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4022742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课 题: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欣赏课授课对象: 高中教材分析: 本课有四个小模块组成,在前面的一课中,使学生们对建筑这一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地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然而,专业水准欣赏眼光的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的提高,都是要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不断地实践、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正是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此,本课的建筑艺术欣赏对学生在欣赏建筑作品时的审美取向有重要作用,旨在尽量多地介绍给学生一些优秀建筑实例,开阔大家的视野,充实大家的知识

2、。这对于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主要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欣赏世界各地经典建筑图片,分析其代表建筑,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此课的学习培养起学生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逐步提高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领略建筑之美,培养锻炼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认可和

3、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紧密结合教材,对大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了解中外主要建筑类型的艺术风格特征,同时,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不同类型建筑的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由于世界各地建筑纷繁复杂,均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影响,历史原因较复杂,思维逻辑要求较高;积极掌握如何着力于学生审美感受的体验,欣赏能力的提高;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建筑艺术,达到鉴赏之目地。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欣赏、提问、总结。 2.学法:欣赏、观察、讨论、做笔记、理解、评述。 教具准备:教材、粉笔、资

4、料、图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教材、作业本、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分钟)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组织听讲情绪,组织课堂纪律。二:引入新课:(5分钟)课程的导语是凝固的音乐,(设问:)集美最典型的建筑,那么,你们最喜欢、认为最优美动听的音乐是什么? 教师与学生互动,以音乐入课,介绍一些当地、当市、学校等身边师生都熟悉的的建筑物,共同讨论其共同点和区别。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宫殿(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

5、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贯穿了整个城市。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 特点: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

6、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2法国凡尔赛宫镜厅(17世纪):独特的凡尔赛宫建筑群从1682年至1787年是法国政府的所在地,它使法兰西王国在世人眼中,在政治与文化上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起初,这里是国王路易十三打猎用的行宫,路易十四因嫉妒尼古拉福凯的沃勒维贡的华丽城堡而决定扩建这座行宫。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从1661年至1665年,画家勒布伦和建筑师

7、勒沃满足于进行一些装饰性的工作。从1668年开始,随着路易十四对王室作用的思考,工程也更加宏伟了。1690年,阿尔杜特芒萨尔成为权力极大的工程总管。除了屋顶的式样是阿尔杜特芒萨尔设计的之外,他还规划了镜厅。那是一个长72米、宽10.6米、高12.8米的长廊。17扇窗子俯瞰花园,对面墙上装有巨镜与之相对,全是当时能够制作的最大的镜子。这里有勒布伦作的画,都是奉承路易十四在1661到1678年间的统治的。这些颂扬国王的艺术增添了皇位上的光环。这就是路易十四刻意要追求的。(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繁荣庙堂建筑1意大利古城佛罗伦萨在埃特鲁斯坎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在15世纪和

8、16世纪的美第奇时代开始呈现出它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首先从它13世纪的大教堂中就可以看到佛罗伦萨那600年来非凡的艺术创造力:菲奥里的圣玛利亚、圣十字教堂,乌菲齐宫以及皮蒂宫等都是焦托、布鲁内莱斯基、博蒂切利和米凯兰杰诺这样的大师的杰作。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亚平宁山脚下,阿尔诺河盆地的山丘之间,建在弗拉米亚大道与阿尔诺河交汇处,该大道是穿过阿尔诺河的罗马大道之一。佛罗伦萨建立于公元200年,历史上一直是贸易和艺术中心。2.法国沙特尔大教堂沙特尔大教堂位于法国沙特尔城,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教堂坐落在一个土山丘上。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

9、斯凯像、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的窗户,无一不是12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1600年以来,沙特尔大教堂一直是重要的朝圣中心,同时也是祭祀圣母玛利亚的圣地。远处观看,两个不对称的尖塔特别醒目。走进教堂,又会被教堂中细腻的雕刻、精美的绘画所折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到罗马建筑常用的青蓝色向哥特式的多彩形式的演变过程。“沙特尔风格”曾经风靡于欧洲各地,成为后来许多著名教堂的样本;教堂自身也成为法国著名的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由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时代。从艺术史的角度讲, 中世纪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终止,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在这漫长的一千年里,基督教称为治理国

10、家的精神支柱,整个欧洲完全处于封建宗教的控制之下,文化处于被桎梏的状态,古希腊和古罗马所流传下来的灿烂文明则几乎完全衰竭,以致于后来崇尚古典艺术的人都称中世纪为“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完全取代了原来的地中海传统,教会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威和组织者,艺术也完全为宗教服务,非写实的、教条的、充满宗教色彩的艺术风格主宰了中世纪的美术,而古典的自然主义风格和所有古典文明成为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法国是中世纪后期哥特艺术的发源地,沙特尔教堂便是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教堂上大量的装饰性雕像也是哥特雕塑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教堂门侧的立柱上,雕刻有许多站立的人物形象,有的是表现圣经中的先

11、知和圣徒,有的是表现皇帝和皇后,体现了政教合一的思想。这些大门侧柱上的石雕,虽然有着中世纪典型的被拉长的身材和呆滞的目光,但也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动作也有所变化。其中以教堂南墙的四圣徒像最为出色,这是圣经中四个不同时代的圣徒形象,都以圆雕的形式出现,神态生动,富有个性,形体比例也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准确,他们服装的质感也被雕刻家们细腻地表现出来,有很强的质感。所有这些雕像都有着安静、平和的神态,体现了基督教信念中的理想形象,具有很强的宗教感染力。是在11世纪时由费尔贝尔主教下令兴建,12 世纪末遭大火烧毁,在重建过程中不断扩建,现在的式样已是第6代了。内殿设有双重回廊,立有l75座雕像,正面大门称

12、为“国王之门”,门上有雕刻极为精细的塑像。著名的彩绘玻璃共有176片,总面积2700平方米,登场人物多达5000人以上,几乎都是十二、三世纪的作品,有“沙特尔蓝”之称(使用一种独特的蓝色原料)。今天,宗教的任职仪式还在这些中世纪教堂里举行,然而,随着占据统治地位的商业寺庙的兴起,原本壮观的大教堂黯然失色,但从许多方面来说,人们依旧倾心于哥特式建筑的创新、奇特及在中世纪建筑史上的非凡地位。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沙特尔大教堂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山西悬空寺(北魏):悬空寺坐落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5公里恒山下金龙口西崖的峭壁上。恒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号称“北岳”。悬空寺就建

13、在恒山脚下的金龙峡上,距大同市约80公里。根据恒山志的记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6世纪),据说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多次重修,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是中国现存极为罕见的一座高空建筑,被誉为“建在绝壁上的危楼”。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施工大胆。其方法是先在山崖上凿出水平的洞眼,然后在洞眼内安设木梁挑出崖外,再于挑出的木梁上铺板立柱,构筑各种形式的梁架、屋顶等,凡是挑出的殿堂楼阁,周围都安设栏杆。当游人从山上往下看的时候,还可以看见一些挑出崖壁较远的殿堂楼阁之下有一根根撑顶在半崖的凌空木柱,这是为保证殿阁的安全而增设的。从全寺来看,南北高低

14、错落,中隔断崖,有飞架的栈道相通,曲折回环;梁架上下呼应,廊栏左右相接,疏密相宜,浑然一体。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视,悬崖若虹;隔峡遥望,如壁间雏凤欲飞。正如古人在栈道绝壁上题刻所云:“公输天巧”。有诗赞曰:“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悬空寺内还有用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手法塑造的大小儒、道、佛像78尊及各种碑刻题咏等珍贵文物。4. 中国天坛祈年殿: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它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祈年殿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其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

15、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其设计之精、建筑之巧、风格之奇。在世界古建筑中实属罕见。(三). 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1.古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巨大的陵墓建筑物,其起源毫无疑问地可追溯到马斯塔巴式坟墓。马斯塔巴是一种低矮的长方形坟丘,它四壁倾斜,设有祭台,在它状似斜井的底部修整出墓室。最早的金字塔就是马斯塔巴逐渐扩大演变而成的,萨卡拉的金字塔足以表现出这一点。这一金字塔是于公元前2800年,为狄戎赛法老修建的,也是迄今

16、为止我们发现的最古老的金字塔。这种墓地的工程建筑逐步变化、改进,最终采用金字塔形状,像吉萨金字塔那样,其规模和技术都达到了完美的程度。2.明十三陵: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四)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1.中国安徽黟县古民居: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宏村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2000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