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重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4026034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权责任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侵权责任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侵权责任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侵权责任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侵权责任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侵权责任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权责任法重点(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侵权责任法第一讲 侵权法概论第一节 侵权法概述一、侵权法的概念与性质一名称2.侵权行为法不法行为法;侵权责任法;侵权法二概念调整有关因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行为而产生的侵权责任关系的法律规X的总和。1.侵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侵权责任关系2.侵权法是一组相关法律规X的总和实质侵权法与形式侵权法侵权责任关系:A主体特定性;B以既有民事权益为前提;C侵害事实为发生原因;D民事责任为内容;E适用强制性规X三性质二、侵权法的功能立法目的法规侵权责任法第1条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制定本法。具体有以下三点:1.弥补损害补偿功

2、能2.预防侵权预防功能3.保护民事权益保护功能思考:侵权法的开放性侵权法保护对象的界定?法规侵权责任法第2条思考题:死者人格利益、商业秘密以与纯经济损失等亦在侵权责任法的保护之列?本条所列举的“监护权在性质上是否属于民事权利?注意:本条的适用须慎重!三、我国侵权法的渊源与新进展一现有侵权法之法源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公报中公布的有关案例,能否构成我国侵权法的法源?注意:宪法作为侵权行为法的渊源的特殊性关于以侵犯某某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根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2001法释25号:陈侵犯某某权的手段,侵犯了齐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根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损害,应承担相应

3、的民事责任。比拟:最高法院1988民他字第1号批复:经研究认为,对劳动者实行劳动保护,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这是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任意侵犯。被告身为雇主,对雇员理应依法给予劳动保护,但被告却在招工登记表中注明工伤概不负责任,这是违反宪法和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的,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对这种行为应认定为无效。二侵权责任法的制定与颁行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10年7月1日施行十二章,92条三侵权责任法总体评价梁慧星: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性作用的法律;这部法我很满意,真的挑什么内容上的硬伤,技术上的漏洞,我现在还没有发现。侯国跃

4、:“侵权责任法的六大不足,北大法律信息网2009年12月27日A立法程序有欠妥当;B体系结构不够科学;C抗辩事由不够完整;D责任方式有欠准确;E“法律衔接未能“无缝;F“无害条款影响质量侯国跃:“侵权责任法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有利于充分保障社会主体的民事权利3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的行为方式4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1标志着中国民法典的主体局部已经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本完成2全面X扬民事权利,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民事权利意识3全面规定侵权责任制度,能够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维权的自觉性和规X化4全面规X民事审判活动,实现侵权纠纷

5、案件法律适用统一化5整合侵权法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司法对民事权利的保护王利明:“论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中国民商法律网1侵权责任法在保护X围上具有中国特色2侵权责任法在立法体系上具有中国特色,通过归责原如此体系构建了完善的侵权责任法体系3侵权责任法在对一般法与特别法的衔接上具有中国特色4侵权责任法完整的归责原如此体系具有中国特色5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具有中国特色6第四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具有中国特色7数人侵权的规定具有中国特色四、侵权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一侵权法与刑法二侵权法与行政法三侵权法与经济法四侵权法与劳动法五侵权法与合同法六侵权法与保险法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不应成为填补损害的唯一或主要制度

6、,而应与其他制度共存,担任着不同的任务。第二节 侵权行为概述一、侵权行为的概念一语源二定义1立法定义法规侵权责任法第6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7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侵害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后果的行为。二、侵权行为的特征1是某某行为,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2通常是一种有过错的行为3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问题:作为之义务之来源?4侵害对象是人身权益和

7、财产权益5责任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损害赔偿法规侵权责任法第15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害;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赔偿损失;七赔礼道歉;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三、侵权行为与类似行为的关系一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私犯、准私犯。与法律部门的划分相对应。1法律依据不同;2侵害客体不同;3危害程度不同;4主观恶性不同;5行为形态不同;6法律后果不同;7责任主体不同;9时效不同;8责任的实现程序不同1都是某某行为;2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存在责任聚合的可能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8、问题的批复法释200217号法规精神损害司法解释第1条法规侵权责任法第4条二侵权行为与行政法上的某某行为1区别A违反的法律规X不同;B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C法律后果不同;D某某人承担责任的对象不同2联系:可能构成行政附带民事赔偿责任1区别A发生领域不同;B主体不同;C承担的责任不同2联系:可能构成行政附带民事赔偿责任三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1都是民事某某行为;2承担的都是民事责任;3承担的主要民事责任形式都是损害赔偿;4可能产生责任竞合的问题法规合同法第122条1是否以合同为前提不同;2违反的义务的性质不同;3行为的主体不同;4侵害的对象不同;5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如此和构成要件不同;6承担的法律责任

9、的形式不同;7损害赔偿的X围不同思考题:违约人应否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四侵权行为与缔约过失行为法规合同法第42-43条1都是民事某某行为;2承担的都是民事责任;3承担的民事责任形式都包括损害赔偿;4可能产生责任竞合的问题 1适用法律不同;2违反的义务的性质不同;3侵害的对象不同;4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形式不同;5损害赔偿的X围不同五侵权行为与无因管理法规民法通如此第93条法规民通意见第132条1都是事实行为;2都是债产生的原因;3无因管理是侵权行为的阻却某某事由;4请求权有并存的可能 1法律性质不同;2制度目的不同;3权利义务的内容不同;4赔偿的X围不同六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法规民法通如此第92条

10、法规民通意见第131条1都是债产生的原因;2可能发生交叉非给付型不当得利如无权处分 1法律性质不同;2制度目的不同;3责任对过错的要求不同;4权利义务内容不同;5是否涉与精神损害不同;6善意恶意对责任X围的影响不同第二讲 侵权责任论第一节 责任构成一、归责原如此一何为归责原如此在人的行为或物件致害的情况下,据以确定侵权责任的标准或依据。思考题:1.侵权法的归责原如此、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如此还是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如此?2.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如此还是一切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如此? 1.归责原如此乃侵权责任之归责原如此,而非侵权行为之归责原如此。行为人无过错时,侵权行为仍然可能成立,但责任是否成立须根据立

11、法政策决定。2.归责原如此是针对某种责任形式的归责原如此,而无普适于一切责任形式之归责原如此。只有损害赔偿和赔礼道歉可能以过错为要件。其他责任形式均不以过错为条件,无论其成立于一般侵权行为还是特殊侵权行为。讨论归责原如此,乃是讨论各种责任形式之归责原如此之“并集。二归责原如此之体系1一元论:过错责任 公平李开国2二元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3三元论:三元论通说: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衡平责任王利明: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公平责任杨立新: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无过错责任2.通说:二元论1过错责任是历史开展中的智慧选择,无过错责任是现实中的理性应对立法政策2民法通如此的二元立场法规民法

12、通如此第106条3反对“公平责任原如此A 法律解释:文义解释;体系解释;比拟法解释法规民法通如此第132条B 法律概念:价值与原如此4反对“过错推定责任原如此并非独立的归责原如此,而仅仅是过错责任原如此之下的一种过错认定方法侯稿第35条公平分担:加害人与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但法律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如此的侵权案件除外。4.侵权责任法之立场法规侵权责任法第6-7条过错责任:有过错者须担责,无过错者无责任无过错责任:无论有无过错均须承担责任注意:A.无过错责任的称谓严格责任危险责任;法规民法通如此第106条第3款法规侵权责任法第24条某某行为;过错;损

13、害;因果关系问题:归责原如此与一般条款二、过错一过错的地位责任有无与责任大小。侵害人对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须承担民事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过错的概念主观说:一种应受谴责的心理状态客观说:违反社会准如此的行为意识状态折衷说:主客观相结合过错是应受谴责的主观心理状态 ;过错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义务或未尽注意。过错如未外化为某某行为,如此没有法律意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问题:过错等于过失?问题:刑法与民法关于过错之定义有无差异?1故意:行为人有意造成他人损害,或明知其行为会损害他人而仍然放纵其行为。A.直接故意刻意追求;B.间接故意明知放纵 2过失: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对损害的发生未尽合理注意义务。A.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a.应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或b.虽已预见但确信不会发生B.重大过失、一般过失与轻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