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修改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994554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修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修改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一选材依据: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的第一课时。二设计思想(有补充):第三单元包括了二个内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原子的构成,有一定的基础,也知道原子组成、质子、电子等概念。经过前两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种多样。在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后,本节课为化学史中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不断深入、原子结构模型的不断演变的过程引入原子结构的内容,这样安排既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带入完全的化学微观世界,又为整个专题“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作了恰

2、到好处的诠释。根据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安排1课时教学。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合作学习和以化学史为载体进行科学探究需要充分的时间进行保证,通过了解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并且通过以讲授法,谈话法为主要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新知识。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学习,了解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2)能写出钠、镁、铝、氧、氯等常见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道这类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常通过电子的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

3、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2)通过问题探讨,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以及尝试运用自主阅读、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2)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无止境,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3):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删减)难点: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五:教学器材: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并结合教

4、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以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比较归纳法。以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和模型演示法为主,比较归纳法为辅。以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和模型演示法为主,比较归纳法为辅七: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索式、分析讨论。学生自主阅读、归纳总结、分析讨论。八:教学设计:随堂练习新课教学(三部分)导入新课作业布置课堂小结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3分钟)导入新课(5分钟) 多媒体播放瀑布水被火山温度蒸发的奇观(1分钟)。直接导入:教师提问: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教师讲述:分子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呢?展示图片:Cu、食盐教师讲述: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5、的,食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而成的,很多化学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这三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人们对物质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后来,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证实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构成,而这些微粒中还包含着更小的微粒,那具体是怎么样发现过程呢?认真观看视频学生回答学生思考从生活中出发,让同学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让同学产生思考,从而引入本节课。新课教学第一部分(7分钟)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通过有关各科学家及其相关成就的图片展示,与学生一起阅读书中的“交流与讨论”。简单介绍现代量子力学。板书小结各科学家的相关成就。跟随老师的脚步,了解不同科学家对原子不同的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让

6、同学们了解不同科学家对原子不同的研究中取得的成就。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新课教学第二部分(15分钟)新课教学第二部分(10分钟)新课教学第一部分(10分钟)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提出问题: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教师讲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除氢原子外,所有的原子都是有多个电子的,那么这些多个的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在原子核周围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9页图127几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看看核外电子的排布有没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分层排布的。提出问题: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

7、 它的排布有没有规律呢?思考归纳:请大家观察教材P28页图1-30,归纳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1、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2、稀有气体每层都达到饱和,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化学性质稳定。教师讲述:为了书写方便和形象。采用这种形式 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把它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在同学板示的同时,寻看一下班级其他同学的练习结果。教师评估学生练习结果。用镁进行进一步地分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分别叫做K层、L层、M层,能量从低到高。学生回答学生讨论与思考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学生练习(2min):Na 、Al 、N、Cl的原子结

8、构示意图。安排两个同学上黑板图示,其他同学草稿纸上练习。学生笔记开始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思考与相互讨论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们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新课教学第三部分(10分钟)过渡:大家知道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达到稳定结构,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那么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最外层无达到稳定结构,他们碰撞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实验一(视频演示):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分析形成过程。交流与讨论:从氧化镁的形成过程和教材P28 图1-31 氧化镁的形成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引导:从电子得失、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等去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活泼金属与活

9、泼非金属反应时,活泼金属容易失去电子,而活泼非金属容易得到电子;最终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学生思考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随堂练习并小结(10分钟) 当堂练习P30页中的“问题解决”模块。教师当堂讲解,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当堂练习让学生们将学过的新知识得以利用,巩固掌握。九:板书设计: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个单位正电荷学生板书活动区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示意图: 2、氧化镁的形成过程:原子核原子核原子核一、演变历史:道尔顿(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卢瑟福(含核模型)玻尔(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量子力学(电子云)二、原子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