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_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402079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_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_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_2.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感、韵律美。、培养热爱科学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课前预习】、找出文中的生字词,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乌有:虚幻,不存在。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裹藏:缠绕着藏起来。太古:远古时代。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葱笼:草木青翠茂盛。幽雅:幽静而雅致。叹服:称赞而佩服。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朗读这首诗,考

2、虑课后研讨与练习题。、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一、导入新课木鱼石的传说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巧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仁慈它讲述美妙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妙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二、整体感知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学生体会,考虑以下问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构造上有何特点?第、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节为第二层,详细

3、抒写遐思的内容;第节为第三层,回应第、节。构造上首尾照应。、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学法指导: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三、探究研讨朗读节,考虑问题:、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光阴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

4、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质疑释疑学生经过独立考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假设仍不能解决,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展考虑、分析p 、理解。五、拓展延伸、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六、布置作业、将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发问想象遐思飞跃答复照应神奇风光人类伟大赞美科学【教学设想】在这首诗的

5、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去说,不要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要重视对诗歌韵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节,不面面俱到,突出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

6、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可以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络。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英勇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答复,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2.学生简要概述文

7、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刚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化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2.当“我”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过渡语,如今文中“我”的

8、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安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预设: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存活的坚强品质。(五)迁移拓展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六)作业小结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9、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屹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2.学生按要求自学。3.讨论交流。1谈收获。2质疑问

10、难。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展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三、再读,深化理解。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2.学生按要求自学。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老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2早晨风光,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3中午的风光,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

11、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吼叫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4黄昏风光,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顺得意。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四、朗读比赛。可采用推荐、指导、老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教学小结:1.本节课开场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

12、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互相交流。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1、认识12个生字,2个偏旁“八、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2、训练学生说话才能。3、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形象思维,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一图上的动物和文中的12个生字,学习句子词语。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猜谜语(为课文的学习打下根底)二、激趣导入,学习生字(一) 森林里,小动物们要进展一次特殊的比赛,它们想请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当评委,你们愿意吗?(播放运发动进展曲,课件出示图片和带拼音的动物名字。)和你最喜欢的几个动物朋友打声招呼吧!1、找找你喜

13、欢的动物拼一拼它们的名字。(2、火车认读词语,注意正音。3、去掉图片和拼音认读词语。4、出示要求会认读的生字。(猴、松、鼠、公、鸭,其中新认的偏旁“八、鸟”用红笔写)(二)小动物们到我们班里来要开展的是什么活动呢?(小黑板出示带拼音课题)过渡:请小评委们仔细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尾巴都是怎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训练说话才能。在说中学习生字“短、把、最、扁”)学文识字(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互相正音。)过渡:小动物们分成两组比尾巴,你知道是哪两组吗?你想参加哪一组的活动呢?(以多数学生的意见为主)(二)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可以先学一、二小节,也可以

14、先学三、四小节)1、学习一、二小节。(1) 说说猴子、兔子、松鼠它们分别提出怎么比尾巴?引出问句。(2) 试读问句,老师点拨。(第一句重点指导)(3) 看图试答复每个问题。(你是评委你来说说谁的尾巴。?)(4) 采用赛度读形式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组赛读;男女生对读;自愿请朋友对读,互相正音)3、师生对读。4、学习课文第三、四节。(1) 说说“公鸡、鸭子、孔雀”它们会提出怎样比尾巴?(2) 采用赛读形式朗读课文。(分组赛读;男女生对读;自愿请朋友对读,互相正音)(3) 分组对读三、四节过渡:小动物们比完赛,都去休息了,我们翻开课本来读读课文吧!整体感知课文。过渡:小动物们休息回来了,咱们去看

15、看吧!游戏:贴尾巴、名字(出示六种没有尾巴的动物)小动物们真贪玩,把尾巴丢了,这可怎么办啊?咱们帮它们找找吧!生字复习(含拓展)比一比 尾巴 长短 扁扁的 一把伞 最好 老公公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牛、妈、鱼三种尾巴)看比赛的时候,老师捡到了三条尾巴,是谁那么粗心把尾巴丢了呢?你来动动脑筋把它送回去好吗?(学生根据课外得到的知识,自由发言。)小动物们的尾巴都长的不一样,它们到底有什么用途呢,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咱们下节课再来研究,好吗?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迫在眉睫”、“啜泣”、“抽泣”、“呜咽”等具有表现力的词语。2.引导学生从小男孩为了挽救朋友垂危的生命,决然献出自己鲜血的动人故事中,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品格。3.通过揣摸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