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313模拟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400255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综合-313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综合-313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综合-313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综合-313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综合-313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综合-313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综合-313模拟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综合-313一、A型题(总题数:16,分数:30.00)1. 虚劳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薄,脉细。辨证应属A. 心阳虚证B. 心阴虚证C. 心气虚证D. 心血虚证 V2. 虚劳证,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苔白薄,脉弱。辨证 应属A. 肺阴虚证B. 肺气虚证 VC. 心气虚证D. 脾气虚证3. 虚劳正虚感邪的治疗主方宜选A. 薯蓣丸 VB. 大黄廑虫丸C. 四物汤D. 四君子汤4. 虚劳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肠鸣腹痛,大便溏薄,舌质淡,脉弱。辨证应 属A. 脾气虚证B. 脾阳虚证 VC. 脾胃阴虚

2、证D. 肾阳虚证5. 虚劳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苔白薄,脉弱。辨证应属A. 肾阳虚证B. 肾阴虚证C. 心气虚证D. 肾气虚证 V6. 虚劳证,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有齿印,脉弱。辨证 应属A. 脾阳虚证B. 心阴虚证C. 心气虚证D. 心阳虚证 V7. 虚劳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苔白薄,脉弱。辨证应属入.脾胃阴虚证B. 肺气虚证C. 脾阳虚证D. 脾气虚证 V8. 虚劳证,心悸,气短,劳则尤甚,自汗,神疲乏力,苔白薄,脉弱。辨证应属A. 肺阴虚证B. 肺气虚证C. 心气虚证 VD.

3、 脾气虚证9. 虚劳证,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质红,脉细略数。辨证应属A. 肝阴虚证B. 心阴虚证 VC. 心气虚证D. 心血虚证10. 虚劳证,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妇女月经不调,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薄,脉细。辨证应属A. 肝阴虚证B. 肝血虚证 VC. 心气虚证D. 脾气虚证11. 不是虚劳的病因病机的是A. 禀赋薄弱,体质不强B. 情志不舒,肝气郁滞 VC.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D. 烦劳过度,损伤五脏虚劳主要是由于禀赋薄弱,体质不强;烦劳失度,损及五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所导致。12. 虚劳的预后,与哪些脏腑的关系最密

4、切A. 肺、脾B. 脾、胃C. 肝、肾D. 脾、肾 V虚劳的预后与体质强弱,脾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13. 虚劳感邪之后,易伤元气,宜扶正祛邪,治疗选用A. 化积丸B. 薯蓣丸 VC. 四七汤D. 神术散虚劳患者宜扶正与祛邪兼顾,用薯蓣丸治疗。14. 虚劳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而有血瘀者,症见肌肤甲错,面目黯黑,治当合用祛瘀生新之法,可选用A. 丹参饮B. 桃红四物汤B.C.D. V虚劳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而有血瘀者首选大黄|谚业虫iI虫丸祛瘀生新。15. 患者关格病史数年,突然出现汗多,面色苍白,手足逆冷,舌淡润,脉微。治宜选用A. 参附汤 VB. 生脉散C. 独参汤D. 补中益气汤关格:如症见汗多

5、、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舌质淡、脉细微,为阳虚欲脱,急宜回阳固脱,用参附汤加龙 骨、牡蛎。16. 患者水肿病史10余年,近日小便不通,呕吐清水,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白滑,脉沉细,治宜选用A. 左归丸合小半夏汤B. 济生肾气丸C. 舟车丸D. 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V辨病属“关格”,辨证属“脾肾阳虚,湿浊内蕴证”。临床表现:小便短少,色清,甚则尿闭,面色晦滞, 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浮肿腰以下为主,纳差,腹胀,泛恶呕吐,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印,苔白 腻,脉沉细。治法:温补脾肾,化湿降浊。代表方:温脾汤合吴茱萸汤加减。二、B型题(总题数:4,分数:22.00) A.补中益气汤 B.升阳益胃汤 C.

6、东垣清暑益气汤 D.归脾汤(分数:4.00)(1) .内伤发热气虚血亏证,以血虚为主者可选用A.B.C.D. V(2) .内伤发热气虚血亏证,兼气虚下陷者可选用A. VB.C.D. A.张仲景 B.李东垣 C.朱丹溪 D.张景岳(分数:6.00)(1) .在虚证的治疗中,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的医家是A.B. VC.D.(2) .在虚证的治疗中,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的医家是A.B.C. VD.(3) .在虚证的治疗中,重视阴阳互根,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医家是A.B.C.D. V A.内经B. 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医宗必读(分数:6.00)(1) .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7、”,此论出自于A. VB.C.D.(2) .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的中医著作是A.B.C. VD.(3) .强调脾、肾二脏在虚劳中重要性的中医著作是A.B.C.D. V A.内经 B.金匮要略 C.难经 D.医宗必读(分数:6.00)(1). “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该论出自于A. VB.C.D.(2) .最先提出“虚劳”病名的著作是A.B. VC.D.(3) .论述了虚劳“五损”症状并提出治疗大法的中医著作是A.B.C. VD.三、X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7. 属于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要点有A. 起病缓急 VB. 热势高低 VC. 体质虚实

8、D. 病程长短 V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引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热度大多较高, 常伴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表证。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居多。内伤发热:由 脏腑之阴阳气血失凋,郁而化热,热势高低不一,常呈低热而见间歇,其发病缓,病程长,多伴有内伤久 病虚性证候,如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短气乏力,倦怠纳差,舌质淡,脉数无力,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 证。18. 下列各项中,属于内伤发热的治法有A. 清热泻火B. 解郁泻热 VC. 滋阴清热 VD. 温补肾阳 V内伤发热治疗原则:基本原则:实火宜泄,虚火宜补。属实者,治宜解郁、活血、祛湿为主,适当配 伍清热

9、。属虚者,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药。19. 易与内伤发热混淆的证候有A. 湿热为患所致的发热 VB. 热邪在少阳而致久热不退 VC. 外感发热失治,致热邪郁遏之热 VD. 营卫不和的发热20. 瘀血内结之内伤发热其临床特点为A. 肢体常有固定痛处或肿块 VB. 肌肤甲错 VC.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VD. 口干咽燥多饮21. 内伤发热的一般特点是A. 发热缓慢,病程较长 VB. 发热而不恶寒 VC. 其热时作时止 VD. 伴手足心热V22. 内伤发热的常见病因有A.肝气郁结VB.阴虚火旺VC.瘀血内结VD.气虚血亏V23.内伤发热的常用治法有A.疏肝解郁VB.活血化

10、瘀VC.益气养血VD.滋阴潜阳内伤发热多由肝郁气滞,瘀血阻滞,气血阴阳亏损所导致,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益气养血为法。24. 瘀血阻滞所致的内伤发热,其主要特征是A. 午后或夜间发热 VB. 自觉身体局部发热 VC. 口干咽燥而不欲饮 VD. 身体有固定痛处 V瘀血发热常见午后或夜晚发热,自觉身体局部发热,口干不欲饮,躯干或四肢有固定痛处或肿块。25. 内伤发热虚证的主要病机有A. 心气不足B. 中气不足 VC. 血虚失养 VD. 阴精亏虚 V内伤发热是指由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可分为虚、实两大类。气血阴阳不足者属虚, 多为脏腑不足所致。常见有中气不足引起的气虚发热,血虚发热

11、、阴虚发热、阳虚发热。26. 内伤发热属瘀血内结者,其临床特点是A. 肢体常有固定痛处或肿块 VB. 肌肤甲错 VC. 口干咽燥多饮D.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V内伤发热临床上常有肝郁发热、瘀血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等。而瘀血阻滞,气血壅遏是 瘀血发热的主要病机。瘀血停着之处,气血运行受阻,故表现为肢体常有固定痛处或肿块;瘀血内阻,新 血不生,血气不能濡养头面肌肤,以致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为瘀血的重要征象。27. 诊断虚劳的主要依据有A. 起病多较缓 VB. 常见腹痛、腰痛、心痛等症C. 有引起虚劳的病因 VD. 久虚不复则症状加重V28. 虚劳脾气虚的主症是A. 食少便溏 VB

12、. 形寒肢冷C. 倦怠乏力 VD. 舌苔厚腻29. 引起虚劳的病因有A. 禀赋薄弱VB. 烦劳过度 VC. 饮食不节 VD. 大病久病V30. 虚劳脾阳虚的主症是A. 食少便溏 VB. 形寒 VC. 神疲乏力 VD. 舌苔厚腻31. 虚劳的基本治疗法则是A. 损者益之 VB. 劳者温之 VC. 塞因塞用D.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V32. 虚劳辨证的纲目是A. 阴阳气血为纲VB. 先天后天为纲C. 营卫气血为目D. 五脏虚候为目V33. 虚劳的预后,与下述哪些因素关系密切A. 病因的去留 VB. 及时、正确的治疗与护理VC. 脾肾的盛衰 VD. 反复感冒 V虚劳的预后与体质强弱,解除病因与否,脾

13、肾的盛衰,是否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等有密切关系。34. 景岳全书在虚劳治疗理论和方药方面的发展,在于A. 补肾阴VB. 补肾阳VC. 补脾气D. 补脾阴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 新的发展。金元时代李东垣脾胃论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35. 百合固金汤治疗以下何种病证A. 肺阴不足之咳嗽 VB. 肺脾两虚之虚劳C. 肺阴亏虚之肺痨 VD. 阴虚火旺之咳血 V百合固金汤可用于肺阴不足之咳嗽、肺痨,阴虚火旺的咳血。36. 虚劳证,属脾阳虚者,其症状是A. 神疲乏力 VB. 少气懒言 VC. 形寒肢冷 VD. 食少便溏 V脾阳虚之虚劳是由

14、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清阳不展所导致,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神倦乏力, 大便溏薄等。37. 虚劳辨证的纲领是A. 虚实B. 寒热C. 气血 VD. 阴阳 V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说:“虽分五脏,者有四:日气虚,日血虚,日阳虚,日阴虚。”“气血阴阳各有专之, 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相互影响, 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38. 下列各项中A. 瘀血内阻B. 久思积虑C. 年迈体虚D. 情志所伤而五脏所藏无非精气。其所以致损 认得真确,方可施治。”由于气血 由一脏而累得由一虚而渐致多虚,属于痴呆病因病机的有 脑络不通 气血亏虚 肾精亏损 痰湿蒙窍VVVV或气、火、痰、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由精、气、血亏损不足,髓海失充,脑失所养,瘀诸邪内阻,上扰清窍所致。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