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六《闲适隐逸诗词》精讲及考题演练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977778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六《闲适隐逸诗词》精讲及考题演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六《闲适隐逸诗词》精讲及考题演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六《闲适隐逸诗词》精讲及考题演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六《闲适隐逸诗词》精讲及考题演练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六《闲适隐逸诗词》精讲及考题演练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六《闲适隐逸诗词》精讲及考题演练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六《闲适隐逸诗词》精讲及考题演练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六闲适隐逸诗词精讲及考题演习卷 闲适诗(闲适隐逸诗词)就是写某些诗人(抒情主人公)看不惯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诗词。此类诗词重要有如下特点,也是在欣赏也就从这几方面思考。一、闲适诗的特点1、宁静安适的氛围描写宁静的氛围,体现多为悠闲、祥和。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为后人所称道。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2、。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体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寓示人们只要敢于摸索,终能冲破困境,达到光明的彼岸。尾联中充足体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密切无间的友谊,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特别是诗人为后来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其实就是对这样恬静自由生活的向往。2、浓郁的乡村气息宋代诗人翁卷的

3、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表白了河水涨满、水田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同步,诗人在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中,又描写了子规鸟的鸣啼声,暗示了农忙季节的到来。接下来的两句写农事,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快苦。可以说,整个诗歌都体现出浓郁的乡村气息。3、质朴清新的风格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我们比较熟悉的辛弃疾的清平乐是最能体现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也能体现之类诗歌那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全词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

4、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从诗歌的意象来看,一方面就写景。诗人运用了“茅檐”、“溪”、“青草”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自然之物,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种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另一方面就是写人。诗歌中写了一对翁媪,身边有大、中、小三子。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特别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淘气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其中的“卧”字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活跃纸上,可谓神来一笔。诗人通过写景和写人就把布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

5、地反映出来了。这样的构思,不仅巧妙,并且尚有“原生态”的质朴清新。二、闲适诗体现手法此类诗词的体现措施是多样的,诸如,直接描写山川田园景象,或者通过简朴的叙事,或者通过白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或者借助细节描写等。在此,就不作分析了。总之,对于闲适诗来说,我们在分析时,不要看到字面上的美好景象,也不要仅仅看到诗人安静的描述,而要看到这安静水面下涌动的波澜,看到诗人心中的抑郁与不平。这样,才干进入诗歌的境界,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思想和深沉的情感,才干获得审美结识和审美享有。分类鉴赏诗词,是从横向去分析诗词,这不仅有助于把握同类题材的共同特点,把握赏析措施,也有助于读者感受不同诗人的特点,从

6、而走进诗词世界,并能更深地去鉴赏诗词,最后实现提高结识诗词的水平和鉴赏诗歌的能力。三、闲适类意象闲适诗以闲适、安逸、自在、悠闲、逍遥为主,或体现清闲恬淡的心情,或体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体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傍晚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

7、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简介的只是意象的最常用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觉得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体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她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尚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

8、绪的氛围。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体现同样的情思。专项训练一、【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毕下列各小题。(9分)辋川别业王 维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注释】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沟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分)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

9、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重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体现了乡里间淳朴密切的人际关系。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分)【答案】1、D、“染”与“然”,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描绘

10、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试题解读】二、【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成诗,完毕下列小题。(9分)阙题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阙:通 “缺”“阙题”即 “无题”。每:虽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道由白云尽”之“尽”,并不是说路断,而是体现山路不断伸展到白云深处,觉所往之地很高,有仙境之感,B沿着长长的溪水行走,感觉那存意也像溪水同样绵长,第二句诗将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发明出优美的意境。C.安静的柴门正对着山间小路,柳阴掩映着读书的斋堂,颈

11、联将视角由外转向内,由描写自然景物过渡到描写诗人的居住环境。D.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句句写景,却又到处“有人”,虽无一句直接抒情,却又情韵盎然,给人带来了形象之外的趣味。2、诗中“读书堂”的主人是一种如何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描述。(6分)【答案】1、D (“虚实相生”错,这首诗没有虚景)2、示例:1一种淡泊名利的人。她幽居深山,不与世人交往,“门闲”也是“心闲”。2一种志趣高雅的人。她隐居深山仍潜心读书,她的读书堂柳阴深深,环境幽雅。一种热爱自然的人。她的住处花围水绕,门向山路而设,随时可以走进自然的怀抱。(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试题解读】阙题是唐代诗人刘眘虚创作的一首五律。阙题即

12、缺题。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三、【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毕背面各题。(9分)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释】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些(s):句末语助词。平冈:平坦的小山坡。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种“破”字传神

13、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并且可以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息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布满生活气息。D.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2、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分)【答案】、B 、将桃李与荠菜花形成对比,体现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都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以荠菜花自况,把深刻的思想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启迪。描绘了城中的桃李愁风

14、畏雨和乡间荠菜花在溪头迎春开放的景象,本句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平凡的事物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天是属于它们的!此词从全篇看皆写农村景色,唯“城中”一句一笔宕开,为下句作衬,点明主题,“在”字下得稳重有力,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深切的感受。【试题解读】三、【9月湖南省益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毕下列小题。(9分)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1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注】争席:“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她“争席”,阐明杨朱已得自然之

15、道,与人们没有隔阂了。2海鸥:“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爸爸要她把海鸥捉回家来,她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她和海鸥的密切关系。1、下列有关本诗的赏析,理解不对的的一项( )(分)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体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2、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诗人描绘了如何的画面。(6分)【答案】1、B (“孤寂寡淡”错误,应当是“安逸闲适”)、“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形容夏木之茂密,环境幽深。(分)白鹭洁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别明显;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写动态,一写声音。(2分)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下和谐,极具层次感,如一幅画展目前读者面前。(2分)【试题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