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401853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该如何组织好区域活动呢?下面我就结合我园开展区域活动以来的点滴体会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开展区域活动的首要前提是我们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区域活动的材料。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教育目标投放活动材料。区角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所以材料是幼儿和知识之间的中介,是区角活动的灵魂,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孩子们以材料

2、为载体,在与材料互动与客体互动中发展。材料的投放首先应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如小班孩子,我们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大小肌肉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选择很多操作材料,如用小勺盛豆子、串珠(粗一点的线,珠子要大一点,孔眼也要大一点)、孔雀开屏(将夹子夹到篮子上)。中班生活区的目标是训练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能力,就可提供钮扣、夹木珠、串线板、串项链。提供的串珠,孔有大有小,绳子有粗有细、有硬有软,各种能力的幼儿都可以进行选择。而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到了大班其空间知觉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角色扮演的兴趣,所以大班以开展科学游戏

3、、棋类游戏为主。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各种科学发现的材料,例如磁铁、鼓等,还可以根据幼儿的爱好提供各种棋类,如飞行棋、动物棋、军棋等等。2、材料投放具有趣味性、求变性、新颖性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动机力量。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必须是幼儿感兴趣、喜欢摆弄的东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设计活动区的材料。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例如;在“科学区”可提供能反映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的教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有趣的镜子、会变的颜色、磁铁、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计算区”可投放多变几何体、七巧拼板及简易、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塑料

4、雪花片、钮扣、矿泉水瓶盖、彩笔盖、蚕豆、彩色小石子、冰糕棍、海螺丝、珠子等等,让幼儿分分合合,加加减减,在操作中感知总数与分合数之间的关系,再配以数字卡片的操作,使幼儿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真正含义,同时还对色彩加以了巩固。3、材料的投放应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多功能性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要考虑其层次性,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如中班的“夹一夹,数

5、一数”活动区角,让本来不会使用筷子的幼儿去夹比较容易夹的东西,给他一个成功的体验。会使用筷子的幼儿,我们会让他夹有一点难度的东西,给孩子创造一个自我挑战的机会。4、结合主题,更换及添加活动内容及材料。现在的活动我们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开展。而一个主题内容中可以涉及到生活、数概念、音乐、美术、语言等多个方面,区角活动正是对主题的补充与延伸,也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对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上,考虑要到结合主题活动的内容展开,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如主题活动秋天的蔬菜,可在美工区画蔬菜:幼儿画各种秋天的蔬菜;泥工做蔬菜:会用团、搓、压的方法制作常见蔬菜,

6、表现蔬菜的主要特征。在语言区则可以看看讲讲:有关蔬菜、菜谱的书籍。在生活区可以将菜谱贴在合适的地方,继续讨论午餐、晚餐菜谱,幼儿还可以扮演娃娃家的角色炒各种“小菜”。在科学区的在自然角种植葱、蒜等。在益智区将蔬菜卡片按粗细、高矮、大小、颜色的特征进行排列、分类。找不同:观察两张图片,用笔圈出不同的地方。在计算区:请幼儿剥大蒜,剥完后数一数,并作记录。二、在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逐渐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1、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

7、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2、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 在我们班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3、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

8、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

9、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三、孩子们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1、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处,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2、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随机教育。如:娃娃家不小心把桌子打翻了,东西洒了一地。这时,小朋友们都涌向娃娃家看热闹,

10、教室里一下子乱了起来。面对这一场面,我们不能马上责备孩子,不管是打翻桌子或是凑热闹的,我们可以轻轻的招呼孩子一起整理娃娃家,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刚才在娃娃家的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以后你们可要小心一点,今天这么多热心的小朋友帮助了你们,下次娃娃家可要好好准备,请大家来做客,表示感谢。”这样闯祸的小朋友紧张的情绪大大减少,其他孩子也稳定下来了。不但教育了小朋友,而且丰富了游戏情节。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最好场所,区域活动也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地总结、反思其中的经验与不足。尽我们的所能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把区域活动搞得更好,让区角成为孩子们百玩不厌的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