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遥感的认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98551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遥感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遥感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遥感的认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遥感技术及其图像信息处理信息技术集合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学等科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 部分。自从1972年美国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发射成功并获取了大量地球表面的卫星图像后,遥感技术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广泛应 用。遥感技术的出现揭开了人类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的序幕,为人类认识国土、开发资源、监测环境、研究灾害以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新 的途径。我国在发展中应大力发展遥感技术。关键词:遥感技术图像处理方式应用发展趋势。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

2、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 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 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遥感图像信息处理的模拟处理方法是首先把图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进行图像化处理。用模拟方法能对图像信息作快速处理。数字处理是 对遥感图像信息作数字离散化后,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的功能好而且灵活,已成为遥感信息处理的主要方式。主要目的是达到 消除各种辐射畸变和几何畸变,使经过处理后的

3、图像能更真实地表现原景物真实面貌,利用增强技术突出景物的某些光谱和空间特征,使之易于与 其它地物的区分和判释,进一步理解、分析和判别经过处理后的图像,提取所需要的专题信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从陆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城市扩展动态监测评价,土壤侵蚀与地面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估算, 生物栖息地评价和保护,工程选址以及防护林保护规划和建设。到水域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分析,海面悬浮泥沙、黄色物质、海上溢油、 赤潮以及热污染等的发现和监测,珊瑚和红树林的现状调查与变化监测,堤坝的规划与水沙平衡分析,水下地形地遥调查以及水域初级生产率的估 算。再到大气环境遥感中的城市热岛效应分

4、析,大气污染范围识别与定量评价,全球水、气和化学元素等的循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以及重大自然 灾害的评估等,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系统。二、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 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1) 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研制开发水平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 总发展趋势。遥感传感器的改进和突破主要集中在成像雷达和光谱仪,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对地质勘测和海洋陆地生物资

5、源调查十分有效。(2) 雷达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获取影像以及穿透地物的能力,在对地观测领域有很大优势。干涉雷达技术、被动微波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以及植物穿透性宽波段雷达技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实现全天候对地观测的主要技术,大大提高环境资源的动态监测能力。(3) 由航天、航空和地面观测台站网络等组成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具有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以及全天候、全时域 和全空间的数据能力,为地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信息服务。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神经网络、小波、分形、认知模型、地学专家知识以及影像处理系统的集成等信

6、息模型和技术,会大大提高多源遥感技术的融合、分类 识别以及提取的精度和可靠性。统计分类、模糊技术、专家知识和神经网络分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复合的分类器,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和类数。多 平台、多层面、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以及多空间分辨率的融合与复合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 型和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应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3.3S 一体化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的需要以及地球空间与生态环境数据的空间分布式和动态时序等特点,将推动3S一体化。全球定位系统为 遥感对地观测信息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定位信息和地面高程模型;遥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自然环境信息,

7、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析提供定位、定性 和定量的空间动态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为遥感影像处理提供辅助,用于图像处理时的几何配准和辐射订正、选择训练区以及辅助关心区域等。在环 境模拟分析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实现环境分析结果的可视化。3S 一体化将最终建成新型的地面三维信息和地理编码影像的实时或准实 时获取与处理系统。三、我国应采取的策略。1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随着3S一体化,资源与环境的遥感数据量和计算机处理量也将大幅度增加,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就必须要有更高的处理速度和精度。神经网络 具有全并行处理、自适应学习和联想功能等特点,在解决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特大复杂的数据信息

8、方面有明显优势。认真总结专家知识,建立 知识库,寻求研究定量精确化算法,发展快速有效的遥感数据压缩算法,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2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国家环境资源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环境资源数据库是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我们要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为我国社会 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决策支持。3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环境监测数据,建立天地一体化的国家级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预报系统以及重大污染事故应急 监测系统,可定期报告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状况。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是其支撑系统,在各种应用软件的辅助下实现环境遥感数据的 存储、处理和管理;环境遥感专业应用系统是其应用平台,在环境专业模型的支持下实现环境遥感数据的环境应用;环境遥感决策支持系统是其最 上层系统,在环境预测评价和决策模型的驱动下进行环境预测评价分析,制定环境保护的辅助决策方案;数据网络环境是其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开放 网络环境,实现环境海量数据的快速流通。总之,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遥感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