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98103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猴王出世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边上有话筒的,试试话筒,站起来背背古诗。生: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师:你是我们这里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女同学,所以,送你掌声。师:同学们,听到你们背诗,我感到特别的亲近,因为我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地喜欢诗。无聊的时候,我读读诗;烦恼的时候,我要读读诗;高兴起来,也要朗诵两句诗。这次,王老师到咱们江西来上课,包里也放了两本诗集。但是读了很多的诗,我还是最喜欢我们温家宝总理演讲结束时的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这是诗坛泰斗艾青的。今天,我把他也请来了。我就来自艾青

2、爷爷小时候读过的学校,这所小学是“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又名“艾青小学”。我叫王春燕,大家和我打声招呼。生:王老师好。师:大声点。生:王老师好。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浩瀚如海,诗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家熟悉吗?生:熟悉。师:看过西游记的请举手?看过西游记原著的请举手。作者是谁?你说。生:吴承恩。师:三百多年前的人你都知道。看过改编版的请举手?看过电视连续剧的请举手?动画片?电影?连环画?(生举手)师:看样子你们非常熟悉,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喜欢的不能再喜欢了。下面,王老师就和大家来回味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好不好?(播放动画片西游记)师:会唱吗?会唱就

3、唱出来。(生观看动画片)师:喜欢吗?生:喜欢。师:知道你们喜欢。我想问问,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生: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师:这是你喜欢他的原因,因为他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还有谁要说?生: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惩恶扬善,有勇有谋。师:你们班的成语学得这么好的。还有谁要说?生: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非常厉害,心地善良,能够降妖除魔,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就能翻过十万八千里。师:天哪,这么厉害呢!生:我喜欢孙悟空的勇敢无畏,他的积极乐观,他的神通广大。师:有不喜欢的吗?这个作品里不喜欢谁?(生没有)师:都喜欢,是吧?看样子孙悟空真把你们迷倒了。好,那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孙悟空,孙悟空是

4、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今天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西游记当中的第一个故事,好不好?上课。师: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师:齐读课题。生:猴王出世。师:声音能不能不这么软啊?再来一次。生:猴王出世。师:课题后面有个小1,表示这篇文章下面配有注解,这篇文章有很多注释,帮我们更好的读懂它。你们预习了吗?生:预习了。师:谁能说说你所预习的?生:我把好词好句都画下来了,另外,读了5、6遍。师:读了5、6遍,等会儿你要好好展示你的朗读手法。还有吗?生:我先画出了好词好句,把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还把读不通、读不懂句子画出来,学会如何断句。师:厉害,不愧是师大附小的同学,你们也都预习了,是吗?生:

5、是。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前面有一个阅读提示,阅读提示里有这样两个问题,你注意了吗?快速浏览课文。出示:阅读提示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地方画出记号。师: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章中的话来告诉大家?生: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师:你们和她一样吗?生:是。师:简单的说这个石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生1:神奇。生2:奇妙。生3:非同一般。师:它

6、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来说。生:石猴是因为自己有本领,帮助众猴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猴子们履行自己的诺言拜他为王。可以说,他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师:这个本事,说具体一点指什么?在这里?生:这里指进到瀑布里,又能出来,为大家寻得了一个安身之处。师:说的非常完整。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的出来,成就了他当王。读完这里,这石猴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给我留下了勇敢的印象。生:勇敢无畏,一心为公。生:他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勇敢,并且有自信师: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语言把他写下来的呢?请同学们

7、自由的、放声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感受。师:同学们读书姿势特别好,读书的声音也好听,哪一句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你有同感的举手,请举手。一起来读读,看屏幕读吧!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读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干什么?生1:在山中活蹦乱跳的。生2:他在山中采果子生3:他在山中嬉戏玩耍。生4:他在山中自由自在的活蹦乱跳,左走走,右走走。采一朵山花,

8、饮一点涧泉。师: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么?快乐老家,自由天堂。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他的快乐来,读出他的自由来。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生:文字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师:能读给大家听吗?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两个排比句。你叫什么名字?生:我叫袁成露。师:看看,作者吴承恩在写石猴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里边有很多秘密。你发现了一

9、个。读一读,你还能发现什么?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生:每句话都是三个字,前边的字是动词,后两个字是名词。师:是不是一个大发现?如果把句子读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节奏呢?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师:都是动词,为什么像打太极拳一样读。再读。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生:很活跃,要读得有激情。谁能让石猴在你的声音里跳起来,动起来?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师:声音非常好听。可是我怎么也没听到石猴的奔腾跳跃,我也想读一读。师: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师:我刚才看到那位男同学读的石猴还有动作,请他来读。生:食草木,饮

10、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师:石猴跳起来没有?生:跳起来了。师:刚才的短句,三个字,跳跃的节奏让我们的石猴在字里行间跳起来,动起来了。继续读,你还有什么发现?生: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师: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是第二个发现了。生:我发现这是四个字的排比句。师:是随便排列的吗?生:我发现前两个字是动物,后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这些动物是猴子的生:亲戚朋友师:有一个“虫”,这个虫不是咱们玩的毛毛虫,是昆虫吗?是长蛇。谁是石猴的朋友?生:狼虫、虎豹、獐鹿、猕猿。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呀?请你把它读出来?谁来试试?生1: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生2:与狼虫为伴,虎豹为

11、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师:同学们,往下读,更有意思了,试试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就像一幅对子,我们来对对。夜对生:朝师:宿对生:游师:石崖之下。生:峰洞之中。师:谁能读出这样的石猴?生: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一起读。生: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连起来成长句子,你还能读好吗?师:谁能读读,自告奋勇也行。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最后一句读得最好。还要读得跳跃一点。我建议你们读完

12、三个字以后,还要吸一口气,这样就会读得好一点。谁还来?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读得特别好,我们一起读,我起头,你们下接。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师:读到这,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个句子旁边写下批注。写过批注吗?把你认为关键的词语记下来。师: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生:友善、活泼生:有亲和力生:活泼可爱生:活灵活现师:自己写自己的,王老师也写了一个,(板书:顽皮可爱),同

13、学们,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很有节奏,活泼跳跃,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内容与语言高度融合,就叫做经典。师:下面,就请大家看第二个问题,读生: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师:请你抓住一、二个关键的地方进行研读。用心体会语言的意味,并做上记号。待会儿我们交流。师:同桌可以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师:我看同学们都有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生:我找到这一句:“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

14、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首先,我感觉到吴承恩在写这里的时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猴子不会说人语的,但是他把这种手法用到了猴子的身上,猴子活灵活现。再加上“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中,“纵”,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师:我要拜你为师。你姓什么?谁也研读了这句话的举手?我们一起来读读,也来感受感受。连呼了三声生: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师:刚才他说的非常好。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猴子的话,谁再来读?生:我进去

15、,我进去。师:男孩子读。生:我进去,我进去。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了吗?生:猴子非常自信,感觉自己对这件事非常有实力。生:好像无所不能,我进去,我就能出来,我就是个猴王了。师:从字上看,他写的非常的?生:非常有活力。好像是我能进去,就一定能出来。师:换一种写法,能有这样的感觉吗?变成“我进去吧”,读读。生:感觉到强人所迫。生:犹豫不决。生:被逼进去的。师:再读课文里面的句子。生: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相差几个字。师:同学们像这样的描写石猴的语言,还有很多。再读读。谁读到了?生: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师:同学们,什么是“大造化”?生:这里指运气。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生: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