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4006561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二、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工程地质 23、水文地质 3三、施工筹备 31、施工准备 31.1现场准备 31.2技术准备 32、劳动力配备 33、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准备 4四、施工方案 51、施工部署 52、施工流程 5五、质量保证措施 101、质量保证体系 102、质量控制措施 102.1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02.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1六、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21、安全保证措施 121.1 安全生产教育 121.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31.3 安全检查制度 141.4 机械设备安全控制 142、文明、环保措施 152.1 文明施工措施 152.2

2、 环境保护措施 15广州市轨道交通XXOO站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XXOO站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1) 、广州市轨道交通XXOO站第一册主体围护结构设计(2) 、广州市轨道交通XXOO站前眀挖段 超前钻勘察报告(3) 、广州市轨道交通XXOO站前眀挖段 超前钻勘察报告2(4) 、广州市轨道交通超前钻勘察报告(5) 、主体围护结构设计图纸会审记录(一);(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_2012);(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8)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9) 、广东

3、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1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1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 46-2005);(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15) 、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 (2003年版);(16) 、以及国家、行业和广州市的其他规范、规程。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XXOO站为八号线北延段终点站。车站位于XXXXX,XXX,XX

4、XX,XX,XXXXX,主体基坑 深度约为1 6.4 8米。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两组风亭。车站主体及风亭、出入口的围 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为满足基坑支护及抗浮要求,站前明挖段设计临时立柱42根,车站南端设计抗 拔桩9根(其中5根兼做临时立柱),临时立柱26根。本工程临时立柱、抗拔桩采用 钻孔灌注桩,临时立柱桩基、抗拔桩桩径1.2m,相关参数详见下表1、2。表1 XXX段临时立柱工程量明细表临时立 柱编号构件数量地面标高(m)冠梁底标高(m)基坑底标高(m)桩底标高桩长钢立柱长位置描述LZ1-LZ558.006.70-14.267-19.275.00023.967站前Q10-

5、Q11轴之间LZ6-LZ1058.006.70-13.237-18.245.00022.937站前Q10-Q9轴之间LZ11-LZ1558.006.70-12.089-17.095.00021.789站前Q8-Q7轴之间LZ16-LZ26118.006.70-9.834-14.835.00019.534QWE24-35 之间 11 幅LZ27-LZ3268.006.70-8.276-13.285.00017.976QWE39-47之间6幅LZ33-LZ3648.006.70-8.450-13.455.00018.150QWE48-52之间4幅LZ37-LZ4048.006.70-10.520-

6、15.525.00020.220QWE54-59之间4幅LZ41-LZ4228.006.70-8.670-13.675.00018.370QWE59-61之间2幅表2车站抗拔桩、临时立柱工程量明细表抗拔桩/立柱编号构件数量地面标高(m)冠梁底标高(m)基坑底标高(m)桩底标高桩长钢立柱长位置描述抗拔桩KBZ1-448.006.30-8.220-17.729.5000.000车站抗拔桩抗拔桩KBZ5-9(CLZ1-CLZ5)58.006.30-8.220-17.729.50017.520车站抗拔桩兼临时 立柱CLZ6-CLZ20158.006.30-8.406-13.415.00017.706W

7、E9-30之间CLZ21-CLZ2668.006.30-9.037-14.045.00018.337WE31-39 之间注:上表地面标咼暂按8.0计,各基底标咼为平均标咼,实际施工场地标咼以现 场实测为准,基底标高逐一取值。按图纸会审要求,临时立柱桩入岩深度不小于 1 米,桩身长度不小于5米,抗拨桩按9. 5米计。各格构柱、抗拔桩平面位置及编号见附图一站前明挖段格构柱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车站抗拔桩、格构柱平面位置图。2、工程地质XXOO站车站主体结构、站前明挖段及站后折返线段在基坑开挖范围内,除了表层填土外,开挖土层自上而下主要为1素填土、3-1粉细砂、淤泥质粉细砂、3-2中粗砂、淤泥质中粗砂

8、、3-3砾砂、4-2B淤泥质土、4N-1粉质粘土 (流塑软塑)、4N-2粉质粘土(可塑)、5C-1B灰岩残积土(可塑)、6碎屑岩全风化、7-3砂岩强风化、8-3砂岩中风化、8C-1碳质灰岩中风化、9C-2灰岩微风化地层,其中以冲洪积砂层、河源相沉积淤泥质土为主。底板位于砂层、粉质粘土或微风化岩层上。3、水文地质勘察时初见地下水位埋深为1.83.1m,初见水位标高为3.835.18m;混合稳 定水位埋深为1.35.8m,稳定水位标高为1.335.88m。根据地质详勘钻探揭露,本工程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 水、层状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三种类型。三、施工筹备1、施工准备1.1

9、现场准备(1)施工前做好场地查勘工作,对妨碍施工或安全操作有影响的地下电缆、给 排水管道等设施,先做清除、移位或妥善处理后方能开工。(2)施工前做好成孔废浆处理准备工作,避免施工泥浆污染场地。(3)备齐施工区域内的工程地质资料、经会审确定的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 或方案、各种原材料抽检试验报告等相关资料。(4)施工机械性能必须满足成桩的设计要求。1.2 技术准备(1)技术交底根据设计、规范的技术要求,对临时立柱、抗拔桩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向施工 人员进行书面及现场技术交底。(2)测量放样 完成水准点、导线点的引测工作,方便施工过程中对抗拔桩点位进行放样及复核。(3)安全培训 对各个工种进行岗前

10、安全培训,不合格人员不能进行现场从事施工生产。(4)设备报检 开工前检查进场设备出厂合格证、校检证明等,及时进行设备报检。2、劳动力配备拟投入本工程的劳动力如下表所示:表3 劳动力配备表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管理人数施工人数项目经理全面管理1项目总工技术总负责1工程技术部施工技术管理12安质环保部安全检查、文件管理13机电物资部机电物资12测量班放线、测量13试验室试验11工班临时立柱、抗拔桩施工5203、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准备本工程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和工程数量情况,施工拟采用5台冲击钻机,2台BW200/40泥浆泵。出渣土用2台自卸汽车拉运,钻孔桩钢筋笼整体吊装,钢筋笼、立柱桩超长部分分节吊装,砼由

11、砼运输车运输,导管法灌注。所需机械及人员见表3机 械设备及人员配备表。表4 机械设备配备表设备名称单位机械数量人员配置总人数冲击钻机台52052泥浆泵台24吊车辆22自卸汽车辆22漏斗及导管套1电焊机台3切割机台1弯曲机台1调直机台1钢筋工10技工4普工10四、施工方案1、施工部署根据现场施工实际,临时立柱、抗拔桩的施工紧随围护结构的施工同步进行,由 南向北,先施工站前眀挖段临时立柱,后施工车站抗拔桩及临时立柱。当站前眀挖段 中隔墙以南围护结构施工出现机械富余时,开始布置冲击钻机施工站前南端临时立 柱,保证盾构始发节点。开孔以不影响剩余连续墙施工、连续紧凑布置为原则,提高 设备利用率,保证工期

12、。站前施工完毕后,施工车站抗拔桩、临时立柱。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投入资源设备,计划开工时间为 2014 年 12 月 25 日,完 工时间为 2015年 3月 25 日,施工工期 3 个月。2、施工流程根据现有设备及地层特性,临时立柱、抗拔桩采用冲击钻冲孔施工。冲击钻施工 顺序为:施工准备f测量放线f护筒埋设f钻孔f成孔检测清孔f下钢筋笼f下导管 f砼浇筑f破桩头f成桩检测。(1)施工准备1)在施工前,清除设计桩位范围场地内的杂物、障碍物。2)由测量队对桩位中心、标高进行测量放样。3)护筒采用钢护筒。护筒下沉时要核对桩轴线,保证护筒中心与桩中心一致, 并严格保持护筒的垂直度在 1%以内,护筒沉

13、落后,周边用粘土回填夯实,保证其顶 部高出地面约 0.5m。4)挖好泥浆池和排泥沟等。5)安设冲击钻机时地面应平整,以保证冲击钻机平稳。(2)桩位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桩位,以桩中心为交叉点,用十字线定位。在十字线的四个 方向用木桩作标志,测出木桩上的标志点到十字线交叉点的距离,测量偏差应控制在 5mm 以内。每根桩必须进行测量放点、护筒埋设居中、钻头中心对正这三道测量工序。(3)成孔及清孔1)冲击钻就位后开始冲击钻进,刚开始冲击钻进时,应采用低锤(小冲程)密 击,锤高0.40.6m,并及时加块石与粘土泥浆护壁,使孔壁挤压密实,直至孔深达 护筒下34m后,方可加快速度,加大冲程,将锤提高至

14、1.52.0m以上,转入正常 连续冲击,冲孔时要及时将孔内残渣排出孔外,以免孔内残渣太多,出现埋钻现象。 泥浆比重根据冲程对应地层情况进行调整。2)在冲击过程中,保持泥浆面始终不低于护筒顶下 0.5m。3)在冲击过程中,观察冲孔的变形、垂直度、泥浆面高度,以防止发生孔壁坍 塌。如发现严重坍塌时,应及时用粘土回填,分析原因并且制定整改措施重新冲孔。4)终孔后应及时检查桩位、孔深、孔径和垂直度等,并做好记录,合格后方可 进行清孔。5)清孔分两次,一次是成孔后,一次是钢筋笼和导管下放后。清孔可采用抽渣 筒法,抽渣时,必须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以防止亏浆造成空内坍塌。清孔后沉渣厚 度不大于10cm,泥浆比重应1.15g/m3o6)成孔质量按表 5 控制: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