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二初中化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95550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二初中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二初中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二初中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二初中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二初中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二初中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二初中化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X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化学模拟考试卷二第一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2 O 6 Na 23 l 35. Fe 56一、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1. 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以下叙述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B. 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C. 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 人体吸收氨基酸后,结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A. 二氧化碳 干冰 C2 碳酸钠 纯碱 Na2CO3C氧化钙 石灰石 CaO . 氢氧化钠 烧碱 Na3. 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

2、范围如下:水稻7、棉花6.0.、甘蔗.0、烟草50.0、茶树5.05.5。取某地土壤浸出液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略显蓝色。则这种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A 水稻 B 棉花 C 甘蔗 D. 茶树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回收废金属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5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 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C. 摩擦创造了电荷6.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夹子处于关闭状态。现将NaH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待充

3、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B. 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C.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 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7.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 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B100 mL酒精和100m水混合,体积小于20 mL分子是有质量的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 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C. 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红色.

4、 铁粉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显黄色. 下列情况: 煤的燃烧; 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燃放鞭炮; 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 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A. B C D.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锈 FeO3+4HC=2FeCl2+3HB. 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Cu+AgCl=uCl2Ag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CCO32OD. 制取少量硫酸镁 gl2+Na2O4gSO2aCl11.下列实验设计不可行的是A加适量稀硫酸以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 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氢气 用稀盐酸除去铜粉

5、中的镁粉D 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选用CaCO3粉末除去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12右图中M、N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表示M、N两种物质在1时均达到饱和. M、N两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2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C 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两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D 时,、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13. 木糖醇(C5H12O5)是一种广泛用于口香糖的防龋齿食品。下列有关木糖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物质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B. 该物质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C. 该物质中碳、氢、氧

6、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1D.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四套实验方案,证明固体炭粉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其中可行的是. 在样品中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B. 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是否有固体剩余C.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样品,恢复到原温度后,固体质量是否减小 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是否呈蓝色15. 将一块方糖投入一杯水中,方糖不断溶解,水变甜了;若将水温提高,再投入方糖,方糖的溶解速度加快。通过上述现象,我们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微观粒子间是有间隙的 B. 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加快6 安全生活离不开化

7、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不能饮用.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作为调味品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D 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排气7 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一种氨基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能力,半胱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半胱氨酸属于无机物 B. 半胱氨酸属于氧化物C. 半胱氨酸属于化合物 . 半胱氨酸由5个原子组成18.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A. H、2 B. N2、O2 C.CO2、O D 2、Ar 19. 人体

8、血液中钾含量偏低,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将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补钾;一种医用含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NO3的白色沉淀,该化合物是 . KNO3 B. 2O3 .KCl D. KO0 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B. 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C. 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21. 化学物质对人类有利有弊,对于碳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C 单质碳能将

9、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可以用于制备某些金属D. 单质碳在密闭环境中燃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因此,不能用炭炉取暖22.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服用含1(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用Na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23. 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和乙一定是酸和碱.若甲为1 g、乙为20 g,反应后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30 g. 若该反应

10、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D. 若甲与丙是单质、乙与丁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某班学生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正方的观 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施用化肥可以使农作物增加产量B 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 化肥肥效快复合肥料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5 下列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做法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的是A 通常情况下,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衣服效果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垃圾也是资源,应分类回收处理 菜刀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不易生锈D. 失火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2 某同学观察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

11、的是A. 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D. 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增大27 国外医学界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下列元素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A 碳 B. 氢 C. 氧 . 碘2.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B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 CuO(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KCl(K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29.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

12、法一一鉴别的是A NaOH HC u4MSO4 B.NaC3 K2SO BaCl2 HlC. K lCCl NaOH D. H4O3 HSO4 NaOH MgCl23. 如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中应加入的试剂是ADCaO3、稀HClNaCO、稀H24、稀2S4Cu、稀2SO4KO3NaCBaC2Ba(O)2第二卷二、填空题(共道小题,共20分)31.(4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合适的物质:可用于制作电极和铅笔芯的是 。“西气东输”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用工业酒精兑制的假酒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被称为21世纪重要金属材料的是 。32.(3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可燃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如下: 取一支大试管,往里加2 m3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镊子取一块白磷投入到试管中,可看到白磷并不燃烧; 往试管里滴加5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碘化钾溶液,不一会儿,可观察到白磷先熔化,继而燃烧起来,发出火光,并伴有白烟生成。(提示:过氧化氢(H2O)易溶于水,在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一种常见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试回答: 碘化钾的作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