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966945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课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科目 地理教学对象高一课时 1课时提供者李美玲单位五寨县第一中学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纵波与横波的区别;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2.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深度、厚度、物质状态等;3.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定义、组成、相互联系;4.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热爱探索科学的精神。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第四节,在前三节学习了行星地球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学习地球的内部构造,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由内而外

2、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教学内容有: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过多涉及到物理学知识,鉴于高一学生物理学知识还未深入到一定的程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教师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用形象直观的视频动画来类比解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对比分析法、看图分析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横纵波的区别与各自特点;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组成和特征;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划分、组成和特征。教学难点: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地球各圈层

3、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战的三大壮举。目前,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可谓上天有路,但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是入地无门。那么地球内部到底什么样子呢?是否像传说中那样有十八层呢?今天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分组探究】主题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学生阅读课本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掌握相关知识【分组探究】主题二:地震波及其在

4、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读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震波特点,培养读图、析图、分析资料的能力。)1、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在传播速度上有何差异?2、假设某次地震发生后,横波和纵波都传播到地面,人的感觉会不会有差异?请说明原因。3、地震产生的破坏主要是由地震波对地面的冲击造成的,你认为横波的破坏大还是纵波?请说明原因。4、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波在均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稳定的,如果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均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又是怎样?5、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传播介质的要求是否相同,存在什么差异?人类利用横波和纵波的这一性质可以勘探海底的油气资源,你能简单

5、的说说原理吗?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知识【分组探究】主题三: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划分界面读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思考(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合作探究能力)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出现突然急剧的变化?这两个位置叫什么名称,它们因何得名?2、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3、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是否可以进一步划分?学生讨论学生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原理),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填写学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6、,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空间观念。【分组探究】主题四: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特征读图1-4-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思考1、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物质是什么?地球从外向内,三个圈层组成物质的密度、厚度、压力和温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地壳的厚度是不是均一的?陆壳和洋壳的厚度有何差异?3、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否一致?在图中找到软流层的位置,结合提供的材料掌握软裂层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课本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在立体空间中应用,在填、画图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再现,构建地球内部圈层的空间模型。【分组探究】主题五: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读图地球外部圈层示意

7、,思考:1、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没有明显的界限?2、地球外部圈层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3、地球外部圈层之间以及它们和岩石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4、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中,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一层?谈谈你个人的看法。如果大气圈、水圈或者岩石圈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对生物圈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学生阅读课本后思考问题并讨论得出小组借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探究讨论,从物质形态、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等方面了解地球外部的同心圈层,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最后绘制地球圈层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加深学生对教材的把握与理解。七、课堂小结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

8、,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特别是生物圈,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样,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内部圈层1划分的依据:地震波2划分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3划分的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二、外部圈层1、大气圈、2、水

9、圈、生物圈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给予形成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足之处:上课语速可以稍慢,尤其是重难点的地方,可以适当地提高音量,或稍作停顿,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要学会全方面调动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最好一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兼顾到所有学生的激情。我想,新课程强调的全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并不是形式上的“动”,更应是思维上的参与。今后在这方面还应多研究,力争

10、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此外,在板书的设计上要更加精练。十、作业布置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海洋.盆地.平原.大陆断层2.目前用人工爆炸探测地下石油资源的方法A.使石油资源汇集 B.用人工爆炸产生的地震波,间接了解地表以下的物质性质C.地震波通过古登堡面时速度加快D.仪器先测到横波3.关于软流层的错误叙述是A.位于地幔的上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4.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_,Bl和B2_,F是_(2)A和Bl的分界面是_面,D和E的分界面是_面(3)C是_层,这里可能是_的主要发源地之一。(4)岩石圈的范围是指_(用字母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