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400440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Dongli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School 天津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Dongli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School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成果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天津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二O一三年十一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课程名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适用专业:学前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通

2、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二)、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制度、教育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从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活动案例并指导学生的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实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发现法等以及借助计算机辅

3、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绪论 1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 6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14 3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设计 26 10第四章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技能 8 4总课时72 55 17 五、考核形式根据我校客观实际情况,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形成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单一的评估形式,并且加大过程性评估在学生学业成绩的权重系数,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各占学期成绩的50%和50%。其构成如下:学期成绩=平时成绩(课堂笔记/课堂发言/课堂出勤)(50%)+ 期末考试成绩50%)。六、选用教材主要参考书【教材】张琳

4、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参考书】1杨文尧主编,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许卓娅主编,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石筠韬主编,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袁爱玲主编,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周兢、陈娟娟主编,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汪荃主编,在游戏中成长活动区游戏指导,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8王俊美主编,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北京:地质出版社,1

5、998;9顾荣芳、薛菁华主编,幼儿园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许卓娅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应彩云主编,孩子是天,我是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2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白爱宝主编,幼儿发展评价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刘炎主编,幼儿园游戏,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1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七、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

6、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会学习的方法。【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时数】1【本章主要内容】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幼儿园教师设计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用书。它是以我国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规程为出发点,以纲要为依据,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而编写的教材。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概括阐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特点和基本类型,以及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这部分内容主要从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入手阐述了教育目标的设计、教育活

7、动计划的制定、教育活动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等。(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按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阐述了各自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以及幼儿在上述各领域的发展特点,并以案例及点评的方式说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四)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技能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时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导入、讲解、提问、观察等,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并特别就新教师如何适应幼儿园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二、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意义(一)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二)为新教师从事和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8、三)有助于幼儿教师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三、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方法(一)要密切联系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二)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与技能(三)要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四)养成搜集整理教育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思考题】1、为什么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主要内容3、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方法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重点与难点】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具体内容【教学时数】6【本章主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

9、容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二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里的“教育过程”可以说包括了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是广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而狭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则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活动过程(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一)广泛性和启蒙性(二)趣味性和游戏化(三)综合性和整合型(四)随机性和潜在性三、幼儿园教育活

10、动的基本类型(一)按特征分类1、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等,几乎占了幼儿在园的一半时间。2、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径。常见的活动区有:角色游戏区、积木区、音乐角、嬉水区、沙池区、科学区、语言角、美工区、故事角、图书区等3、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依据目标专门设计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节日的庆祝、做操、劳动、参观、运动会、郊游等。(二)按教育内容分类1、分学科式教学活动分学科教学历史久远,自20世纪

11、50年代起至90年代初,受苏联幼儿园教育思想的影响,按学科划分的课程成为我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课程模式。学科课程是指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即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科目或学科,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课程。幼儿园的学科课程具有启蒙性的特点。幼儿园一般开设计算、语言、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对于新教师来讲,掌握分科教学的方法仍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待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进行综合、整合,灵活地运用。2、综合主题式活动(或称单元式主题活动)综合主题式活动主要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打破学科或领域的界限,把学习内容融会成一种新的体系。 综合主题式活动的特点 在于建立各学

12、科之间的自然的、有机的联系。其教学内容既可以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线索,渗透其他学科知识的知识体系,又可以是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的有益的系列活动内容。3、按领域分类的活动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三)按组织形式分类1、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组织下进行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此种形式最为普遍,效率也较高。2、小组活动:就是将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进

13、行的活动。分组可以使教师安排的,也可以是自发组织的活动。小组活动的特点是容易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操作材料,促进幼儿和小伙伴、教师的谈话或交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此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幼儿的欢迎。3、个体活动:一般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的、自由的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更易于教师增强对幼儿的了解,因材施教。集体、小组、个体活动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必须互相配合、合理交替、互相补充。(四)按学习方式分类1、接受式学习:指幼儿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过程。这种方式相对简单,易于操作。2、体验式学习:指幼儿亲身介入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

14、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特点:情境性和活动性。这种方式的组织适宜教师在比较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3、探究式学习:指以幼儿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是目前在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这一学习方式更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组织能力、探究能力,并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4、合作式学习:指以共同目标的设计和达成为先导,以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这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五)其他形式的活动1、全园活动:全园活动是指根据某一主题、某一类的教育内容而开展的全园性的集体活动。2、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指对婴儿及家长实施亲子同乐、亲子互动的活动。一般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亲子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早教模式。另外,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为社区服务、救助小动物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形式和内容。以上介绍的种种教育活动形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它们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交叉融合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加以灵活运用,更好地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四、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一)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