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良种繁育》资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401112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良种繁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作物良种繁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作物良种繁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作物良种繁育》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作物良种繁育》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物良种繁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良种繁育》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良种繁育学 (8039)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作物良种繁育学是研究良种在繁育和推广过程中,保持良种种性、生产良种种子, 以获得大量优质种子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高效农业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 是一门指导良种繁育工作的应用学科。(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作物良种繁育学是高效农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与作用是使学生掌 握作物良种繁育方法、品种防杂保纯的原理与技术、种子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技术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具备开展良种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等实际工作的专业

2、能力。(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同的课程要求进行水平考试。通过本课程的 自学,使学生掌握作物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繁育基地建设、作物品种产生混杂退化的 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种子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技术,初步具有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作物良种 繁育和种子检验工作的能力。(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作物良种繁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综合应用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成 果。与作物良种繁育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 学、作物栽培学、气象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生物统计与田间实验。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概 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

3、作物良种繁育的性质和任务,品种的概念,良种繁育体系和程序。2. 一般了解:国外良种繁育工作概况。3. 一般掌握:品种区域化试验及其作用,作物引种的概念、规律和程序。4. 熟练掌握:作物良种繁育的概念和任务,品种的概念和优良品种的作用,良种的 合理利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作物良种繁育工作的发展和现状:作物良种繁育的意义、任务和发展现状, 良种繁育“四化一供”方针的内容和意义,良种繁育的体系与程序。第二节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掌握品种的概念,优良品种的作用和良种的 合理利用。第三节 品种区域化鉴定:掌握品种区域化试验的概念和作用、品种审定的基本要求 和程序。第四节 国外良种繁育工作的概

4、况:一般了解。第五节 引种:掌握育种的概念及其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引种的理论依据和引 种的一般规律。(三)考核知识点 1作物良种繁育的概念和任务,良种繁育“四化一供”方针的内容和意义,良种繁 育体系和程序,2良种的合理利用,品种的概念和作用,3. 品种区域化鉴定和品种审定,4. 作物引种的概念、作用和一般规律。(四)考核要求(1)识记:作物良种繁育,区域化鉴定,品种更新,育种者种子,基础种子,合格 种子,引种。(2)领会:品种,良种繁育“四化一供”方针的内容和意义。(3)简单应用:良种繁育的体系与程序,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区域试验 及其意义,品种的审定,作物引种的一般规律。(4)综

5、合应用:在某一地区怎样进行某一作物的引种。第二章 作物良种繁育的遗传学基础(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遗传的基本规律,纯系学说,作物杂种优势及其表现,作物雄性不育及其 应用。2. 一般了解: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细胞分裂,基因与环境互作,数量性状的统计方 法,作物品种的稳定性。3. 一般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纯系学说,群体的遗传组成。4. 熟练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作物杂种优势及其表现,作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植物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般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细胞分裂。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掌握遗传的相关概念和3 个基本的遗传规律。第三节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6、:一般了解。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和常用的统计方法:一般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了 解研究数量性状的统计方法。第五节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一般了解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的遗传假 说,掌握纯系学说、杂种优势的概念和表现、雄性不育及其应用。第六节 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一般掌握群体的遗传组成, 了解影响群体遗传组成变化的因素。第七节 作物品种的稳定性:了解品种稳定性的概念及其稳定性机制。(三)考核知识点1. 相关的遗传学概念,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连锁遗传,2.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3. 纯系学说的概念和作用,杂种优势的概念和表现,作物杂种优势的应用,作物的 雄性不育及

7、其应用,4. 群体的遗传组成。(四)考核要求(1)识记:遗传,变异,显性,隐性,基因型,表现型,近亲繁殖,纯系,杂种优 势,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2)领会: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连锁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群体的遗传组 成。(3)简单应用:性状遗传规律分析,纯系的应用,杂种优势的表现。(4)综合应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应用,作物雄性不育的应用。第三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良种繁育(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其良种繁育。2. 一般了解:3. 一般掌握:作物的繁殖方式,主要作物的繁殖方式。4. 熟练掌握: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良种繁育特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掌握其概

8、念和主要作物的繁殖、授粉方式。第二节 作物繁殖方式与良种繁育:掌握不同繁殖方式作物良种繁育的特点和要求。(三)考核知识点1. 有性繁殖,无性繁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2. 主要作物的繁殖方式,不同繁殖方式作物良种繁育的特点和要求。(四)考核要求(1)识记:有性繁殖,无性繁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主要作物的繁殖方式。(2)领会:(3)简单应用: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良种繁育。(4)综合应用:第四章 品种防杂保纯和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品种纯度的概念,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及其原因,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原 种的概念和原种生产。2. 一般了解:品种纯度的相对性3. 一般

9、掌握:品种纯度和标准,品种混杂退化和原因,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4. 熟练掌握: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原种和原种生产。(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品种纯度的相对性:掌握品种纯度的概念,了解其相对性。第二节 品种的混杂与退化: 了解和掌握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和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原 因。第三节 防杂保纯的原理与措施: 了解防杂保纯的遗传学原理, 掌握防杂保纯的措施。第四节 原种生产:掌握原种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同良种的原种标准,掌握原种生 产的方法。第五节 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 了解加速良种繁育的意义, 掌握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 品种纯度及其相对性,2. 品种的混杂退化现象及其原因,3. 防

10、杂保纯的原理与措施,4. 原种与原种生产方法,5. 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四)考核要求(1)识记:品种纯度,品种混杂,品种退化,品种的混杂退化现象,原原种,原种, 良种。(2)领会: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品种防杂保纯的遗传学原理。(3)简单应用:品种的防杂保纯,加速良种繁育。(4)综合应用:原种的生产。第五章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良种繁育基地的任务,良种繁育“四化一供”方针的内容和意义,良种繁 育基地的建立。2. 一般了解:良种繁育基地的发展,良种繁育基地的经营管理。3. 一般掌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的意义。4. 熟练掌握:良种繁育基地的任务,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二)

11、课程内容第一节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的意义:一般了解。第二节 良种繁育基地的主要任务:掌握。第三节 良种繁育基地的演进与发展:掌握“四自一辅”和“四化一供”种子工作的 内容。第四节 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一般了解。第五节 良种繁育基地的经营管理:一般了解。(三)考核知识点1. 良种繁育基地的任务,2. 良种繁育“四化一供”方针的内容和意义,3. 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四)考核要求(1)识记:良种繁育“四化一供”方针的内容。(2)领会:良种繁育基地的任务,“四化一供”种子工作方针的意义。(3)简单应用: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4)综合应用:第六章 种子的储藏和检验(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种子储藏

12、期间的管理,种子寿命及其影响因素,种子检验及其意义,种子 检验的内容和步骤,品种纯度田间检验的方法和内容,种子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测定。一般了解:种子储藏生理,扦样的原则和意义,扦样的方法。-#-2. 一般掌握:主要作物种子的安全储藏技术,种子检验的内容和步骤。3. 熟练掌握:品种纯度田间检验内容和方法,种子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种子储藏期间的管理:一般了解种子储藏生理和陈种子的应用,掌握种子寿 命及其影响因素,种子储藏管理的内容。第二节 几种作物种子安全储藏技术:一般掌握。第三节 种子检验的概况:掌握种子检验的意义和工作概况。第四节 种子检验的主要内容与步骤:掌握种子检验的

13、对象、内容和步骤。第五节 田间品种纯度检验:掌握田间品种纯度检验的内容和方法。第六节 扦样:了解扦样的原则和意义,掌握扦样的原则和方法。第七节 种子质量检验:掌握种子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 种子储藏生理和管理,种子寿命及其影响因素,2. 主要作物种子安全储藏技术,3. 扦样的原则和方法,4. 种子检验的意义和工作概况,种子检验的内容和步骤,5. 田间品种纯度检验的内容和方法,6. 种子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四)考核要求(1)识记:种子寿命,品种(种子)纯度,种子净度,种子发芽力,种子生活力。(2)领会:种子的呼吸,种子寿命及其影响因素,扦样的原则和方法。(3)简单应用

14、: 种子堆的发热与预防, 主要作物种子的安全储藏, 仓储害虫的防治, 种子发芽试验及其计算。(4)综合应用:种子质量检验(内容,方法,计算和评价)。第七章 种子加工与处理(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种子加工的意义,种子干燥,种子包衣。2. 一般了解: 种子加工设备,种子的工厂化加工,种子包装。3. 一般掌握:种子加工的意义,种子包衣。4. 熟练掌握:种子干燥。(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概 述:掌握种子加工的意义和原理,了解种子加工的发展与性状。第二节 种子加工设备:一般了解。第三节 种子干燥:掌握种子干燥的原理、方法、影响种子干燥的因素,了解种子干 燥设备。第四节 种子包衣:了解种子包衣的意义

15、和现状,掌握种子包衣剂的类型和特性,明 确种子包衣的注意事项。第五节 种子的工厂化加工:了解种子加工工艺流程,加工工序的主要作用和技术要 求。第六节 种子包装:一般了解。(三)考核知识点1. 种子加工的意义和原理,2. 种子干燥的原理、方法和影响种子干燥的因素,3. 种子包衣的意义,包衣剂的类型、特点及其注意事项。(四)考核要求(1)识记:(2)领会:种子加工的意义,种子干燥及其影响因素,种子包衣的意义。(3)简单应用:种子干燥,种子包衣及其注意事项。(4)综合应用:第八章 主要作物的良种繁育(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 重点:掌握小麦、玉米、棉花、甘薯的良种繁育技术与方法。2. 一般了解:其他作物良种繁育技术与方法。3. 一般掌握:4. 熟练掌握:掌握小麦、玉米、棉花、甘薯的良种繁育技术与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小麦良种繁育:掌握小麦主要特性,良种繁育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第二节 玉米良种繁育:掌握玉米主要特性,良种繁育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第三节 棉花良种繁育:掌握棉花主要特性,良种繁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