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音乐元素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4014132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音乐元素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1音乐元素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1音乐元素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1音乐元素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音乐元素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音乐元素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元素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摘要】随着近年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和英语教学规律的探索,音乐歌曲、节拍旋律等音乐元素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尤其在以活动课为主要形式的小学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堂上,音乐元素的渗透更为明显。与此同时,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音乐元素也时常被用作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旋律方法”习得英语再一次出现在教学工作者的视野中。本文拟从音乐元素的不同类型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的情况的角度,探讨其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并试图提出有效建议。【关键词】音乐元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环节;音乐形式;教学效果一、导言 “旋律方法”习得英语是借助暗

2、示教学法(Suggestopeadia)的基本原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音乐歌曲,从而促进人脑左右半球的共同协作,提高英语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将教学内容与音乐元素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音乐元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情况,包括运用的形式、教学环节、时间及频率。以此为参照,结合自身情况,反思本人在学习大量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课堂教学的把握及师范技能的训练。与此同时,就音乐元素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率这一课题

3、提出有效建议。 音乐元素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意义如下: 1. 唱Song, Chant, Tongue Twister, 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 学生说英语,尤其是说一些比较长句子的时候, 往往会舌头打结,不能灵活运用,这是由于英语的发音部位、舌位、口型变化与普通话不同造成的,英语歌曲、绕口令或童谣则是一种训练舌头灵活性的好方法。英语中的语调、连读、失声爆破等语音现象,在这些音乐形式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学唱英语歌曲、绕口令或童谣的过程就是训练这些技巧的过程。 2. 学Song, Chant, Tongue Twister,扩大英语词汇量。 根据Krashen的有意义输入理论,在某个语境里学习词

4、汇,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单词的用法和多种意义,从而对单词的记忆就会更加牢固。英语歌曲、绕口令和童谣涉及面比较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有意义的语境,老师可以通过它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词汇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扩大词汇量。 3. 视听学唱Song, Chant, Tongue Twister,增强跨文化学习意识。 跨文化教育是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 英语歌曲、绕口令和童谣正是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播放一些原版英文歌曲的MTV或绕口令、童谣的flash,学生们一方面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异国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二)研究的假设 在小学

5、英语课堂中,音乐元素可运用于各个环节的教学并服务于各环节的教学。不同形式的音乐元素其影响各有不同。在本文列举的三种音乐形式中,chant的运用应当最为普遍,同时也最易于操作。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次研究始于09年9月21日,结束于同年11月13日,历时8周。本人利用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小学实习的机会,开展这次研究。期间听课合计22节,上课10节,主要分布在一年级和六年级。 本人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自己编制的观察工具“小学英语课堂音乐元素运用情况观察表”,现场观察并记录了每堂课上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运用情况,其中一年级5节,六年级17节。 在编制课堂观察工具的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一是音乐运

6、用的形式,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观察记录来了解英语教学中何种音乐形式最为有效、最为学生所接受;二是音乐运用的环节,音乐元素主要集中运用于哪一教学环节,分析其原因及作用;三是音乐运用的时间及频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音乐元素的运用控制在哪个范围最为合理有效。 观察工具的主要内容分四部分:(一)授课年级。包括一年级、六年级2个年级选项。(二)教学环节。包括Warming up、Presentation、Practice、Consolidation、Homework、Attention六大环节。(三)音乐形式。包括Song、Chant 、Others三种。(四)时间及次数。四、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的

7、结果表1、音乐元素在6个教学环节运用次数统计表教学环节WarmingupPresen-tationPracticeConsoli-dationHomeworkAttention 音乐运 用次数8781450 相关说明:根据课堂观察记录统计,在合计78次的音乐元素运用中,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的次数达50次,比例高达64.1%.表2、音乐元素在2个年级教学过程运用频率图 相关说明:在两个年级中,对音乐元素运用频率一年级明显高于六年级,达到11.2次/节课,六年级基本很少运用到音乐元素,仅仅保持在1.3/节的水平,一年级在音乐元素的运用频率是六年级的11倍。表3、不同音乐形式运用比例图

8、相关说明:根据观察记录,在音乐运用形式上,采用的形式大抵只有两种:song & chant。其中又以chant的运用最为普遍,在78次音乐元素运用中占了62次,比例高达80%. (二)结果分析与建议 1. 由表1可知,在几个教学环节中,运用音乐元素次数最高的是Attention,即通过不同形式的乐音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情绪,维持课堂纪律。这种情况在一年级尤为明显。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在一年级的英语课堂中音乐元素所占时间比重较大,但是64.1%的次数都是为维持课堂纪律服务的。在小学课堂上,纪律的维持显然占据了极重的位置。根据课堂观察与记录,音乐元素在这一环节上的运用颇为有效。这与小学生对节奏、韵

9、律的敏感和兴趣是分不开的。 2. 表2的数据显示,对音乐元素运用频率一年级明显高于六年级。这种对音乐元素运用的年级性递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音乐元素在教学有效性上的年龄性递减。而这完全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低年级的学生在理性认识上的发展尚待开发,而各种形式的音乐能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此时歌曲旋律作为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的桥梁。 3. 值得注意的是,表3的数据非常有趣。通常,最常见的是音乐形式是song,但是在小学英语课堂

10、上,运用频率最高的却是chant.而其他音乐形式则基本没有。对chant的运用主要是因其具备韵律分明、琅琅上口的优点,而常见的歌曲却遭到了冷遇。这与教师对音乐与英语教学之间关系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有极大关系,当然这与chant较为普遍、易于改编也密不可分。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1. 在其他教学环节也可适当运用音乐元素。 比如warming up,歌曲配合肢体语言,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即便在六年级的课堂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创设愉悦氛围。使用暗示技术,使上英语课减少“威胁感”,增强亲和力与人文性。复习旧知更是学生唱英语歌曲和童谣的好时机。曾经学过

11、的词法、句法从一曲曲优美、熟悉的旋律中自然流出。从学生沉浸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快乐感洋溢于学生的眉眼间。在这种情境氛围中,一些先前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也能沉浸在成功的悦中。 2. 在对音乐元素运用的形式上,song其实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始练习时,可以选择旧谱填新词的方法,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旋律,配上对应的教学内容,多种形式的信息输入,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蜗牛与黄鹂鸟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填词歌唱。(以下教学内容改编自广州版五年级英语)What animals can run fastest ? Cheetahs run fastest of the all. How fast c

12、an a cheetah run?More than 95 kilometres.What does a cheetah look like? It looks like a leopard. Do you know the leopard ? Just like a cheetah. 其次,利用歌曲与童谣等的学习,也可增加学生词汇量。这种教学方式可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进行:(1)列出歌曲或童谣的生词,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猜测词义。(2)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生词与词义连线练习。(3)以小组竞赛方式,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填入所缺单词。 3.除了课堂教学,音乐也有助于学生听力训练、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

13、识。 听力训练要避免枯燥,采用灵活多变、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听力语料的呈现可采用直观手段,利用画面、动作、表演创设情景,进行视觉辅助,使呈现意义化、交际化。而音乐作为一种形象可感的中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在六年级可以适当运用此法,调节课堂气氛。 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媒介,音乐明显的有其优势。适当的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水平,同时调动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更富艺术性,从而从整体上调高教学质量。在本次教育实习的试教过程中,本人尝试在一年级非歌曲与小诗教学内容中,对问答句式进行改编,收到不错的效果。下面以广州版小学一年级口语上册Uint3第三课时为例: 原文问答

14、为:How many books/.? Three./. 本人尝试着运用音乐元素将句子问答改编成有节奏的小诗,并添加内容,加大语言输入:How many books in your bag?I have three books in my bag. 这样的长句,如果只是按照一般的调式进行教学,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是存在极大困难的。但是,通过韵律、通过打重拍等音乐手段,学生很快就琅琅上口。 在课堂教学实验取得初步成效之后,我更在小诗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将一问一答的小诗改变成歌曲(采用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曲调):How many books in your bag?I have three books in my bag.How many pencils in your bag?I have two pencils in my bag. 类似的教学尝试,给了我信心,让我对未来的教学新尝试拥有了不同的憧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