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发动机地功率匹配原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971347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与发动机地功率匹配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泵与发动机地功率匹配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泵与发动机地功率匹配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泵与发动机地功率匹配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泵与发动机地功率匹配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泵与发动机地功率匹配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与发动机地功率匹配原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泵与发动机的功率匹配原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9 549 1式中:发动机输出功率kw发动机转矩nm 发动机转速r/min泵的输出功率为: /60 /60 000 式中:泵的输出功率kw泵出口压力mpa泵出口流量l/min泵的排量ml/r泵的转速r/min泵与发动机直接连接,有=。由传动关系知,与又满足:= 3式中 1泵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效率,泵与发动机直接连接时取为1,泵与发动机通过分动箱相连时取为0.97 2泵自身的效率 ,由于泵一般为变量柱塞泵,当泵的排量、转速、压力变化时,效率也随之变化,因此,泵的效率值由供应商提供。当发动机期望工作在某一最优工作点时,其输出转矩为一常值,所以

2、泵与发动机功率匹配,有关系式: /2常值 4式中:泵的吸收转矩nm因此,当负载变化时,通过调节泵的排量使得泵的输出转矩不变,就实现了泵与发动机之间的功率匹配,发动机的转速为设定的最优工作点处的转速。从而得出结论:当发动机在设定的最优工作点运行时,欲实现泵与发动机匹配,如此要求泵具有恒功率特性,图所示。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isablelbcode恒功率泵可采用机械控制或微控器控制,机械控制的恒功率变量是靠不同的弹簧组合来近似实现恒功率的,在其恒功率区段能实现泵与发动机的匹配,但是有调节不方便、存在误差等不足。而当采取微控器如控制器控制时,能实现泵与发动机的准确匹配,而且调节方便。 柴油机最优工

3、作点的选取图是发动机的外特性转矩曲线图,曲线是发动机的全负荷速度特性,斜线、为不同油门位置时的调速特性。点、分别是对应的最大功率输出点。因为一个油门位置对应一个最大功率输出点,所以最大功率,是油门位置的函数,即:, 5所以只要调节油门的位置,就可选择不同的功率模式。发动机在工作时,其所受的转矩为自变量,转矩的大小取决于后接负载的大小,而发动机转速是因变量,所以: 因为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后接负载往往低于该油门位置时的最大负载,所以发动机工作时往往工作在调速特性阶段,而调速特性段的功率低于该油门位置时的最大功率,因此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其效能往往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要想得到最大的工作效率,发动机应始终

4、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在不同的油门位置下,虽然都可以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但是在有些最大功率点如图中的、点抗过载能力很差,容易导致发动机熄火,所以在不同油门位置下,最大功率点的设定应如图中的、点,使得在每一个最大功率点都留有一定的过载余量如 ,而不至于导致发动机熄火, 大小视不同油门位置时的具体工作特性而定,其趋势如图中的曲线,因此实际工作时设定的最大功率点应落在 曲线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ISABLELBCODE 由图的柴油机外特性曲线可以看出见图中曲线:发动机飞轮转矩的增加会引起发动机转速的下降掉速,当发动机转速下降至最大转矩点时?熏发动机输出转矩开始下降,此时发动机工作不稳定,转速急剧下降直

5、至熄火,为了防止发动机熄火和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只有与时减小液压泵的排量,降低发动机的负荷。从图可以看出,只有当发动机工作在 , r/min区段时即可兼顾发动机输出功率与转矩均在较大且比油耗最小状态 泵与发动机匹配的实现对于全液压推土机,泵与发动机匹配的实现,一般采用极限负荷调节法。由图可以看出,由于变量柱塞泵具有恒功率的特性,所以实现恒功率控制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但在实际应用中,恒功率控制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比拟成功的一种方法是实现发动机的恒转速控制。采用极限负荷调节法,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优转速X围内。如图,发动机和变量泵刚性联接在一起,变量泵输出的高压油液经高压油管使行走马达旋转输出动力,输出

6、的动力经减速后传给履带。操作油门操纵杆,会同时拉动油门位置传感器产生电信号传给微控器,所有信号可以通过仪表板显示出来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仪表板 2.转速传感器 3.行驶手柄 4.变量泵 5.MC微控器 6.履带 7.高压油管 8.行走马达 9.发动机 10.油门杆 11.油门位置传感器 当机器在铲掘工况时遇到大负荷,行走马达的负载转矩增加;在行走闭式系统的流量、马达转速不变的情况下,马达的排量也会保持不变。但由于负荷的增加,高压油管内的压力就会升高。这样使得变量泵的负载转矩增加,由于发动机和变量泵直接连接在一起,泵的负载增加导致发动机飞轮转矩增加。在负载的作用下,发动机转速下降。此时,微控

7、器根据由转速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计算出此时实际转速与对应油门开度下的设定转速的差值,经数据处理和运算后,调节变量泵的比例阀电流,以减小变量泵的排量而使其吸入转矩减小,由于负载的减轻,发动机转速上升;反之亦然。这样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优转速X围内。图为极限负荷调节过程的原理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马达与泵的匹配从理论上讲,马达与泵并无特殊的匹配关系。但是在推土机的实际设计过程中,马达与泵有排量上的匹配关系,根据匹配经验,一般马达的排量应为泵排量的1.62.2倍,否如此,会出现行走系统压力过高、行驶速度波动过大、马达转速过高、发动机出现掉速和作业效率低等故障。一般来说,马达排量越大越好,但马达排量越

8、大,会使制造本钱过高。马达排量和推土机发动机的飞轮功率也有一个匹配关系。当发动机的飞轮功率用马力表示时,马达排量为飞轮功率的0.81.1倍适宜。全液压推土机的匹配计算时,应考虑充分利用液压泵和马达的的效率,影响马达效率的因素有转速、压力和排量,这个方面必须综合考虑。根据、和三大著名液压元件厂商提供的资料,变量柱塞泵和马达有以下特点:泵的工作高效区。假设行走泵工作的额定压力为,额定转速为,最大排量为,当行走闭式系统工作压力在0.20.85 、泵工作转速在0.30.85 、泵的排量在0.701.0 变化时,泵的效率变化不明显,此X围内泵的总效率可达以上。马达工作高效区。马达的高效区同泵的高效区有相

9、似性,假设马达工作额定压力为,额定转速为,最大排量为,当行走闭式系统工作压力在0.40.85 、马达工作转速在0.10.45 、马达排量在0.801.0 变化时,效率变化不明显,此X围内马达的总效率可达以上。根据上述特点,在进展总体匹配时,要将推土机的切土和运土工况匹配在上述区域,在高速返回工况,也要尽量匹配在高效区。 传动系统速比的选择传动系统速比是全液压推土机匹配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它对推土机的作业效率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传动系统的速比与主机总体设计时所需的最大牵引力和最大行驶速度有关。速比的选取首先应保证推土机的最某某论牵引力。根据设计经验,全液压推土机最某某论牵引力为机重的1.151

10、.30倍较为适宜。过小会出现最大牵引效率段的速度过低,影响作业效率,行走液压系统的压力过高,易出现爆管,发动机易掉速。过大会出现生产本钱过大,系统压力过低,泵和马达在低压力下机械效率偏低。其次,速比的选取还应考虑最大行驶速度,最大倒车空驶速度一般应为1011 km/h,一般不应低于9.0 km/h,否如此会影响作业效率。设计时应保证推土机在切土工况时的速度为23 km/h,运土工况的行驶速度为46 km/h。速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为降低减速器齿轮的搅油损失,提高马达和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应控制马达的最高转速在马达许用转速的0.60.8 之间。 小结1全液压推土机传动系统与柴油机匹配时,要将正常工

11、作的工况匹配在最大功率、低油耗区,并防止柴油机转速波动过大;2泵与柴油机匹配时,采用极限负荷调节法,通过MC控制器的PID运算,可以较好地使柴油机工作在最优转速X围内;3泵与马达匹配时,一定要注意泵与马达的排量匹配关系,并在匹配时,将推土机的切土和运土工况匹配在泵和马达的高效区;4机械传动系统的总速比要兼顾最大牵引力和最大行驶速度,不能顾此失彼,否如此会影响整机的牵引性能。R-直列多缸排列发动机V-V型汽缸排列发动机B-水平对置式排列多缸发动机WA-汪克尔转子发动机W-W型汽缸排列发动机Fi-前置发动机纵向Fq-前置发动机横向Mi-中置发动机纵向Mq-中置发动机横向Hi-后置发动机纵向Hq-后

12、置发动机横向OHV-顶置气门,侧置凸轮轴OHC-顶置气门,上置凸轮轴DOHC-顶置气门,双上置凸轮轴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VVT-i-气门正时机构VVTL-i-气门正时机构ES-单点喷射汽油发动机EM-多点喷射汽油发动机SDi-自然吸气式超柴油发动机TDi-Turbo直喷式柴油发动机ED-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PD-泵喷嘴D-柴油发动机共轨DD-缸内直喷式柴油发动机TA-Turbo涡轮增压SFI-连续多点燃油喷射发动机FSI-直喷式汽油发动机气门 Valve顶置凸轮轴 Over Head CamshaftOHC顶置双凸轮轴 Double Over Head CamshaftDOHC或称T

13、win Camshaft直列四缸 Inline4水平对置发动机(Boxer Engine)四冲程汽油机(Reciprocating 4Stroke Cycle Engine)柴油机(Diesel Engine)转子发动机(Rotary Engine)气缸体(Cylinder Block)气缸套(Cylinder Liner)连杆(Connecting Rod)曲轴(Crank Shaft)油底壳(Oil Pan)活塞(Piston)活塞销(Piston Pin)活塞环(Piston Ring平衡机构(Balancer)气缸盖(Cylinder Head)进气门和排气门(Intake Valve

14、/Exhaust Valve)气门座(Valve Seat)气门弹簧(Valve Spring)气门锁块(Cotter)气门间隙调节垫片(Shim)凸轮轴(Camshaft)摇臂(Rocker Arm)摇杆(Swing Arm)齿形皮带(Timing Belt)气门间隙调节器(又称液压挺杆)(Valve Lash Adjuster)配气相位(气门开闭角度)(Valve Timing)可变进气系统(Variable Induction System)化油器(Carburetor)喉管(Venturi)可变喉管(Variable Venturi)汽油泵(Fuel Pump)惯性增压(Inertia Change)进气管(Intake Manifold)节气门(Throttle Valve)空气滤清器(Air Cleaner)汽油喷射系统(Fuel Injection)空气流量计(Air Flow Meter)节气门体(Throttle Body)汽油喷嘴(Injector)单点喷射(Single Point Injection)自然进气(Natural Aspiration)涡轮增压器(Turbo Charger)中冷器(Inter Cooler)爆振(Knocking)爆振传感器(Knock Sensor)机械增压器(Super Charger)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