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980143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 孔德众 开课单位: 流行病学教研室 课程编码: 0510028 课程中文名称: 流行病学 课程英文名称: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口腔医学、妇幼保健等专业的选修课程。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的。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2、。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本课程为限选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1. 基本理论理论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详细讲授和解释,同时注意教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

3、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也可根据本章节的特点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2. 基本技能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流行病学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重点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教学大纲供成人预防医学教育使用先修课程要求:卫生学,临床课程本课程计划32学时。选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立明主编:预防医学用流行病学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课堂实习考核方法:闭卷考试教学进程安排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一绪 论11二疾病分

4、布224三现况调查123四病例对照研究224五队列研究123六病因与病因推断11七传染病流行病学22八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22九医院感染22十筛检和诊断试验123十一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分析123流行病学调查实例22文献评阅22合计161632课内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学时类型每组人数基本教学要求1疾病常用指标及其应用2验证性1掌握流行病学常用指标的计算方法与用途。2现况调查2验证性1了解现况研究中的抽样调查方法,掌握其原理、用途、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3病例对照研究2验证性1学习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整理及分析方法,掌握相对危险度的计算。4队列研究2综合性1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

5、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5流行病学调查实例2综合性1学会对疾病进行调查分析的步骤和方法。6文献评阅2综合性1学会运用流行病学设计原则去评价医学科研设计和科研论文。7诊断试验评价2验证性1了解诊断试验的意义和应用,掌握诊断试验的常用评价指标。8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分析2验证性1掌握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分析评价的常用指标,学会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一章 绪 论一、学习目的通过绪论的学习,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和任务,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的用途及重要观点,了解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绪论计划1学时。二、课程内容(一)流行病学定义: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从各个时期疾病流行的特点,其研究内容

6、和范围的变化,从而引出定义的变化。重点介绍目前的流行病学定义及内涵。(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分析、实验及理论流行病学四个方面,简述各个方面的特点。(三)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的关系,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许多流行病学的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四)流行病学的用途,结合流行病学定义和病因研究等实例阐明各种流行病学用途讲解揭示疾病的自然史就是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的发展过程以及转归。(五)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强调群体观点和比较的观点。(六)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举例讲解流行病学在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基

7、本素质,能在更高层次上完整地、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用途。(二)难点: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三)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法。四、思考与练习1、从研究对象来说,流行病学关心的是什么?2、流行病学所涉及到的人群,其含义是什么?3、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有那些方面?4、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领域有哪些扩大?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与发病及死亡有关的其他常用指标:罹患率、病死率、续发率的概念和用途。掌握短期波动、周期性、季节性、长期变异、散发、流行、爆发、大流行

8、的定义。熟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了解DALY、PYLL的概念及用途;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一)率和比(二)发病指标(三)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四)死亡指标(五)死亡率、病死率等(六)残疾失能指标(七)病残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第二节 疾病流行强度(一)散发(二)爆发(三)流行第三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一)人群分布特征(二)时间分布特征(三)地区分布特征(四)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有关指标的计算和应用。(二)难点:横断面分析和

9、出生队列分析的区别。(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四、思考与练习1、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那些?2、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3、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第三章 现况调查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及其方法;普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熟悉描述性研究的概述,现况研究的现场实施过程;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描述性研究计划1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一)现况研究的概念及目的(二)现况调查的种类和特点1、特点(1)一般不设对照组;(2)某一特定时点

10、或短时期;(3)因果并存;(4)对固定的暴露因素可作因果推论;(5)定期重复可获得发病率资料 2、种类(1)普查、(2)抽样调查3、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om sampling)(2)系统抽样(syetematic sampling)(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4)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5)(两级)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4、误差 有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和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5、样本大小估计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 (

11、2)预计现患率。N种确定样本大小的办法可供参考(对于成二项分布的资料):(1)凭经验:(2)凭估算:(3)查表 6、抽样调查的优缺点。第二节 现况调查的设计与实施(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二)确定研究对象和调查内容(三)确定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四)制定调查表(五)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防止1、现况研究中可能产生的几种偏倚(1)选择偏倚有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和幸存者偏倚三种。(2)信息偏倚有调查对象所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和测量偏倚。2、质量控制(六)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1.资料的整理 2.资料的分析 (1)计算有关指标: (2)分析方法: 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对比性分析、多因素分析。三

12、、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现况研究的目的及其方法;普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二)难点:现况研究偏性的防止,现况研究的质量控制。(三)教学手段:启发式讲授法与提问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思考与练习1、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有哪些?2、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3、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征是什么?4、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那些?如何防止?第四章 队列研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基本特征(与病例对照相比较)、设计方法、资料的整理分析。2熟悉队列研究中易发生的偏倚、控制方法及队列研究的优

13、缺点。队列研究计划1学时。二、课程内容队列研究的定义及基本特征;研究因素、结局的确定、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和方法、失访率估计和观察终止时间的确定;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计算及意义;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队列研究的定义、基本特征;队列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和步骤、各项分析指标的计算及其意义;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二)难点:队列研究的人时计算及运用这种方法的依据。(三)教学手段:启发式讲授法与提问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思考与练习1、队列研究的原理及分类。2、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分析步骤有哪些?3、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4、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14、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选择病例和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类型和用途、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与局限性;了解应用实例。病例对照研究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一)病例与对照不匹配(二)病例与对照匹配(三)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第三节 研究实例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一)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1、提出假设2、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3、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4、样本含量的估计5、获取研究因素的信息6、资料的收集第五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