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工作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400226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0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060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060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60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0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工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 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实践证明,与时俱进的德育理念,求真务实的德育内容,鲜活生动的德育形式是取得德育实效性的有力保证。1环境文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我们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力求表达出“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做到了“绿化、美化、净化,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文化。突出了人文和科学两大主题,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使人文思想不断深化,使科学探索精神不断升华。学校的每个角落、墙壁、绿地都表达着教育功能,形成了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的文化气氛,

2、使师生随时受到和谐环境的感染,随地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营造出了娱乐身心、陶冶性情、潜移品性、培养情操、塑造灵魂的文化气氛。2班级文化,唤醒学生自尊自立。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学识与人文融合,个性与共性和谐;张扬个性、凝聚精神、提升品位、凸显特色为目标,以“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变无声为有声,融个性扬共性,提品位创特色为原那么。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以营造班级文化学生精神的乐园为重点的工作,切实丰富班级文化内涵,真正实现文明和谐的校园。在班主任专业文化建设要求“三颗心爱心、诚心、细心;班级思想文化建设求“三个想想国家、想集体、想父母

3、;班级目标文化建设落实“三目标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到达“三步治能够治到制度治最后开展为文化;班级园地文化建设有“三阵地鼓励苑、支部园地、黑板报;班级班团干部文化建设达成“三系列团支部思想建设系列、学生会纪律建设系列和班委会学习系列;班级学生文化建设力求“三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班级学科文化建设追求“三渗透渗透传统教育、渗透科学思想、渗透哲理思辨;班级礼貌文明、行为文化建设力求“三个好,好习惯、好品德、好人生;班级活动文化建设做到“三个有,有兴趣、有个性、有动力。真正实现文明、诚信、和谐的班级。各班发动学生充分酝酿讨论,制定班级公约,明确班训,设计班徽,编写

4、班歌,确定班级目标,张贴每个同学的人生格言和教师赠语,班级的主题班会也从学生中征集主题,由学生自行筹划主持等。每天早操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呼喊着班训,用激情展示着班级风貌,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开展。文化建设培育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在“渗透上下功夫。我们把学校文化建设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用文化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把文化理念浸透在师生的灵魂当中,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言谈举止、校

5、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彰显出文化熏陶和育人功能,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文化建设在“引领上下功夫。通过文化的引领和熏陶,使学生标准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发奋向上的内在动力;使教职工敬业爱岗、爱校如家、吃苦奉献的意识得到强化,用心做事,不断标准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促进师生员工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提升道德修养。文化建设在“塑造上下功夫。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开展进步之本。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高尚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学校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塑造师生的精神世界,推动和鼓励人们为实现学校的开展目标而努力,形成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大力弘扬张中精神,打造一个充满激情、发奋有为、蓬勃向上、和谐共进的精神家园。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立足标准,真抓实干,与时俱进,着力创新,通过各种校园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造就适应社会开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