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999002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动”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参加和学习的机会,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路径,这已经成为共识。但并非全部的区域活动全部一定含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在,不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全部不尽如人意。有的把区域活动看成一个时尚,你有我也有;有的把区域活动当成摆设,有些人参观才开放;还有的把区域活动看成对孩子放任自流或由老师随心所欲的场所,结果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区域活动这一形式,充足发挥它的教育功效呢?关键要把握好区域活动中的“动”。一、把童趣还给幼儿,让她们“心动”。“心动”即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思维的活跃,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幼儿不一样于成人,天生好

2、奇、好动、好学,她们什么全部想知道,什么全部想尝试。然而,有些老师经常不能正确把握和顺应幼儿的天性,找不到幼儿的爱好、需求和教育目标、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往往是老师费心费力为活动区所设计安排的一切,幼儿却不感爱好,只能在老师的命令下被动地活动,常此下去会失去童真、童趣。那么,幼儿到底想学什么?期望接收什么?首先,老师必需深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将幼儿感爱好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加以扩展或把必须的学习内容进行转化。如:户外活动时幼儿发觉了蚯蚓,想了解相关蚯蚓的知识,老师将这一问题进行扩展作为活动区探究内容,连续几周幼儿仍很感爱好。又如: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手拿几何图形告诉幼儿:

3、这是XX形,这是它的边,这是它的角,大家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多个角。幼儿只能被动的接收。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将这一内容进行转化:先让幼儿给图形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然后把彩色的图形一一剪下来,再进行拼图讲述。幼儿亲自动手,在涂一涂、剪一剪、拼一拼、讲一讲的过程中,亲自感知几何图形边和角的关系,幼儿学得轻松,认得深刻。同一个学习内容会产生两种截然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其次,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优美、富有童趣的环境。因为优美、淡雅的色彩,活泼的造型,全部会给幼儿以亲切、舒适、愉悦之感。二、把说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她们“口动”。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利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好路径。对此,不少老师还未高度重视

4、。有的老师误认为区域活动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能完成操作就达成了目标,不了解幼儿还有说的需求;有的老师明知幼儿有说的愿望,但不敢让幼儿说,怕声音嘈杂、怕放开了收不住,一味地追求平静,殊不知失去了多少幼儿对语言主动建构的机会。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嘴”,这对现在区域活动教育仍有主要的指导意义。言为心声,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真正产生心动的时候,就有了主动表示的愿望。老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为她们爱说乐说发明条件,让她们将视觉听觉的信息、主观感受及愿望形成语言表示出来。如:谈谈参观或欣赏后的感受、说说绘画或制作的过程、描述自己试验或探索的结果、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等。还能够利用语言区天

5、天早上召开的新闻公布会,请部分幼儿介绍从电视、广播及家优点了解到的部分信息。让每一个幼儿有说的权利、说的机会,满足她们说的需求,增强她们说的爱好,提升她们说的能力,为幼儿终生可连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三、把做的机会让给幼儿,让她们“手动”。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智慧在她们的手指尖上。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升,是经过动手操作物体、材料得以实现的,“手巧”才会“心灵”。区域活动中,有些老师即使也为幼儿提供了不少操作内容和材料,不过,因为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老师怕活动场面混乱、怕幼儿犯错,习惯于在操作前向幼儿提出部分指令性的要求,并示范讲解操作步骤,然后在让幼儿动手操作。这种操作只能算是机械的

6、模拟,幼儿的主动性不能发挥,主体性也无法表现,对幼儿的发展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为避免幼儿无效的学习和学习的无效,老师应为幼儿提供真正能动手操作的机会,许可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方法和操作材料。激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大胆尝试。四、把想的时间留给幼儿,让她们“脑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区域活动中,当幼儿产生了迷惑,碰到了困难,发觉了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指导或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因为幼儿由探索到发觉到形成对应的认知结构,需要有一个过程、有一定的时间。老师过早的指导、过早的肯定是否定全部不利于幼儿的充足思索。所以,老师要善于等候,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舍得给幼儿想的时间,让她们独立思索。如:玩“沉和浮”活动,老师为幼儿准备了木制品、塑料制品、石制品等多种多样的材料,当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觉有的东西能浮在水面,有的东西会沉到水里时,老师问:这是为何?能不能找出原因?幼儿把浮在水面和沉到水里的物品分成两类。在重复的操作过程中,经过观察、比较、思索发觉“能浮在水面的东西全部比较轻,沉到水里的东西比较重”,老师追问:想什么措施让浮在水上的东西沉到水里?怎么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东西浮上来?对此,老师要激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去探究,给她们犯错的权利,许可幼儿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思索、去发觉,处理面临的多种问题,积累多种经验,进而提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