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家乡名胜古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95113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近家乡名胜古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近家乡名胜古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近家乡名胜古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近家乡名胜古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近家乡名胜古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近家乡名胜古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近家乡名胜古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近家乡名胜古迹实施学校: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学生年级:七年级指导教师:武金林课题由来“家乡”是一个十分亲切、温馨的字眼,而家乡的名胜古迹及自然风光又集中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同时也反映了家乡的历史风貌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就我们峰峰矿区来说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名胜与美丽的传说。如:南北响堂寺石窟、磁州窑、风月关、常乐寺、老爷山摩崖石刻等国家级、省级名胜古迹,真可为数不胜数。驴年马月的传说、人参娃娃的故事、龙洞珠泉等美丽的传说久传民间.可平时在和学生们聊天及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后才得知,他们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甚少,真可谓“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别说了解其文史背景及文化底蕴了.爱家乡、爱祖

2、国教育有多种形式,而利用家乡有历史意义的遗迹、名胜古迹、旧址进行形象直观的人格化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感;提高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这远比刻板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就拿重建“竹林寺”来说,它的重建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地方历史及地方文化的重视。“上竹林有寺无僧,下竹林无影无踪。”多么神奇的传说,前人留下的那些无价之宝名胜古迹啊!现存在的是多少人用智慧甚至生命将它们保护下来,不存在的只有遗址的(竹林寺、常乐寺、柳泉寺),人们的心情又是何等的悲伤、又何尝不在滴血?为了弘扬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让学生的社

3、会实践活动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在活动中去体会历史文化的价值,认识古代艺术的珍贵及人类智慧的结晶,找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途径,在活动中去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在参观、考察、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由此想到了此课题!活动目标1、通过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名胜古迹的建造艺术、文化背景、石窟、石刻风格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人类祖先的智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抒发学生对家乡丰厚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从古老文化和艺术中体现人类的智慧和知识的重要性,树立“立志笃学,协作创新”的信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家乡,为家乡的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4、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和自觉的保护家乡名胜古迹的自觉行动.活动实施的过程一、活动准备1、课题的确立上课后用多媒体投出一组同学们较熟悉的家乡名胜古迹景点的图片,如:南、北响堂寺石窟、风月关、玉皇阁、老爷山摩崖石刻、磁州窑。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这几张图片你们认识吗?从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又能想到什么呢?(提示同学们要好好想想、用心去看)。并让学生充分的发言,由此从中去发现同学们谈到的“亮点”,并将同学们所提到的有关名胜古迹的问题,归结出共同点。例如:保护古迹啊?发展旅游业啊?弘扬家乡文化啊?等,而后更进一步引导学

5、生“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以“亲近家乡名胜古迹的形式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活动课题。2、组织形式(1)要求同学们自主的探究和了解,主动的调查或考察。以小组活动为主,同学们可自由结成78人的活动小组。(为了活动方便,以居住较近的区域同学组成小组,小组结成后,由小组长报与老师) (2)教师提前为学生发放家长通知书,并撰写活动方案、安全预案等。(3)教师与学生代表提前与响堂寺石窟、风月关、磁州窑及各景点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便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3、制定活动计划(1)组织学生讨论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目的.提出活动要求,提醒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准备相关实践所需材料、标志帽等.()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活

6、动计划。以下是一个活动小组的活动计划,虽有不足,但体现了学生的活动设想、组织能力;活动方案活动主题探访驴年马月的传说指导教师武老师组长高欣丽成员马新华 路怡璇 马晓霞张阳阳 高欣丽 路楠楠主题提出的依据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在风景秀丽的元宝山下,小的时候就听老一辈的人说到过“驴年马月的故事”,据说还和名胜古迹老爷山摩崖石刻有渊源,所以我们就想在这次活动中给同学们一个圆满的答案。探究主题的目的探访驴年马月的传说,弘扬家乡丰厚历史文化,再现人类祖先的智慧。任务分工高欣丽负责采访;马新华负责摄影;路怡璇 马晓霞负责记录;张阳阳 高欣丽负责查阅资料;路楠楠负责整理资料.活动时间008年4月2日活动形式实地考

7、察、采访;参观;图书馆查阅资料。安全保障小组成员要统一行动,一切行动听组长指挥;往返的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骑车、坐车时的安全;准备一些创可贴、绷带、胶布;说话要做到语言美。任何人不许在活动中离队.物质(材料)准备笔记本、数码相机、标志帽、碳素笔、画纸、画板成果形成报告书、采访感受、汇报幻灯片、活动资料准备活动前,为使活动充实,指导教师要提出活动要求(这是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必须),让学生查找和各小组所确立的课题的相关资料,如:要做响堂寺石窟方面课题的小组就要查阅有关响堂寺石窟方面的资料,始建于那个朝代,建造风格,与其它地区的石窟相比有什么不同和优势,等.其它课题小组活动亦如此。在学生有了一定

8、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然后根据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再参观、考察和实践体验,感悟会更加深刻,理解会更加透彻。二、活动开展1、实地考察(1)各小组利用课余、节假日就近实地考察各名胜景点,遗址,了解其具体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如:图片,照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2)到景点后要向工作人员介绍到景点的目的,并请学生作自我及校情介绍(要求学生礼貌自然地将学校的六十年校史,向工作人员做详细介绍,要自然流露出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如:活动中有的小组组长这样介绍:叔叔、阿姨您们好?我们是十三中学的学生,今天同学们你们这里做综合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比如当义务讲解员,给景点搞搞卫生,当一名小记者采访一下游客等等,

9、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我们祖先们过去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由于活动之前已经与景点联系好了,同学们的要求当然得到了满足,活动会进行得很顺利。)()请景点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景点基本情况,并进行自由问答。然后在景点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行参观、考察。当工作人员简单介绍完毕后,有的学生忍不住会问到:A、叔叔或阿姨,景点的周边环境情况如何?对景点是否造成不利影响?参观的人多吗?B、咱们的景点收费也不高,甚至对学生还免费,工作人员的工资怎么解决呢?C、来这里参观的多是些什么人呢?游客有污,损,丢,扔等不良行为吗?、对景点文物的保护采取了那些措施

10、?等等;当得知景点管理上的不容易及维修不易的情况后,学生们的小脸变得凝注多了(当时情景),不过在得知工作人员们如此敬业、默默地在为后人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时,学生们不由得佩服地点着头说:“我们知道了,景点能到现在这个样子都凝聚着您们的心血,所以我们也想尽我们学生的一点力量,帮助咱们宣传一下,您看行吗?”(由于事先与景点取得了联系,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很到位,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就产生愿意为景点做份贡献的想法。)此时,组长要帮助同学从自己在活动前搜集到的资料及参观、考察时得到的资料用简练的语言整理出景点的大概内容,使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更容易。准备体验时所用。2、身临其境 实践体验当学生分角色进行

11、实践体验时,组长要来回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其中,学生张其自己编写的讲解内容是:“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美丽的峰峰来旅游。我为您讲解的是响堂寺石窟的基本概况:它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西南部。它最初开凿于1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公元500-5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现在尚有石窟16座,40多尊雕像,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响堂寺石窟是怎么来的呢? 北齐以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鼓山

12、地处两个都城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在他来往于晋阳和邺城时避暑、游玩和礼佛.现在,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历史的原因,佛寺也不是原来的建筑了,有的甚至只留下了荒凉的遗址,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石窟却保留了下来,以它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可以说,响堂石窟作为中国一个历史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任何石窟都不能取代的。3、活动成果展示(1)当参观、考察结束后,先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自己活动中了解、掌握到的材料,然后将全组的资料根据小组活动的课题筛选汇总,整理出在全班展示的

13、成果.并推选出在全班交流的代表。(2)当以上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做简要的总结,后让各组代表自我编导全班交流程序,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请学生一起来分享快乐与成功,找到努力方向:(学生的收获)展示1:摩崖石刻 艺术瑰宝“探访驴年马月的传说”小组,汇报者:高欣丽同学们大家好,峰峰是我们美丽的故乡,她像春天的甘露,孕育着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峰峰人。那么,作为一个峰峰公民,你对我们故乡的名胜古迹有多少了解呢?下面由我代表我们“探访驴年马月的传说”小组全体成员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小组在活动中考察、采访、查阅、汇总后的成果。老爷山摩崖石刻。位于南响堂寺隔河南岸,元宝山下。始建于唐

14、末.石刻为浮雕式佛教石刻,高不足米,长约0米,上下交错,开龛两排,共7个佛龛,大小造像8尊,分有姿态各异的佛教,密教和道教题材。与南响堂寺、无梁阁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天然风景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爷山摩崖石刻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呢!相传很久以前,鲁班和他的工匠们在修建好南响堂寺后,又准备在老爷山西边的佛爷怀处修建石刻,当石刻修建好一部分后,工匠们由于离家时间太长,都想早点建好回家,所以他们都不分昼夜起早贪黑的干活,住在佛爷怀周边的人们无论白天和夜晚都能听到工匠们干活时锤子、钎子的叮当声。话说一天早起,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有一位起早下地干活的农民,赶着毛驴路过佛爷怀的时候,听到一句问话声,说“

15、老先生,我们修建的石刻什么时候能修好 呵?”(工匠们的意思是想借助于 (老爷山摩崖石刻)人间的“心向”早点修好,好早点回家和家人团聚),下地干活的老农想,整天都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凿山声,好长时间了也没有看到你们修了些什么,所以就顺口说了一句:“驴年马月也修不好”,话音一落不要紧,叮叮当当的凿山声戛然而止,一切都平静了下来。天亮后,人们就在佛爷怀处发现了现在的佛爷像和石刻,其它的以后再也没有发展了。展示2:真爱文物 呼唤文明张晶晶同学在参观、考察完响堂寺石窟后,回想到活动中看到的种种不良行为,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用行动来保护家乡的名胜古迹,写了“叹!响堂寺石窟”。内容如下:这样一个标题令人不快,可这是我真实的感受.据资料记载,就是在1961年,国家出台了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说这是真正由各界专家经过慎重评选的绝无商业操作(那个时代也没有商业操作),而只考虑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化行为.而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在时隔2年之后、改革开放之后的198年才公布的.可见列于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重要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第一类是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第二类就是石窟寺、我个人认为,石窟寺是文物中最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改革开放后“旅游成了一种大产业.有了商业价值,很多地方就被大大炒作一番。响堂山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