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试验修订本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968032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试验修订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扬州慢试验修订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扬州慢试验修订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扬州慢试验修订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扬州慢试验修订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慢试验修订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试验修订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慢导标显示屏幕1. 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2. 重点领会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3. 注意两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前课苏辛词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的区别;4. 背诵这两首词并熟记雨霖铃和扬州慢两种词牌格式。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先看自学提示,再结合课文注释,弄清两词大意。可先做完能力演练题库中的跟踪试题。雨霖铃一词重点要注意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缠绵婉约的风格。寒蝉雨歇,烟波暮霭,晓风残月,都是暗淡而凄凉的景;执手相看,多情离别,风情无处说,抒发的是低沉伤感的 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环境气氛和主体情感融为一体,刻划出一对恋人依依惜别

2、难舍难分的情景。扬州慢一词要重点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低沉的感情基调,以及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等凄惨、冷落的气氛使作者伤今怀古,不禁产生 昔胜今衰之感。此外,还要注意体会化用杜牧诗诗所产生的新的艺术意境。【思路结构】雨霖铃一词写于作者仕途失意又失去爱情慰藉之时,心情抑郁,生活前途更感暗 淡无光。因而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均凄凉低沉。上阕写与情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以写景为主, 但字字含情;下阕想象别后的生活场景抒发痛苦之情。结构图:扬州慢一词表达了作者感怀家圆、伤时念乱的心情。上阕全写眼前实景,写出了 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纪行写景扣紧驻、看、想、闻开展描

3、述层次;下阕伤今怀古以杜牧当年扬州诗之 胜反衬现在扬州之冷清萧条,扣住扬州著名的代表性景物 二十四桥、芍药 来写。结构图: 上阕实写萧条之景景物 1:荠麦青青景物 2:废池乔木景物 3:清角吹寒下阕虚拟设想拟想 1:杜牧才情再高亦难赋深情拟想 2:桥月仍在,玉人已无拟想 3: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疑难指津】雨霖铃的景物描写与抒情的关系:一是景物特征鲜明。“寒蝉”“骤雨”“烟波” “暮霭”“杨 柳岸”“晓风”“残月”都是暗淡凄清且具有较大的联想空间;二是景物含情。试想蝉是寒的、风是冷 的、月是残的、柳又有留意,怎不引起留恋与哀愁呢?这便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

4、诗句的引用?: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 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状写 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 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语言揣摩】1.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评析:这是柳永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妙就妙在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答,韵味 无穷。更妙的还在于景物鲜明且又含情。“杨柳岸”“晓风”“残月”三项景点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幽静而开阔的意境,引人入胜。另外古人有折柳

5、相送的习俗。“留”“柳”谐音, 折柳相送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诗经采薇“昔人往矣,杨柳依 依”写的就是离别之情。 更兼之风月关情,何况是拂晓之凉风,黎明之残月。因而,“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写实景,暗写别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运用:中国古代诗词往往诗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可配画画可配诗。该句诗兼有诗情和画意,请试 为之配画。只要能体 现主要大意 即可。示 例如右:画中有流水 潺潺,扬柳依依,晓 风拂拂,燕子飞飞, 残月隐隐,诗人提壶 独行,似醒似醉。2.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评析: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

6、,作者不禁想象 到将来芍药盛开,而名都已成空城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声长叹,宛如百感交集,把伤今怀 古之情推先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运用: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二十四桥边的红药仍一如既往的在纵情的茂盛的年复一年的 开放,但是又有谁来欣赏与采摘呢?(翻译与扩写 )【名题讲析】1.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1995 年全国高考题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 “绿肥红瘦”中的“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冷

7、。C 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念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讲析:本题选用了宛约派李清照的词作名篇,词中亦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四个选择项分别考了词语的含 义、词语的炼字炼意、词作的思路、词作的表现手法,都是古诗词鉴赏的基本要素。A项是分析“不消”二字的深层含义,从全词立意看A是正确的;B项是对炼字炼意 的分析,这里 “绿”“红”“肥”“瘦”都是借代手法,体现作者炼字的新奇,历来颇受称颂把玩,分析也是正确的;C项是对词作思路的概括,词虽简短,却有叙事过程和抒情层次,分析正确;D项鉴赏的角度是表现手法,作者寓情于事,融情于

8、景,并非“直抒胸臆”,因而D项分析不当,应选 D项。【风景剪辑】剪辑 1: 柳永字耆卿,名三变。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及失意文人见长,且多寓以同情之意,市井特声鲜明,语多俚俗,深受歌妓和笛工们的赏识和欢迎。初试不第,作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后再次应试,宋仁宗故意将其黜落且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是柳永便自 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剪辑 2: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 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 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

9、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宛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 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 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宛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宛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能力演练题库【跟踪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宛约派的一项是: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C.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2.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B、便纵有/千种风情D纵/豆蔻词工,青楼A.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C.自/胡马窥江去后梦好3. 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都门帐饮无绪B. 暮霭沈沈楚天阔C. 夜雪

10、初霁 天晴绪:心情、情绪暮霭:傍晚的云气霁:雨、雪停止,D. 解鞍稍驻初程初程:指 整装待发4. 下列词句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 乱造成的惨状。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二. 填空题:5. 北宋时期使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的是号称“慢词”圣手的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 ;开拓题材领域, 突破

11、音律束缚, 创立豪放词风的是 ;南宋初期豪放派的首领是 词风力求典雅,代表格律词派的作家是 字号 。6. 阅读下列四首杜牧的诗,按要求填空:赠别 (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恵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春尽江南草木凋。叹花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请把下列四句诗分去:A.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B.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C.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D.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_ 提高试题】三. 阅读下面柳永的一首词,完成7 -10题: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

12、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 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 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注:“颙望”即仰望;“争”同“怎”。7. 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B. “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C. “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D. “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8. 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一句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 句在全词中所起

13、的作用是相同的;B. “红衰翠减” 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C.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 无声胜有声的效果。D.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9. 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的忧愁。B. 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划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C. 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

14、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 雨霖铃中抒之情别无二致。D. 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四. 阅读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一词,完成10-11 题:浪 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0. 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零,实际上是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B. “无限江山”和作者另一首词的词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所指是一样的,都是指南唐山川。C. “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

15、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的客人身份。D.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感叹自己大好时光已去, 昔荣今衰简直相隔天地之遥。11.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词上阕从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和悲愁交织在一起。下阕重在抒发亡国之痛。B. 词中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亡国之君形象。全词都运用描写手法,把人物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C. “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的。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引用。D. 诗中运用白描、对照、比喻等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五阅读姜夔永遇乐一词,完成 12-14 题: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