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发射机监控协议广电协议20200206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97908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9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电视发射机监控协议广电协议20200206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数字电视发射机监控协议广电协议20200206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数字电视发射机监控协议广电协议20200206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数字电视发射机监控协议广电协议20200206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数字电视发射机监控协议广电协议20200206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电视发射机监控协议广电协议202002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电视发射机监控协议广电协议20200206(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电视发射机监控协议(广电)范例1 发射机监控系统接口通信协议1.1 发射机监控系统接口通信协议概述本协议采用分层结构,各个层之间的功能彼此独立。协议共分为四层,从底至上分别为:承载层、接入层、访问层和监控控制层。各层的功能和用途如下:承载层:通信的实际链路,此层可以向接入层提供面向字节流的数据包。目前在本协议中所涉及到的承载层链路有: MODEM和有线IP等。该层协议简称为TP(Transport Protocol)。接入层:针对承载层和通信方式的要求,对上层数据进行编码,以适应和屏蔽不同承载层的特性和差异。接入层承载并保证访问层协议数据的可靠传输,在本监控协议中支持了多种接入层协议。该层

2、协议简称为AP(Access Protocol)。访问层:承载监控控制层协议包,实现监控控制层与通信链路、网络结构的隔离。提供数据包寻址处理和分组功能。该层协议简称为VP(Visiting Protocol)。监控控制层:针对发射机设备的各种监控参数,提供面向监控功能的数据组织和数据结构。该层协议简称为MCP(Monitoring Control Protocol)。(1)给出了常见的几种媒介及相关协议:(1) 通信协议的分层举例1.1.1 承载层发射机监控系统南向接口可以使用多种承载方式,支持多种通信信道,各种方式的要求分别如下。1.1.1.1 MODEM(PS域)方式使用IP+TCP协议或

3、IP+UDP协议来承载协议包。1.1.1.2 MODEM(SMS)方式使用文本格式的短信(不使用PDU格式)。1.1.1.3 有线IP方式使用IP+UDP协议来承载协议包。1.1.2 接入层协议针对承载层和通信方式的要求,对上层数据进行编码,以适应和屏蔽不同承载层的特性和差异。接入层是访问层与承载层之间的接口,实现了它们之间的适配,可保证更上层的协议无需知道通信信道的细节特征。接入层协议有三种,分别是:AP:A,AP:B和AP:C。1.1.2.1 接入层协议的使用为使接入层协议能够适应各种承载层的传输特点,在接入层定义了多种协议类型。为了保证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应使用1.1所列出的接入层协议类

4、型。1.1 接入层协议承载层查询设置上报远程升级备 注MODEM(PS域)AP:CAP:CAP:CAP:CMODEM(SMS)AP:BAP:BAP:B不支持远程升级。有线IPAP:CAP:CAP:CAP:C1.1.2.2 接入层协议A(AP:A)对传输数据格式无限制的通信信道可以使用AP:A协议,如:RS-485,RS-232,MODEM(data)。接入层协议(AP:A)由起始标志、协议类型、承载协议类型、数据单元、校验单元、结束标志6部分组成。详见1.2。1.2 AP:A协议包组成起始标志协议类型承载协议类型数据单元(PDU)校验单元结束标志1.2 各单元详细说明如下:起始标志:表示一个完

5、整数据包(分组)的开始标志;协议类型:标识AP层协议的类型;承载协议类型:标识所承载的VP层协议的类型;数据单元:接入层协议的有效载荷(PDU);校验单元:对协议中从“协议类型”到“数据单元”的内容进行校验;结束标志:表示一个完整数据包(分组)的结束标志。1.1.2.2.1 起始、结束标志长度为1字节,固定为ASCII字符(0x7E)。结束标志的内容与起始标志相同。1.1.2.2.2 协议类型长度为1字节,对AP:A型协议,此值为0x01。1.1.2.2.3 承载协议类型长度为1字节,取值范围:1255。规定:160255为厂家自定义,其它值为系统保留(厂家不能占用)。目前所定义的类型见1.3

6、:1.3 AP层承载协议类型定义数值类型描述0x01VP:A1.1.2.2.4 校验单元根据通信包(从“协议类型”开始,计算到“数据单元”的最后一个字节)生成校验值。校验单元采用CRC校验,生成多项式为CCITT推荐的16位的x16+x12+x5+1(0x11021)。发送方根据通信包生成2字节的CRC检验(传输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同样,接收方收到完整的数据包后,根据通信包生成新的CRC检验值。如果所计算出的CRC值和收到的校验值相同则表明该数据包有效,否则认为该包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了差错。在正式产品中,对校验出错的命令,接收方不处理也不返回任何应答。1.1.2.2.5 转义处理由于使

7、用16进制方式传输数据,为防止数据中出现与通信包起始标志、结束标志相同的数据而影响这两个标志的判断。在发送和接收时必须进行数据的转义,使用的转义字符是ASCII字符(0x5E)。范围:在本层协议中,对除起始标志和结束标志外的所有数据。转义规则:用0x5E,0x5D来代替0x5E;用0x5E,0x7D来代替0x7E。对于需要进行转义后发送的情况,要按照如下的顺序进行操作:发送数据包之前,先生成CRC校验值,再进行转义处理;接收到数据包后,先进行转义处理,再进行CRC校验。1.1.2.2.6 ASCII码拆分处理AP:A协议不进行ASCII码拆分的处理。1.1.2.2.7 传输长度要求协议包的最大

8、长度:256 Bytes(指从“协议类型”到“校验单元”最后一个字节,在发送过程转义处理之前的字节数)。1.1.2.3 接入层协议B(AP:B)对只能够传输ASCII码格式数据的通信信道可以使用AP:B协议,如:MODEM(SMS)。AP:B协议格式见1.4。接入层协议(AP:B)由起始标志、协议类型、承载协议类型、数据单元、校验单元、结束标志6部分组成。此格式与AP:A相同,可见前述。1.4 AP:B协议包组成起始标志协议类型承载协议类型数据单元(PDU)校验单元结束标志1.1.2.3.1 起始、结束标志长度为1字节,固定为ASCII字符!(0x21)。结束标志的内容与起始标志相同。1.1.

9、2.3.2 协议类型长度为1字节,对AP:B型协议,此值为0x02。1.1.2.3.3 承载协议类型长度为1字节。定义与AP:A相同。1.1.2.3.4 校验单元与AP:A中的要求相同。1.1.2.3.5 转义处理不进行转义。1.1.2.3.6 ASCII码拆分处理考虑到目前基于短信方式的系统采用的无线MODEM可能存在部分不可见字符无法传递的问题,AP:B型协议中对所有数据统一采用“ASCII码拆分处理”,具体说明如下:8比特的16进制数被划分为高4bits和低4bits。对于高4bits和低4bits,若其数值为0x00-0x09,则加上0x30传输,若其数值为0x0A-0x0F,则加上0

10、x37传输,这样得到的结果就转换为ASCII码。举例如下:对于数据0x2B,按照上述划分原则,高字节变成0x32,低字节变成0x42。采用“ASCII码拆分处理”后,协议中定义的数据,如1字节的16进制数0x2B,在实际传输中为ASCII码字符串:“2B”。传输顺序是:高4bits转换的字符在前,低4bits转换的字符在后。“ASCII码拆分处理”适用于协议中除起始标志、结束标志外的所有字符,包括校验单元。对于需要进行拆分处理后发送的情况,要按照如下的顺序进行操作:发送数据包之前,先生成CRC校验值,再采用“ASCII码拆分处理”;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先进行“ASCII码拆分处理”的反向处理,再

11、进行CRC校验。1.1.2.3.7 传输长度要求协议包最大长度是指从“起始标志”到“结束标志”,在发送过程ASCII码拆分处理之后的字节数(与AP:A不同)。当使用MODEM(SMS)方式通信时,协议包的最大长度:140 Bytes。使用其它方式通信时,协议包的最大长度:256 Bytes。1.1.2.4 接入层协议C(AP:C)本协议所支持的通信信道有:MODEM(PS域)、有线IP。接入层协议(AP:C)由起始标志、协议类型、承载协议类型、数据单元、校验单元、结束标志6部分组成。详见1.5。1.5 AP:C协议包组成起始标志协议类型承载协议类型数据单元(PDU)校验单元结束标志1.5各单元

12、详细说明如下:起始标志:表示一个完整数据包(分组)的开始标志;协议类型:标识AP层协议的类型;承载协议类型:标识所承载的VP层协议的类型;数据单元:接入层协议的有效载荷(PDU);校验单元:对协议中从“协议类型”到“数据单元”的内容进行校验;结束标志:表示一个完整数据包(分组)的结束标志。1.1.2.4.1起始、结束标志长度为1字节,固定为ASCII字符(0x7E)。结束标志的内容与起始标志相同。1.1.2.4.2协议类型长度为1字节,对AP:C型协议,此值为0x03。1.1.2.4.3承载协议类型长度为1字节。定义与AP:A相同。1.1.2.4.4校验单元与AP:A中的要求相同。1.1.2.

13、4.5转义处理AP:C协议所进行的转义处理与AP:A协议完全相同。1.1.2.4.6 ASCII码拆分处理AP:C协议不进行ASCII码拆分的处理。1.1.2.4.7传输长度要求协议包的最大长度(指从“协议类型”到“校验单元”最后一个字节,在发送过程转义处理之前的字节数):1500 Bytes。光纤远端机应能支持最长256字节长度的AP:C协议包,其它类型设备应能支持的AP:C长度为512800字节。在监控管理中心还没有获取到设备支持的AP:C协议长度之前,不能够向设备发送长于256字节的AP:C通信包。监控管理中心在查询监控数据列表以后,应立即查询AP:C长度。随后,监控管理中心发起的所有通

14、信包都应尽可能按此长度组包。1.1.3 访问层协议访问层实现了监控控制层与通信链路、网络结构的隔离,提供数据包寻址处理、路由选择和分组功能。目前访问层协议有:VP:A。访问层协议包的最大长度,仅受底层协议的长度限制,在本层不作另外的约束。1.1.3.1 访问层协议A(VP:A)VP:A协议由地址单元、通信包标识号、VP层交互标志、监控控制层协议标识和数据单元组成。协议内容详见1.6。1.6 VP:A协议包组成地址单元通信包标识号VP层交互标志监控控制层协议标识(CPID)数据单元(PDU)1.6各单元详细说明如下:地址单元:地址单元的组成格式见1.7;通信包标识号:每个通信包唯一的标识编号,由

15、发起通信的一端产生;VP层交互标志:为VP层处理的标志,用于两个实体VP层的交互控制;监控控制层协议标识:标识上层协议(即MCP,监控控制层协议)的类型;数据单元:访问层协议的有效载荷(PDU)。1.1.3.1.1地址单元VP:A中地址单元的组成详见1.7:1.7 VP:A协议的地址单元组成序号内容开始位置长度备注1.站点编号142.设备编号511.7有关字段说明如下:站点编号:由运营商根据需要进行编号。为方便记忆,可以采用分段方式(类似于IP地址)表示和书写,是发射机监控子网的唯一标识。传输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设备编号:在一个本地发射机监控网络中,主站的设备编号规定为0x00,从站的设备编号可以在0x010xFE之间,且要求在该本地发射机监控网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