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954423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大海中永生教学案例实验小学 申娟一、案例背景 在大海中永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感浓烈的课文。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语言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和高尚情怀,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敬仰与深深思念之情。由于邓小平逝世时,今天的学生都还小,对当时情景知之甚少,对邓小平生平了解也很肤浅。因此如何让学生透过文本语言感悟小平之崇高与伟大,如何让学生情感与文章意境相融合,最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便成为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于这点,本教学在引导学生充分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紧抓“情感”这根主线,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中体验,读中有效达成三维目标。二、案例介绍 (一)课前准备阶段,用“情”搜集。 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探究兴趣。 片断一: 由于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悲痛、低沉的,为让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学中我采取先抑后扬的办法。首先,播放歌颂伟人小平同志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在歌曲中对小平同志有模糊的感触后,为了激发孩子们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欲望,我精心设计了话题: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歌颂谁的? 生:邓小平爷爷 师:(板书邓小平爷爷)。出示图片:谁能介绍一下邓小平爷爷? 生: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构想的缔造者。他把自己的一

3、切都交给了祖国和人民等。 【意图: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认知去解读文本,产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因此,课前各种有关邓小平资料的搜集、阅读、讨论,为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片断二:谈话导入,解题,板书。 师:“永生”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自读课文,读顺课文,读通课文。 生:永生是指永远地活着。 生:是谁在大海中永生?为什么要在大海中中永生? 【意图: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设计二:阅读课文,初步交流,深入质疑。 片断一:1.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知道邓小平爷爷是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

4、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师: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看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生: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3班级交流汇报片断二: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意图: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实施阶段: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设计三:细读课文,解决疑点。 片断一:师

5、:请大家默读课文,利用你们手中收集的有关邓小平爷爷的历史资料,看能否解决: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一问题。 生:因为邓小平爷爷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让广大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起飞了。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生机勃勃。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他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他为此呕心沥血、操碎了心,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如今两岸人民来往更直接、更密切了,骨肉同胞终有一天会团圆。小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带领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力,他成为世界风云人物。所以说邓

6、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师:回答得真好!所以奔腾不息的浪花将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请看投影:(课文第三自然段)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师:读着这段话,想着邓小平的卓越贡献,你的什么情感油然而生?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 生:有感情地读此段。 【这一环节,师作为指导者,让学生学会利用收集的资料理解课文,让学生通过理解感情朗读文体会出这样的

7、内涵:小平同志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片断二:师:接下来我们读课文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谁能有感情地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句话是邓爷爷说的话,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有着一种深沉的爱。 生:我体会到了邓爷爷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师:大家谈得很好!你们是怎样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邓爷爷的丰功伟绩中体会到的。 师:我们一起看录像再次来感受一下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做出的丰功伟绩,好吗? 【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看录像,使学生对邓小平同志的印象会更具体、更深刻,对其丰功伟绩的了解会更多,从而会在

8、内心深处激起崇敬之情。】 片断三:师(顺势引导):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邓爷爷人已去世,为什么又说“在大海中永生”? 【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邓小平爷爷的崇高形象和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教学总结阶段: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师: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完成一篇读后感吧!【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欣赏语言的美,学会在有感情地诵读中丰富积累语言,在读写结合中升华对课文的认识,提高习作能力。】 三、案例评析 这一课我进行

9、了三课时的教学,不忘语文之根本,适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回首整个过程,我觉得下面有几点值得发扬: 1.制定教学计划时,我既重整体又重部分:先从整体入手、突破字音、整体感知。在教学中间再采取运用资料、读课文寻找重点词、句、段来理解、感知和解疑。最后读写结合升华情感。使学习过程又完整又突出。 2.我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整个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提出问题,小组交流,教师重点引导解决,进一步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 3.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达到情感的提升。情感动力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有了。课下人人积极准备,课上人人动脑,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如果在课前搜集资料上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学生搜集什么资料,如何处理,我相信教学时资料的运用会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