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95752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一、2020年东城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题。(共12分)念奴娇毁舍后作【1】姜夔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褋。因觅孤山林处士【2】,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3】吾老,可怜情事空切。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注释】【1】姜夔杭州的住宅因遭火灾被毁。【2】林处士: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生不仕。【3】一丘:指隐居。11下列对本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3分)A作者曾客游湘中,在湘水边听瑟,澧水边捐褋,这样的记忆仿佛还并不遥远。B寓居杭州时,作者曾到西湖孤山寻访林逋隐居的胜迹,足踏残雪,赏梅寄情。C面对丑女供花,粗仆斟酒的简单贫寒生活,作者只能无奈地卧看青门外车辙。D作者本想在其住所隐居终老,不料此时却意外遭火毁舍,使美好的愿望落空。12对本词下阕典故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借仙人口吻,以沧海桑田的自然规律劝慰自己不必对毁舍一事过分执着。B四五句,以在王谢堂前留恋的燕子期待秋风不忍离去,劝慰自己看淡眼前的苦恼。C六至八句,以春秋吴越争霸之地只剩青山芳草,劝慰自己要珍惜当下的平静生活。D最后两句,以曹操短歌行中乌鹊绕树、择枝而

3、栖,劝慰自己要继续寻找明主。13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对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有这样的评论:“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三国英雄人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表达了江山依旧,英雄早已不在的怅惘,杜甫蜀相“ , ”,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高考结束,你在班级毕业留言册上写下古诗“ , ”,劝慰同窗无惧路远水长,豁达面对离别。二、2020年

4、西城一模(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山房,山中的屋舍。丁大:作者友人。12. 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理 解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分 ) 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C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 D最后两句用“期宿来”点出与友人

5、的期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期待。13.这首诗结尾一句“孤琴候萝径”中的“琴”,蕴含有见证朋友之间彼此相知的意思。下列诗句中的“琴”也是表达这层含意的一项是(3分) A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雍陶韦处士郊居) B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 C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4.“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这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几句。其中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与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中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都写到了“夜(夕)

6、凉”,但表意效果又有区别。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1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 对田园风光作了简笔勾勒。王羲之写兰亭雅集之乐:“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人生路上,有风雨也有晴天,超然物外的苏轼曾就此发出感慨:“ ,归去, 。”学习中离不开积累。如果想表达积累对于结果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引用的古诗文名句有:“ , 。”三、2020年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共12分)水龙吟-莲子王夫之【1】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

7、无赖。拚【2】不含愁,据香密裹, 泠泠珠佩。伴江妃【3】、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 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 悬愁碧海。露冷昆明【4】,霜凋玉井【5】,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 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2】拚:同“拼”。【3】江妃: 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5】玉井:井的美称。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 B.“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

8、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13.“空望眼、悬愁碧海” 一句中“悬”字化无形为有形,下列诗句的“悬”字也具有这一表达效果的是(3分) A.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B.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C.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D.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14.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结合本词和下面离骚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9、以为佩。制芙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古代文人常借助不同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描写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中用“,”的春日景象,表达回归田园的喜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周瑜“ ,谈笑间, ”的儒将形象,对比出自己的落寞无奈;诗人 们还常借用芳草的形象表达愁情,如诗句“,”。四、2020年朝阳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共12分)风流子京口怀古曹贞吉三山围铁瓮,孙郎后,今古几英雄?忆北府参军【1】,寄奴王者,金戈铁

10、马,横据江东。凌歊【2】上,歌风追汉帝,置酒宴群公。一代伟人,龙行虎步,十年征战,洛下关中。 只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算碻磝【3】战地,几多白骨。金焦名胜,两点青峰。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注释:【1】北府参军:指刘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参军。【2】凌歊:指凌歊台,相传是刘裕称帝后所建。【3】碻磝:古地名。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凌歊上”三句,写刘裕在凌歊台上大宴群臣,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B“佛狸祠”“社鼓”“战地”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C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D本词从

1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脱化而来,于旧词中翻出新意。13下列对词中写景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三山围铁瓮”一句,点明京口独特的地理形势,气势雄浑。B“烟树冥濛”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令人感慨草木无情。C.“两点青峰”中“点”字传神地表现出青峰在旷远天地间显得小了。D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14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到了历史人物刘裕。请概括两首词中刘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比较两首词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6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12、,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古人常借“风雨”表情达意。荀子在劝学中用“ , ”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苏轼定风波中“归去, ”蕴含了人生的旷达。面对一时的困难,我们可以用古诗文鼓励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又如“青山遮不住, ”。 同学写作文时,想引用古诗文描写秋天的色彩,你建议他用“ , ”。五、2020年丰台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

13、首宋词,完成1214题。(12分) 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雁霜【1】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2】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注释:【1】雁霜:严霜。【2】鳞鸿:鱼雁,此处代指书信。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不仅写了梅花的姿态,还写到了梅花的内心及命运。B本词借物抒怀,借写梅花寄托了词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C辛弃疾词作善于用典,“瑶池”两句运用典故传情达意。D本词风格以沉雄豪迈为主

14、,以细腻柔媚为辅,格调鲜明。13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溪奁”一句,写梅花生于溪边,似美人以溪为镜,在寒夜中梳妆。B“倚东风”两句,由虚转实,写梅在春风中转盼一笑,使万花失色。C“粉蝶儿”三句,写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意味深长。D“但伤心”两句,表面写梅花冷落伤感,其实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14.请从梅的形象、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等三方面,比较本词与辛弃疾青年时期词作生查子重叶梅的不同之处。(6分)生查子重叶梅辛弃疾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1】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注释: 【1】江妃:即梅妃,性喜梅,所居处植梅。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杜甫春夜喜雨颈联“ , ”对比鲜明,“黑”与“明”映衬,云厚雨足,给人美感。子路、曾皙、冉有、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