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2教科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96685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2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2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2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2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2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2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2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2教科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传统课文,讲述了列宁小时候有一次去姑妈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但是,在当时没有承认。回家后,他在妈妈的帮助下,写信给姑妈,主动承认了错误。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诚实的列宁,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列宁。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师出示画像,再通过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以读为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感悟与思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设计理念:1以读为本,注重读书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2、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感悟与思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2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正音、阅读等方面的多功能作用,实现汉语拼音的阶段性学习与长期学习的有效整合。3突出本套教科书的特点,坚持在阅读中识字,增加生字的复现率,达到多识快识的目的。4立足文本,适当延伸,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补白,发展语言,拓展思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碎”等10个生字。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1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诚实的好品质。2体会文中人物对

3、话的语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小礼物,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后,说出画面内容,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齐读后问:“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要想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要求:1、尽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2、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三、检查效果。1、出示生字词(生字加拼音)指名读,强调“宁”“岁”的读音。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正音。四、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注意长句子的读法。五、再读课文。要求:1 、努力把句子读流畅,争取把整篇课文读流利。2、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4、3、课件出示列宁画像。简介列宁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用图像导入,在感官上给学生以初步印象,再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意图:其一,通过几次通读课文,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与汉字反复见面,落实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其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分散识字的难点;其三,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与文本对话的实践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落实课标关于“整体感悟”的要求。六、分段细读课文。(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注意讲的是列宁多大时候的事,是在哪儿发生的事。弄懂“做客”的意思:到别人家,自己是客人。提醒学生“做

5、客”的“做”,是“做工”的“做”。然后,自由读第一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列宁小时候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二)问:姑妈家的花瓶是怎么打碎的?要抓住“不小心”这个词,出示课件,使学生知道,在捉迷藏的时候,列宁没留神,碰了一下桌子,桌子一晃动,花瓶掉到地上,打碎了。由“不小心”这个词可以看出,列宁不是故意打碎花瓶的。然后,自由读第二段。指导朗读。(三)指名读第三段,想想这段一共有几句话。问:第一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孩子们没注意打碎花瓶,还在互相追赶。要抓住“正玩得起劲”“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等词语,使学生明白这时表兄弟、表姐妹都没有发现列宁打碎了花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注意”“互相”在句子中的意

6、思。问:第二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姑妈看到了,问花瓶是谁打碎的。要指导学生读好姑妈的话,读出疑问的语气。问:第三、四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的回答。表兄弟、表姐妹的回答用的是感叹号,说明语气十分肯定,要指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列宁是怎么回答的呢?要让学生注意,虽然答话相同,但是低声说的,后面用了句号,语气不十分肯定。因为列宁是顺着表兄弟、表姐妹的话说的,他知道自己说了谎,所以不敢大声回答姑妈的问话。通过“低声说”和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列宁不是爱说谎的孩子。问:第五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姑妈笑着说的话。要让学生知道,姑妈嘴上这样说,但心里明白花瓶是小孩子打碎的。问:第六句讲的是什么?

7、讲的是孩子们听了姑妈的话的反应。列宁为什么没有笑?因为列宁正在为自己说了谎感到难为情,所以他没有笑。这又可以看出列宁一向是个诚实的孩子。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先讲花瓶打碎后孩子们没有注意,再讲姑妈知道了问是谁打碎的,接着讲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然后讲姑妈听了孩子们的回答说的话,最后讲孩子们的不同反应叙述的顺序十分清楚,句与句的联系十分紧密。问:这段主要说了什么?主要说的是列宁当时没有告诉姑妈花瓶是他打碎的。读讲这一段,要指导学生观察投影片。借助图画帮助学生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五)指名读第四段。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决心改正错误?“不说话”“不高兴”说明心里难过。“把打碎花瓶

8、的事告诉了妈妈”,说明认识到说谎是不对的,决心改正错误。再自由读这一段,知道主要说的是列宁写信向姑妈认错。(六)指名读第五段。问:姑妈在信上说了什么?“你做错了事”,这里的“事”指什么?(指打碎花瓶和说了谎话)想想看,列宁在给姑妈的信上说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从“妈妈叫他写封信承认自己说了谎”和姑妈回信的内容可以知道)再自由读第五段,知道说的是姑妈称赞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七、拓展延伸,回归整体。模拟回信,训练表达。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列宁的身份说说如何向姑妈道歉。设计意图:其一,抓住文本的空白处,模拟回信,进行个性化的补白,通过表达训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其二,通读全文

9、,回归整体,对文章有更完整的印象,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其三,通读全文检查朗读训练的效果。八、小结课文。说说你喜欢列宁吗?为什么?附送: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谁打碎了花瓶教案教科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瓶、碎、承、谎、邮、递”6个字。2.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做诚实的孩子的好品质。3.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2.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的道理。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识记生字一、简介列宁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记住三、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1.齐读生字卡片

10、,教师注意纠正个别读音。宁:鼻音。声母是“n”,不是“l”。诚、床:读翘舌音。2.同桌检查生字读音,互相订正。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卡片,“姑、妹”,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习这两个字的。(姑妈和妹妹都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2)出示“诚”字卡片,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个字的。(3)出示“互”字,你觉得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教师指导笔画笔顺:横、撇折、横折、横。第二画“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4)出示“宁”、“客”,你认为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宝盖头要写得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5)出示“间”、“床”。教师告诉同学,这两个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床”字的

11、“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左上要包住右下。四、学写生字1.学生在课后练习第2题的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2.同桌互相检查评议。五、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为什么?(下节课解答)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扩展练习一、复习生字二、继续上节课的学习1.上节课大家已读了课文,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书,在书上找出签字。(1)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能说出根据课文是从哪里知道的)(2)同桌讨论一下,这篇课文除了列宁写信给姑妈承认打碎花瓶的事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2.请同

12、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说明列宁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的词语。把它写在小纸条上。3.教师从纸条中筛选后板书:低声说没有笑不说话(不高兴)写封信承认4.请同学们想一想,打碎花瓶后,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和语气怎样。自己边读边体会。5.指板书小结: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打碎花瓶后心中很不安,姑妈问起时没有承认(低声说),当姑妈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时候,别的孩子都笑起来,列宁(没有笑),列宁回家后,心里很难受(不说话),后来给姑妈(写封信)(承认)了错误。三、进一步理解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哪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你能看出图上谁是列宁吗?2.教师检查。3.小组讨论:花瓶自己会

13、打碎吗?姑妈为什么要这样说?4.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的意见。四、指导朗读1.教师引导:列宁打碎花瓶后心里很难受。姑妈知道列宁一向不爱说谎,出于爱护,才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读列宁和姑妈的话。2.自己试着读一读第3自然段,然后同桌再互相分角色读一读。3.教师扮姑妈,学生自愿扮列宁,全班同学扮表兄弟表姐妹,读课后练习第4题的句子。五、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1.想一想,列宁给姑妈的信会怎么写?请你把列宁给姑妈写信的内容写下来,等会儿念给同桌听一听。2.指名读给同学听。3.听了x x同学读的信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4.齐读姑妈的回信。六、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拓展1.教师用红粉笔板书:做个诚实的好孩子。2.引导: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有时候做错了事,当时没有勇气承认。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谁愿意把这些小秘密告诉老师和同学?(每当同学讲完自己的故事时,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他)3.小结:我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