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安全制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969995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勘安全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勘安全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勘安全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勘安全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勘安全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勘安全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勘安全制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坚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及 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安全。2、安全大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由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要深入测量一 线和室内工作场所,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发现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各部门 及时定人、定时、定落实,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上报安全生产委员会。3、项目部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严禁违章 作业;若解决不了,尽快上报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便及时进行处理。4、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安委会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随时检查各项目开展过 程中的 安全生产情况;各项目部也要经常开展安全生产自查活动,随时发现问

2、题,随时解决,将事故隐患消除,保障安全。5、建立和健全安全检查记录制度, 每次检查都要记录在案,检查人员都要签 字,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未及时整改的, 检查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勒令立即 整改,同时上报安全生产委员会。职业危害预防制度测量行业的职业危害主要来自于作业环境、 作业特点。测量行业工作属于高 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作业环境不确定,环境条件艰险、艰苦,经常远离人 类聚集区,后勤保障相对困难,复杂的危害因素、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 全行为等直接危害野外地质作业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高原、荒漠、 三江源地区。因此必须做好职业危害预防工作。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测量工作野外作业、

3、地形图测绘、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大地水准测量、控制测量、管线测量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二基本预防措施1、每到一个工作区,应建立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 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地质勘探并 把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2、为野外测量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禁止采、食不识别 的野菜、野果防止食物中毒。为艰险地区野外测量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 设备,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3 、禁止单人进行野外测量作业,野外作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 定的营地。4、定期为野外测量从业人员进行体

4、检。保证野外测量从业人员体质适应野外 工作要求。5、为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测量工作的从业人员及时接种疫苗;为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测量工作的从业人员及时注射预防针剂。6、进行野外测量施工时,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 并采取防洪措 施。7、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进行两层或多层地质 勘探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防止重物打击伤害。2m及以上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防止高空坠落。_8_、测量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或者行业标准。9、为防止电击伤害,野外测量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电缆应架空架设,电

5、缆 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加防护套。野外测量电器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 清洁、通风良好处。电器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铁、铝 等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10、野外电、气焊作业点与易燃、易爆物品应相距 10m以上,以防发生火灾 和爆炸。11、野外测量高架设备应设置避雷装置。雷雨天气,禁止在树木下、山顶避雨。12、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测量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13、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 2003)。14、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 辆性能检测。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 10万公里以上安

6、全行车经历。野外测量工作具体预防措施1 、野外营地选择:(1)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2)野外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背风场地。(3)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地大于5m(4) 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5) 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2 、山区(雪地)作业:(1) 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 盖等情况。(2) 在大于30的陡坡或者垂直的悬崖峭壁上作业,应使用保险纯、安全带。(3)山区(雪地)作业,两人间距离应不超出视线。(4) 冰川、雪地作业,作业人员应成对联结,彼此间距

7、应不小于15m(5) 在雪崩危险带作业,每个行进小组应保持 5人以内。(6) 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进行测量作业,气温低于-30C时应有防冻措施或停 止作业。3 林区作业:(1) 在林区作业,应随时确定自己位置,与其他作业人员保持联系。(2) 在林区作业,生火时应有专人看守,禁止留下未熄灭的火堆。(3) 在森林地区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禁区防火规定。(4) 林区出现火灾预兆时,应迅速撤离。林区发生火灾时,作业人员应迅速 撤离到安全地带或者开辟不少于 5m的防火线。4 沙漠、荒漠地区作业:(1) 作业人员应合理饮水。禁止未经检验饮用新发现水源水和未经消毒处理 水。(2)发生沙尘暴时,作业人员应聚集在背

8、风处坐下,蒙头,戴护目镜或者把头 低到膝部。5 高原地区作业:(1)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高原作业, 严禁饮酒。(2) 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3)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 3.5L。6 沼泽地区作业:(1)在沼泽地区作业,应佩戴黑绢网、皮手套,扎紧袖口和裤脚。(2) 在沼泽地行走,应随身携带探测棒。(3)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标识已知 危险区。(4)在沼泽地区作业,应配备救生用品、用具。7 水系地区作业:(1) 水上测量作业,应配备水上救生器具。(2)每天

9、应对船和水上救生装备进行检查。(3) 徒步涉水河流,水深应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8 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作业:(1)调查、进入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探槽,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通风措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2)在垂直、陡斜的旧井壁上取样,应设置绞车升降作业台或者吊桶。(3)洞穴调查作业,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9 特种矿产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1)在放射性异常地区作业,应进行辐射强度和铀、镭、牡、氮浓度检测,采 取防护措施。(2)放射性异常矿体露头取样,应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尽量减少取样作业时 间。井下作业应佩戴个人剂量计

10、,限额作业时间。(3)放射性标本、样品应及时放入矿样袋,按规定地点存放、处理。(4)气体矿产取样,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5)地下高温热水取样,应采取防护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一、安全生产教育由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重点进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方针、政策、安全规程、劳动保护知识、典型事故教训等的教育。二、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对于特种工种,必须参加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专门 的安全技术培训,禁止上岗作业。三、项目部安全生产教育由本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院安全员组织,结 合项目工作的实际特点,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的教育

11、。四、所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经常坚 持安全生产知识的自我学习,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五、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活动和竞赛活动,通 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第一条 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安全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测量从事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缉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中毒事故(以下统称事故)。第四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

12、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公正、依法进行。第五条 安全办公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 报送企业职工安全事故统计 表。第二章事故报告第六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负责 人,总院主管负责人必须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 4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生事故 的单位、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和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等基本情况。第七条主管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对轻伤事故,应转告安全办公室和工会组 织;对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应当报告局经营安全处、当地劳动 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对因急性中毒造成的重伤事故、 死亡事故和重

13、大死亡事故,应当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第八条 事故受伤人员自受伤之日起3 0日内因事故受伤死亡的,应按照第八条 的规定补报。第九条事故发生后,总院有关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人员和财 产,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现 场,必须先经劳动行政部门、人民检察院和有关部门勘查完毕, 并经事故调查组 同意后方可清理;确因抢救人员、财产和防止事故扩大需变动现场的, 必须事先 做出标记、拍照或绘制事故现场图等。第三章事故调查第十条轻伤事故由总院主管安全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工会成员等有关人 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伤以上的事故由总院主管安全负责人积极配合

14、上 级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第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一)总院安委会成员、安全办公室成员、安全员;(二)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第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索取有关资料, 有关人员必须如实提供,不得阻碍或干扰调查和取证,不得隐瞒事实真相或出具 伪证。第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4 0日内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 经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 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写出调查报告。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二)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三)事故性质和事故直接责任

15、者、领导责任者;(四)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六)事故调查组成员签名。第十五条事故按其性质,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类。责任事故,是指由于工作人员的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 或者因科学条件限 制无法预测、预防而发生的事故。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第四章事故处理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致造成责任事故的, 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对责 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和罚款,并报局经营安全处。构成犯罪的,由法律部门依法追 究其刑事责任:(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二)新建或续作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不与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违反国家有关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规定的;(四)设备超过检修期限、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故障、缺陷,又不采取措 施的;(五)作业环境不安全,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不完善,又不采取改进措施的;(六)对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事故隐患,没有采取排除措施或虽采取排除措施,但措施不力的;(七)事故发生后,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或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八)不使用或不正确使用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