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首发的曲折性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9689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营经济首发的曲折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民营经济首发的曲折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民营经济首发的曲折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民营经济首发的曲折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民营经济首发的曲折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营经济首发的曲折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早期民营经济发展的曲折性【摘要】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中国焕发出生机勃勃的面貌。但是,大刀破斧的改革 却步履维艰,因为任何改革在本质上都是没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也正是从此刻开始,中国下定决心放弃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大的国家政策方针达成初步共 识时,温州却悄然孕育着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以温州“八大王”为首的私营经济先驱者率先进入人们的眼帘,他们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为中 国市

2、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是,先驱者也是要为历史付出代价 的,他们所受的苦难在日后看来都有它的必然性,都是值得的。在他们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压之后,民营经济陷入了低谷,中国经济迅速走向了萧条时期。 多年之 后,随着“八大王”事件的平反,民营经济再次曲折发展起来。【关键词】民营经济,“八大王”事件,曲折性柳市镇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温州乐清市所辖,这块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 50万的工业城镇,已经连续占据温州第一强镇的位置长达16年,居全国1000个经济强镇第13位,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扮演了 “样本”重要角色。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陈庆王为代表的一批农民能人就从种植业中脱离,合作创办

3、了社队企业,填补了工业产品由国家控制下的市场空白。尽管这些农民企 业家的积极性屡被打击,但是他们的创业收获却随着打击的持续,为更多当地 农民所知。除了筹资金创办企业,一些缺乏资金条件的农民也不再甘于种地, 成了社队企业中最早的雇员,他们不但从事生产,还以购销员的身份到全国各 地开辟市场。温州由一个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缺乏国家工业部署的 沿海落后地区,一跃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柳市这批带头吃螃蟹的农民 企业家功不可没。观察这批最早创办私营企业的先锋人物,了解他们由农民向 企业家的转变,对于了解“温州模式”的起源,了解中国轻工业以及民营经济 的起步,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随着柳市出现专售

4、五金电器的门市部,农民供销员逐渐分化为像刘祥秀一样的专业供销员和独立供销员。他们不再属于某个工厂,而是自己签合同自己 找货源。 这些独立供销员因没有工厂和银行户头, 只得找家庭工业户挂户经营。 在当时, 这些民营企业家无一例外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但是他们先知先觉, 或为生计所迫,或已闻到市场经济的微小气息,在国家对商品流通和生产的控 制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的转折关头,一脚踏进了商品生产的大门,既承担了巨 大的经营风险,也开创了光彩的企业前程。据乐清乡土地理记载, 1979 年 改革开放后,柳市区供销员有 1.3 万人,年出差达 5 万人次。而在 1982 年温州 出现创业小高潮时, 整个温州

5、地区约有 30 万供销员奔波于各地, 成为让国营企 业头疼不已的“蝗虫大军”。 “一般来说,农民供销员能取得业务额 15%的净 利润。为了谋生,柳市的农民供销员不怕路途遥远、严寒酷暑,只要需货,不 管时间,不计较业务量大小,都能按质按量及时把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质量不 合格可退可换。由于重信誉、讲质量,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乐清乡土地理 记载道。但骤然间,寒流陡降,八大王遭殃。勇于率先从土地踏入工厂的温州农民, 集体遭遇了最严重的一次倒春寒, 那就是 1982 年的“八大王”事件。“八大王” 事件并非偶然,国家动用政府机器,对民间力量突破旧体制的“急先锋”们做 出遏制,明显有着超出经济以外的意味。

6、 1981年 1月,国务院两次发出文件, 要求打击“投机倒把”。随后,浙江省把打击重点放在温州,温州选择了乐清, 乐清又选择了柳市。 1982年,工作组经过 81 天的调查,用汽车把当地通用电 器厂的账本凭证拉走。从该厂 32 个车间诞生的 11个“大王”,当时很多人已 经开始自办生产作坊, 不料还是遭受追查之灾。 11 人中有 8人几乎立即被抓捕: “矿灯大王”程步清被判刑 4 年;“目录大王”叶建华被判刑 3年缓刑 3年; “翻砂大王”吴师廉被关押 63 天,罚款 6000 元“胶木大王”陈银松被收审 50 天。“五金大王”胡金林选择了出逃。政策的摇摆和环境的多变,常常令农民 企业家们觉得

7、疑惑。 1982 年,“八大王”被查,对“五金大王”胡金林的通缉 令在长达两年内都还有效。但是同年底,温州却决定召开第一次农村专业户、 重点户先进代表会议,对他们进行表彰。“枪打出头鸟”,接到开会通知的人 也都如惊弓之鸟,满腹猜疑。当时的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在调查后发现“八大王案”一天不“翻”过来 搞活温州经济就一天无望。为了给“八大王”平反,重振柳市的民营经济,当 时的柳市居委会干部石锦宽说,他从1983年开始,三上北京八进杭州百跑温州, 前后写了 130万字的申诉材料。最悲情的一次,申诉书甚至被写在了一块1米长、1.2米宽的白色的确良布上,有12人在上面滴血按下了手印。这块申诉布 被送进了北

8、京,胡耀邦批示“立足帮助,打击不妥”,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复 查“八大王”案件。在袁芳烈的主持下,“八大王”案发两年后终于获得平反。 短短两个月后,乐清县柳市镇的低压电器门市部一下子猛增至 1000多家,是八 大王事件前的3倍,笼罩在温州上空的阴霾正在退去,温州民营经济从最低谷 从新开始迅速发力了。 1981年10月,继1936年和1957年以后,费孝通第三 次访问江村经济一书的原型地江苏南部的开弦弓村。 他对这里的“草根工业”极度赞赏。此时的温州,还未受到费孝通的关注,这里的民营企业还 要经过一番寒彻骨,“温州模式”也要在“苏南模式”成型很多年后才被提出。 从1982年“八大王事件”闹得沸沸扬

9、扬,到1985年“温州模式”被正式提出, 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温州被称为“奇迹”。这番历程,是我国个私经济发 展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个中国私营企业最早 萌芽的地方,争议与喧嚣长期存在。在一些人眼中,它是资本主义的温床,而 在另一些人的心目中,它是市场经济的“麦加I每一次的观念交锋,温州总 是首当其冲,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成为了改革立场的“温度表”。民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1978年党的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性时期,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个体经 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力的补充,时代在发展,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

10、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内的城乡个体劳动 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私营经济也 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力的补充。1988年4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 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 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于私营经济的 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同年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管理条例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 经济社会改革的目标,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 资经营补充多种经营成份长期共同存在。新事物的发展很不容易,尤其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它都有一段艰 难的曲折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 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这是一切新事 物发展的途径。中国早期民营经济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它的发展离不开以“八 大王”们为首的先驱者的努力和付出。虽然曾遭受过打压和重创,但中国早期 民营经济依然以其强大而顽强的生命力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