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乌梅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95433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参乌梅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参乌梅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参乌梅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参乌梅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参乌梅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参乌梅汤人参乌梅汤(酸甘化阴、微苦泄热法)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西洋参一钱五分 乌梅肉三分 木瓜八分 炙甘草五分 淮山药三钱 带心莲子一钱【主治】【方论选萃】 清吴鞠通:按此方于救阴之中,仍然兼护脾胃。若液亏甚而 土无他病者,则去山药、莲子,加生地、麦冬、又一法也。 【近代验证】例一 张业宗治小儿身动症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9.3) 陈某某,男,5 岁。患儿肢体及颜面肌肉不自主掣动已 10多日,发作频繁,掣动时间510余秒钟。前医予温胆汤加 味及西药安定、维生素 B1 等治之无效。诊见:患儿精神尚 可,形体瘦,发作时无明显痛苦状,纳呆,大便实,小便微 黄。舌淡红,苔薄伴剥苔,脉细。证属气阴不

2、足,肌肉失于 濡养。治以酸甘化阴法。用人参乌梅汤加白芍, 处方:党参、木瓜、淮山药各 10 克 乌梅、莲肉各 8 克 白 芍 12 克 甘草 3 克二诊:服药 2 剂后,发作时间缩短,次数减少,按原方继进5 剂而愈,未复发。例二 张业宗治小儿脾疳案(选自吉林中医药 1989.3 ) 张某,女,L5岁。心烦不安,夜间多啼,微干咳,日趋羸瘦逾月,曾服中西药 治疗效果不显。诊见:患儿多汗,面色不荣,手心烦热,口 干喜饮,食不长肌,大便溏烂气臭,尿黄。舌尖红,少苔, 指纹淡紫。证属脾阴耗伤,虚热土扰。治以养阴实脾,清热 安胃。用人参乌梅汤加味, 处方:党参、淮山药、莲肉、木瓜各8 克 乌梅、麦冬、茅

3、根、山楂各 6克 胡黄连4克 甘草3克 二诊 :2 剂后饮水减少,神情较前安静,咳减,大便略成形。 守原方再予 4剂,并注意饮食调理, l 个月后随访,已复常 态。例三 张业宗治小儿汗症案(选自吉林中医药 1989.3) 王某某,男, 3.5 岁。患儿素体较弱,易出汗,睡中汗出尤 甚已 1周,汗出不温,肌肤较湿润,饮食不思,形体瘦, 脸白神倦。舌淡红,苔剥,脉细。证属脾肺气虚,卫表不固。 治以健脾补气,敛阴止汗。用人参乌梅汤加味。 处方:党参、莲肉、芡实、木瓜各8 克 淮山药、牡蛎各10 克 白术 6 克 甘草 3 克连服 4 剂而愈。【按语】此酸甘化阴,补虚敛津之法。盖暑病之后,暑热伤气,液为 汗耗,症见气阴两虚者,颇不乏例。此方熔酸甘化阴、微苦 泄热、甘味补虚于一炉冶,为暑病后期证治之典范,且正合 张凤逵“继用酸泄酸敛”之意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