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九大考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402405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散文九大考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九大考点整理:延安大学附属中学 牟善鑫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主旨)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二、筛

2、选提取整合信息三、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1、 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

3、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顺序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

4、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四、品味语言考题形式1、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

5、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2、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3、理解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4、语言赏析。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

6、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中心句和点睛句。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

7、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五、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

8、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六、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咏物类托物言志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

9、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七、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八、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九、发展性考题(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

10、个,答题要点: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