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 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99886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 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 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 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 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 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 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长江三峡地区的西陵峡畔,是举世瞩目的葛洲坝和三峡大 坝所在地。为改善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三峡大坝的安全,国家退耕还林工 程于2001年在夷陵区正式启动实施。该工程实施五年来,已完成退耕还林13.5 万亩,宜林地造林11.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如何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 策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增加退耕林农的收入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退耕还 林地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难题。中药材产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夷陵区地处长江上、中游结合 部,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区推行退耕还林林药间作生产 新模式,将有利于促

2、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增加林农收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 林药间作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优势产业1、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夷陵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 长。因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从南到北兼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 温带的气候特点。全区平均年降水量在997-137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6C。 土壤差异明显,种类繁多,全区共有7个土类19个亚类,69个土属,167个土 种。主要土壤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潮土和水稻土等。由于气候 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夷陵区目前拥有药物植物资源309种,主要有柴胡、金养 麦、桔梗、钱胡、麦冬、金银花等,不

3、仅品种多,蕴藏量大,而且种质资源优势 十分明显。夷陵区许多中药材是生长于林下草地丛中,属湿生种类,生长发育期 间对太阳光照射要求不高,能与林木长期共生,是林药间作的理想药材品种。在 林地间作药材,既为药材提供遮荫条件,又增加了土地的产出能力,可形成新的 产业经济增长点。2、优惠的国家抚持政策退耕还林工程被亿万农民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国家为了巩固 退耕还林成果,推进再造秀美山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依法规范退耕还 林,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于2002年12月14日正式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按国家政策规定:对退耕 还林的农户除每亩免费

4、提供50元种苗费外,每年每亩按230元给林农补助钱粮 款(生态暂定补8年、经济林暂定补5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已使夷陵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趋向良性发展,但当前退耕 林农的收入增长仍较缓慢。目前,我国中草药市场前景广阔,根据我区退耕还林 工程实施的现状,结合退耕林农迫切希望开辟新的就业门路以增加收入的愿望, 积极引导退耕林农实施林药间作,扩大增收领域,这一举措将深受退耕林农欢迎。3、有力的科技支撑保障夷陵区林业系统现有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调查设计队、 森林植物检疫站、退耕还林办公室、林业工作站等林业科技、推广和管理网络机 构17个,有一支近100人的林业科技队伍,其中年富力强的

5、中、高级专业技术 人员就有50多人。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夷陵区开展了多种造林模式的研究与推广。2002年 9月,省林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宜昌市夷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及退耕还林六种造林 技术模式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得出以下结论:退耕还林六种造林技术模式达到国 家验收标准,在鄂西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经过一年多造林试验,取得了成功, 填补了省内空白,在湖北省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大实用价值,已被国家林业局 推广。因此,在我区推行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新的生产模式,在技术上是成熟的, 在生产上是可行的。4、良好的药材产业发展势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探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新门路,从2002年起, 夷陵区因势利导

6、帮助退耕林农积极发展林药经济。如分乡镇、邓村乡的柴胡,下 堡坪乡的天麻,乐天溪镇的金养麦和山茱荑等,林药间作面积达5000余亩,每 年为林农增收近1000万元,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夷陵区林药间作生产模式 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于2005年将此项目纳入市管项目,并给予了一定的 资金扶持,更是给夷陵区发展林药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使夷陵区林药间作生产逐渐形成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二、 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1、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业的领导区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制定优惠政策,整合资源,为中药材产业 开发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区政府要把中药产业发展纳入工作考核内容

7、,并 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建设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和 部门,形成政府宏观规划、引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产业推进的格局。林 业部门应以退耕还林项目为依托,做好示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林药 间作项目的顺利实施。2、做好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工作要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可聘请省内外中药材种植和研究方面的专 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区内现有从事技术推广的人员中选拔510名具有 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家咨询组的指导下,尽快提高中药材规范化 种植的专业技术知识,全面掌握本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成为山区中药材产 业技术服务的骨干力量。通过这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本土

8、技术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进 行各种形式的实地培训,使种药农户每家有一个能掌握本地中药材种植基本要领 和生产技术的家庭成员。建立由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专家、区中药材种植技 术科技人员和药农三结合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技术服务体系,担负起全区中药 材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的任务。在总结林药间作技术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精心 组织,集中财力物力,率先抓好优质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解决关键环节和 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科技示范。建设林药间作样板,探索发展中药材产业 的途径和措施,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规范化种植综合技术培训和先进 实用种药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3、建立市场化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

9、机制产业开发的主体是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和商贸企业。在中药产业经营上,积极 引进区内外制药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促使企业与种 药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同心协力,把中药材基地做实、做大、做强,带动当地 经济发展。在中药材种植上,要坚持因地、因药制宜,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 中药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市场规律来引导农民种植药材,充分尊重 农民意愿,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使退耕还林林药间作真正成为农民的自觉行 动,使农民成为药材种植的主体。4、完善市场销售体系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中药材是集治病、防病与保健于一身的特 殊商品,少了是宝,多了是草。为保证产业的稳步发展,

10、要加大市场营销队伍的 培养和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仓储条件,发展收购、仓储、运销为一体的商贸企业, 促进地产中药材产品销售。促进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合作经营、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构建“公司+农户”的格局。引导支持中药材加工、 营销企业通过转包、租赁耕地或退耕林地等措施,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中药材种 植基地。要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在药材种植面积大、产品交易集中的 乡镇农贸市场建立地产药材交易区,完善市场功能,为种药农户与客商提供药材 交易场所,促进产品营销。培育药材销售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外引内联,形成一 支宏大的营销队伍,实现本地中药材的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夷陵区的中药材产业开发尚处于刚起步初期,产业的经济基础、生产条件、 农民素质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依然有很大差距。多数农户既没有种植经验,又缺少 必要的生产资料。区政府应将中药材种植纳入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优势产业建 设项目。林农除享受国家政策补助外,区政府应落实一定的配套资金,在种子、 农药及肥料等生产投资项目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 导、以企业和种药农户投资为主体、商业银行(信用社)贷款为补充的多元化投 资机制。中药材产业前景广阔,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在 夷陵区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大有可为,完全可以为山区林农 开辟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