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来历和演变过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4030551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骨文的来历和演变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甲骨文的来历和演变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甲骨文的来历和演变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骨文的来历和演变过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 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里和兽骨上的古老文 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县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 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 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 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

2、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 保存下来。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 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 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 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 有 4500 个,已识2000 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 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

3、文物。【甲骨文简介】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 (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 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 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 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 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 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 种文

4、字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 万片甲骨, 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 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 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 个单 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 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 版文、殷墟

5、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 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 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 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 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 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 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特点】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

6、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 位置,也可有长、有短。(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 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

7、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 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 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 法。【发展】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 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 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 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

8、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 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 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 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 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 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 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