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403324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推荐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推荐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推荐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推荐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 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二一四年六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发展背景2第一节 发展现状2第二节 发展环境2第二章 总体思路4第一节 发展思路4第二节 主要目标6第三章 空间布局与分类推进8第一节 空间布局8第二节 分类推进9第四章 发展导向及建设重点10第一节 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0第二节 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14第三节 现代物流集聚区21第四节 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24第五节 新型专业市场(群)25第六节 其它类型集聚区28第五章 扶持政策31第一节 财政政策31第二节 投融资政策32第三节 税费政策32第四节 用地政策33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34前

2、 言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技术和模式,促使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在一定空间区域内集聚互动,形成具有较好资源整合、服务共享性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服务业企业集群,具有布局相对集中、要素资源集聚、服务功能集成、产业特色鲜明等特点,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组织方式。加快推进集聚区建设,有利于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扩大服务业产业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产业发展资源和优势,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有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综

3、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阶段,对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推进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主战略和“5个100工程”的顺利实施,也有着极为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省集聚区建设,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实际具有贵州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发展和后发赶超之路,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29号)、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第一章 发展背景第一节 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强省、城镇带动战略的强势

4、推进和“5个100工程”的深入实施,在我省区域性大中城市和重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初步呈现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态势,为推进集聚区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安顺夏云工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研发、检测、培训、数据服务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机构;贵阳清镇、兴义顶效、遵义虾子等地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集聚效应的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等;贵阳市观山湖区、白云区、花溪大学城等区域,金融商务会展中心、动漫基地、研发基地和软件产业园初具雏形;在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富集区,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保健疗养、运动康体等业态具备了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和规模,以生态文

5、化旅游和健康服务产业为主的特色优势服务产业正在逐步集聚形成,并呈加速发展态势。第二节 发展环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集聚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国际国内资本流动与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为集聚区发展获得更多的投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人才和产品市场等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大主战略的强势推进、“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重点发展平台的加快构建等,将有效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提速,促进城市能级提升,为集聚区发展创造更大需求空间;交通、通信及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加快集聚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措施,

6、为加快集聚区发展提供了必要依据和良好环境。同时,推进集聚区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影响,我省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迟缓,集聚发展的市场需求总量偏小,内生动力不足;服务业产业层次低,市场主体少、规模小、分布散,融合发展和集聚发展能力弱。此外,发展理念滞后、调控手段缺乏、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也影响和制约了服务业的集聚发展。第二章 总体思路第一节 发展思路全省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实施和“5个100工程”建设需要,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按照“

7、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服务共享、辐射带动”的总体要求,以集约化、规模化、体系化和特色化发展为导向,以特色优势服务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领域,以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为路径,加快形成符合省情实际具有鲜明贵州特色的集聚区发展体系,促进服务业发展总体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推动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灵活采用“园中园”、“园边园”或独立集聚的形态,重点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为主的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和以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新型专业市场(群)、金融商务会展及其它类型(包括大数据服务、研发创意、软件园、综合保税区)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把集聚

8、区打造成为我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集聚发展引领区和产业发展创新区,为加快促进服务业质量水平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在推进集聚区建设发展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营造集聚区良好发展环境。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集聚区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其建设积极性与创造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深化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强化对外开放和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加快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科学规划、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把集聚区建设纳入经

9、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与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相结合,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统筹安排,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组织实施。需求牵引、突出重点。立足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有重点地抓好特色优势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并坚持以重点突破牵引全面发展。利用存量、集约发展。结合城区改扩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等工作,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现有废旧厂区(厂房)建设集聚区,通过资源整合和利用,实现服务业的高集聚、高产出、高效益发展。第二节 主要目标总体目标:2014年至2020年,规划建设和培育各类集聚区160个以上。到2020年,力争建立100个省级集聚

10、区(含示范区),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0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0万人以上,各类集聚区总量指标在相关服务业领域占比显著提高,并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重点突出、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较强的集聚区体系。近期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50个集聚区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立30个以上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基本确立各类集聚区建设发展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认定设立省级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10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3个、现代物流集聚区3个、新型专业市场(群)9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2个,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研发创意园、综合保税区等其它类型集聚区3个;努力形成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集聚区2个

11、、100亿元以上集聚区4个、50亿元以上集聚区7个、10亿元以上集聚区10个左右;培育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左右,亿元以上企业60家以上,5000万以上企业100家左右。中期目标:到2017年,力争设立省级集聚区60个左右,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60万人以上,各类集聚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初步形成。认定设立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20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0个、现代物流集聚区9个、新型专业市场(群)13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5个,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研发创意园、综合保税区等其它类型集聚区5个左右;努力形成营业收入500亿元以上集聚区1个、300

12、亿元以上集聚区3个、100亿元以上集聚区6个、50亿元以上集聚区10个、10亿元以上集聚区20个左右;形成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左右,亿元以上企业80家左右,5000万元以上企业140家左右;形成全国知名品牌20-30个、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5个左右。远景目标:到2020年,认定设立100个左右省级集聚区,其中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30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5个、现代物流集聚区15个、新型专业市场(群)20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10个,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研发创意园、综合保税区等其它类型集聚区10个左右,集聚区营业收入、带动就业人数和体系建设目标达到总体目标要求;努力形成营

13、业收入500亿元以上集聚区3个、100亿元以上集聚区10个、50亿元以上集聚区15个、10亿元以上集聚区30个左右;形成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左右,亿元以上企业100家左右,5000万元以上企业200家左右,形成30-50个全国知名品牌、10个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第三章 空间布局与分类推进第一节 空间布局根据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基础和规划布局,结合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推进特别是“5个100工程”建设的需要,紧扣“以贵阳市和贵安新区为重点、以遵义等其他8个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区域次中心城市及重点镇为重要节点”的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按照“统筹规划、体系构建,需求牵引、重点

14、打造,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对全省集聚区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努力形成与我省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集聚区发展布局。围绕上述集聚发展规划布局考虑,重点推进6大类型160个集聚区的建设和培育。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建设32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和健康服务产业资源富集区,布局建设56个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和重要交通枢纽、通道、节点,布局建设27个现代物流集聚区;依托贵阳市、贵安新区和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的商务基础和生态优势等,布局建设10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依托重点产业园区、重要特色产业基地和大宗商品集散地,布局建设25个新型专业市场(群);依托贵阳市

15、、贵安新区、遵义市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布局建设10个大数据服务、研发创意、软件园、综合保税区等其它类型集聚区。第二节 分类推进根据集聚区的现有基础和成长性,按照加快推进、规划培育两大类型分类推进建设。加快推进类集聚区。主要考虑基础条件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区域辐射效应和带动能力,发展趋势好、潜力较大,通过加快基础建设和加大优质资源的引进,能较快完善主要功能和相关辅助功能,较短时间内发挥集聚效应,并在相关行业和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集聚区域。近期,重点推进50个集聚区建设,其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6个、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18个、现代物流集聚区11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2个、新型专业市场(群)9个、其它类型集聚区4个。规划培育类集聚区。主要考虑区域服务需求潜力大,已有一定现实基础,未来成长性好,通过加强要素资源引进和平台建设,可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聚效应明显,并可在规划区内不断发展壮大,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集聚区域。重点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