以与后来的开展趋势的研究得出结论。2、最初的记忆。这对孩子的将来开展有重要影响。3、梦的分析。梦不仅仅归结为性,通过分析人在梦中如何应对筹划等,可以深刻地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三、拉康与文艺心理学。拉康是当代最有影响和褒贬不一的精神分析学者之一。1、1936年提出了“镜像阶段论。他认为,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也就是进入镜像

13、阶段,人就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初次同化也意味着“自我疏异,这时的我是一种具有逆反结构的、处在于主体并被对象化的镜像。这第一次的镜像影响人将来的一切心理开展,包括俄狄浦斯情结。镜像说可以更加充分地凸现绘画观者、绘画和作者以与绘画本身的序列化意味,把隐藏于现象之后的复杂体验关系透明化。2、心理功能的三个概念:一是想像,镜像阶段形成的,其中只有我是中心。二是符号,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就转向更为复杂的现实。三是现实。大概而言,想象对应弗洛伊德的自我,符号对应超我,而现实如此与欲望色彩十足的本我相接近。第四节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开创一种太深入细致的完整文艺心

14、理,主要代表人是: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根本观点:哲学根底是康德关于此岸世界的现象的观点、人类知识构成的观点以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关于知识来源于对现象的自然观察和马赫把感觉当作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的观点。两条重要原如此:一是整体性原如此:认为人的一个知觉视野具有起来的趋势,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知觉的各个局部之间构成一个结构框架,这也就是一个格式榙。格式榙作为整体不等于局部相加。在整体上显示出的特性不存在于各个局部之中。这便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著名结论。二是同形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

15、要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考夫卡与阿恩海姆,艺术观点如下:1、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这是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的最根本观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尚未定型的艺术品就已经对艺术家存在着一种反作用力,它引导艺术家沿着某种方向去创作。例如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根本得到人们的认可,就是因为他的情节和结局根本符合原著的要求,符合了作品的倾向性。2、表现性。也就是艺术品中的“格式塔质,它是在作品各组成局部的联系中呈现出的总体性质,或者是由可见的艺术品表现出来的不可见的意蕴。例如,一棵垂柳之所以被人看上去是悲哀的,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悲哀心理与下垂的柳枝有相似的结构。艺术作品的表现性:通过塑造可见的艺术形式而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性和内在意蕴。3、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格式塔心理学历来反对将知觉与思维截然分开。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研究绘画时,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如此,这一原如此完全是以知觉的抽象性为根底的。对于绘画之类的造型艺术来说,所谓简化就是要抓住表现对象的结构特征,用最精粹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什么是衡量作品是达到简化原如此的标准呢?归根结底是作品的形式与作品所要表现的意义的结构之关系。4、视觉艺术的运动。第一,作品的运动性取决于作品各局部之间的比例。第二,倾斜也能够造成整个形状的运动感。第三,变形、频闪等手段所造成的运动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