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95640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本程序制定食品加工过程环境微生物监控程序时应当考虑的要点,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参照执行。 一、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控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验证或评估目标微生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确保整个食品质量和安全体系持续改进的工具。 二、本程序制定食品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程序的要点。 三、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主要包括环境微生物监控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环境微生物监控主要用于评判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状况,以及找出可能存在的污染源。通常环境监控对象包括食品接触表面、与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邻近的接触表面、以及环境空气。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主要用于

2、评估加工过程卫生控制能力和产品卫生状况。 四、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涵盖了加工过程各个环节的微生物学评估、清洁消毒效果以及微生物控制效果的评价。在制定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a) 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以及不符合情况的处理等; b) 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指标:应以能够评估加工环境卫生状况和过程控制能力的指示微生物(菌落总数)为主; c) 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的取样点:环境监控的取样点应为微生物可能存在或进入而导致污染的地方。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取样点,也可以根据经验或者积累的历史数据确定取样点。过程产品监控计划的取样点应覆盖整个加工环节

3、中微生物水平可能发生变化且会影响产品安全性或食品品质的过程产品。 d) 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的监控频率:应基于污染可能发生的风险来制定监控频率。可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或者积累的历史数据,确定合理的监控频率。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应是动态的,应根据数据变化和加工过程污染风险的高低而有所调整和定期评估。当指示微生物监控结果偏高或者终产品检测出致病菌、或者重大维护施工活动后、或者卫生状况出现下降趋势时等,需要增加取样点和监控频率;当监控结果一直满足要求,可适当减少取样点或者放宽监控频率; e) 取样和检测方法:环境监控通常以涂抹取样为主,过程产品监控通常直接取样。检测方法的选择应基于监控

4、指标进行选择; f) 评判原则:应依据一定的监控指标限值进行评判,监控指标限值可基于微生物控制的效果以及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来确定; g) 微生物监控的不符合情况处理要求:各监控点的监控结果应当符合监控指标的限值并保持稳定,当出现轻微不符合时,可通过增加取样频次等措施加强监控;当出现严重不符合时,应当立即纠正,同时查找问题原因,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微生物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五、监控项目:环境的微生物监控、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一)环境的微生物监控1、食品接触表面取样点:工器具及其他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表面。监控微生物:菌落总数。监控频率:验证清洁效果应在清洁消毒之后,其他每月一次。监控指标限值: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2、与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邻近的接触表面取样点:设备外表面监控微生物:菌落总数监控频率:每月一次监控指标限值: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3、加工区域内的环境空气取样点:靠近裸露产品的位置。监控微生物:菌落总数。监控频率:验证清洁效果应在清洁消毒之后,其他每月一次。监控指标限值: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取样点:干燥间内干燥后的产品。监控微生物:菌落总数。监控频率:开班第一时间生产的产品及之后连续生产每月。监控指标限值: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