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操作材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949083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实验操作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理实验操作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理实验操作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物理实验操作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物理实验操作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实验操作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实验操作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避雷针安装是安全防雷的有效方法。在烟囱顶部竖一金属棒,棒下端连一条足够粗的导线,导线下端连一块金属板埋入地下深处潮湿处。烟囱顶部金属棒的上端须是一个尖头或分叉为几个尖头。有了这样的装置,当空中有带电的云时。避雷针的尖端因静电感应就集中了异种电荷,发生尖端放电,与云内的电相中和,避免发生激烈的雷电、这就是避雷针能避雷的一方面。但这种作用颇慢,如果云中积电很快,或一块带有大量电荷的云突然飞来,有时来不及按上述方式中和,于是有强烈的放电,加雷电仍会发生。但这时由于避雷针高过周围物体,它的尖端又集中了与云中电异号的电荷,如果雷电是在云和地面物之间发生,放电电流主要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因此,不会打在烟囱

2、或构筑物上,只会打在避雷针上了。由此可见,烟囱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作用会减少构筑物遭遇雷击的可能性;到了不可避免时,它自己就负担了雷电的打击,烟囱与构筑物受到了最大的保护。避雷针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寓意是:善疏则通,能导必安。物体尖锐处曲率大,电力线密集,因而电势梯度大,致使其附近部分气体被击穿而发生放电。如果物体尖端在暗处或放电特别强烈,这时往往可以看到它周围有浅蓝色的光晕。小实验: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1 实验步骤(1) 用金属丝悬挂一个金属球,如图1 所示。

3、(2) 用蜡烛火焰将金属球熏黑,如图2 所示。(3) 将熏黑的的金属球放入烧杯中的水中,如图3 所示。(4) 观察金属球颜色的变化。2 实验现象当将熏黑的金属球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时,在阳光的照射下黑色的金属球变成明亮的银白色。若改用单色光照射,则金属球将呈现出与单色光相同的颜色。3 现象解释金属球被熏黑是因为金属球上附着了一层黑色油烟。黑色的金属球改变颜色的原因是:水对油烟是不浸润的, 当金属球放入水中时, 在金属球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层,当光从水(光密介质) 进入空气层(光疏介质)时发生了全反射现象,这样金属球就呈现出明亮的与照射光颜色相同的颜色。原理如图4 所示。万能表工作原理及使用(200

4、9-12-09 23:04:50) 转载标签: 汽车杂谈分类: 汽车改装 万用表”是万用电表的简称,它是我们电子整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万用表能测量电流、电压、电阻、有的还可以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频率、电容值、逻辑电位、分贝值等。万用表有很多种,现在最流行的有机械指针式的和数字式的万用表(见图)。它们各有优点。对于电子初学者,建议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因为它对我们熟悉一些电子知识原理很有帮助。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机械指针式万用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万用表的基本原理万用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只灵敏的磁电式直流电流表(微安表)做表头。当微小电流通过表头,就会有电流指示。但表头不能通过大电流,所以,必须在表

5、头上并联与串联一些电阻进行分流或降压,从而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下面分别介绍。测直流电流原理。如图1a所示,在表头上并联一个适当的电阻(叫分流电阻)进行分流,就可以扩展电流量程。改变分流电阻的阻值,就能改变电流测量范围。测直流电压原理。如图1b所示,在表头上串联一个适当的电阻(叫倍增电阻)进行降压,就可以扩展电压量程。改变倍增电阻的阻值,就能改变电压的测量范围。测交流电压原理。如图1c所示,因为表头是直流表,所以测量交流时,需加装一个并、串式半波整流电路,将交流进行整流变成直流后再通过表头,这样就可以根据直流电的大小来测量交流电压。扩展交流电压量程的方法与直流电压量程相似。测电阻原理。

6、如图1d所示,在表头上并联和串联适当的电阻,同时串接一节电池,使电流通过被测电阻,根据电流的大小,就可测量出电阻值。改变分流电阻的阻值,就能改变电阻的量程。万用表的使用 万用表(以105型为例)的表盘如右图所示。通过转换开关的旋钮来改变测量项目和测量量程。机械调零旋钮用来保持指针在静止处在左零位。“”调零旋钮是用来测量电阻时使指针对准右零位,以保证测量数值准确。万用表的测量范围如下:直流电压:分5档0-6V;0-30V;0-150V;0-300V;0-600V。交流电压:分5档0-6V;0-30V;0-150V;0-300V;0-600V直流电流:分3档0-3mA;0-30mA;0-300mA

7、。电阻:分5档R*1;R*10;R*100;R*1K;R*10K测量电阻:-先将表棒搭在一起短路,使指针向右偏转转,随即调整“”调零旋钮,使指针恰好指到0。然后将两根表棒分别接触被测电阻(或电路)两端,读出指针在欧姆刻度线(第一条线)上的读数,再乘以该档标的数字,就是所测电阻的阻值。例如用R*100挡测量电阻,指针指在80,则所测得的电阻值为80*100=8K。由于“”刻度线左部读数较密,难于看准,所以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欧姆档。使指针在刻度线的中部或右部,这样读数比较清楚准确。每次换档,都应重新将两根表棒短接,重新调整指针到零位,才能测准。测量直流电压:-首先估计一下被测电压的大小,然后将转换

8、开关拨至适当的V量程,将正表棒接被测电压“+”端,负表棒接被测量电压“-”端。然后根据该挡量程数字与标直流符号“DC-”刻度线(第二条线)上的指针所指数字,来读出被测电压的大小。如用V300伏档测量,可以直接读0-300的指示数值。如用V30伏档测量,只须将刻度线上300这个数字去掉一个“0”,看成是30,再依次把200、100等数字看成是20、10既可直接读出指针指示数值。例如用V6伏档测量直流电压,指针指在15,则所测得电压为1.5伏。测量直流电流:-先估计一下被测电流的大小,然后将转换开关拨至合适的mA量程,再把万用表串接在电路中,如图所示。同时观察标有直流符号“DC”的刻度线,如电流量

9、程选在3mA档,这时,应把表面刻度线上300的数字,去掉两个“0”,看成3,又依次把200、100看成是2、1,这样就可以读出被测电流数值。例如用直流3mA档测量直流电流,指针在100,则电流为1mA。测量交流电压:-测交流电压的方法与测量直流电压相似,所不同的是因交流电没有正、负之分,所以测量交流时,表棒也就不需分正、负。读数方法与上述的测量直流电压的读法一样,只是数字应看标有交流符号“AC”的刻度线上的指针位置。使用万用表的注意事项万用表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如果使用不当,不仅造成测量不准确且极易损坏。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谨慎从事,那么万用表就能经久耐用。使用万用表是

10、应注意如下事项:测量电流与电压不能旋错档位。如果误将电阻档或电流档去测电压,就极易烧坏电表。万用表不用时,最好将档位旋至交流电压最高档,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损坏。测量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时,注意“+”“-”极性,不要接错。如发现指针开反转,既应立即调换表棒,以免损坏指针及表头。如果不知道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应先用最高档,而后再选用合适的档位来测试,以免表针偏转过度而损坏表头。所选用的档位愈靠近被测值,测量的数值就愈准确。测量电阻时,不要用手触及元件的裸体的两端(或两支表棒的金属部分),以免人体电阻与被测电阻并联,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测量电阻时,如将两支表棒短接,调“零欧姆”旋钮至最大,指针仍然达不到

11、0点,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表内电池电压不足造成的,应换上新电池方能准确测量。万用表不用时,不要旋在电阻档,因为内有电池,如不小心易使两根表棒相碰短路,不仅耗费电池,严重时甚至会损坏表头。光的全反射:硬币的隐身术 当同学们到你家里来玩的时候,你可以表演一个小魔术,并且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个魔术中的秘密。 在桌子上放着一枚硬币,取一个玻璃杯,把里面盛满水,然后把玻璃杯压在硬币上,这时候,请同学们从杯子的侧面看去,大家会发现,硬币不见了。谁也没有把它拿走,但是从杯口向下望的时侯,硬币还好好的放在那里。 然后,你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给玻璃杯底沾上一些水。再请别的同学来重做这个实验。这一回,大家一定会惊奇地

12、发现:这个魔术不灵了,透过玻璃杯的侧壁,同学们总能看到一个闪亮的硬币。假如你不说出这个秘密,恐怕谁也没有办法再使硬币消失。 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可以解释这个有趣的实验。右图画出了光线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光从空气经玻璃杯底进入水里的时候发生了折射,因为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所以折射光线全都向法线方向靠拢。这使得大部分光线以很大的入射角射向杯子的侧壁,因而发生了全反射。反射的光线又折回水中,从杯口射出,因此从杯子的侧面看不到硬币,而由杯口向下望去,硬币还好好地放在那里。 做这个实验,应该用口比底大的玻璃杯,而不要用上下一般大的玻璃杯。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可以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想一想。 杯底和硬币之间沾

13、有水以后,情况就变了:硬币射出的光线从水中穿过杯底再进入杯子里的水中。这种情况下,杯底可以看成是一块平板玻璃,它的上下都是水,光线通过它的时候方向不变。这样,硬币射出的光线到达杯子的侧壁上的时候,一部分光线入射角并不很大,当然不满足全反射条件,这些光线从侧壁上透射出来使你看到杯底下的硬币。有趣的是,如果硬币只有一部分沾上水,而另一部分没有沾上水,那么你就只能看到沾水的一部分。 还可以用许多其它的方法观察到全反射现象,下面再介绍两个。 找一个又大又深的脸盆,盛满清水。把一个硬币扔在盆底,然后用一个较重的玻璃杯倒扣住硬币(注意,在向下按玻璃杯的时候,不要让杯中的空气漏出来)。这时候,你再从玻璃杯的

14、侧面望去,就会发现玻璃杯变得不透明了,它的侧面象镜子一样闪着银光,并且映出盆底的印花,而硬币却无影无踪了。 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做这个实验:把玻璃杯正立在脸盆里,用杯底紧紧压住硬币。你从杯子的侧面望去,也会发现玻璃杯不透明了(注意,不要让水进入杯内,如果杯子里进了水,就变得透明了)。1. 别看这些实验做起来很简单,要说清它的道理还要费一番脑筋,你自己想想看。 利用光在玻璃的内表面上会发生全反射的原理,可以制成光学仪器全反射棱镜。正如图中所画出的那样:光线垂直射入棱镜的一个侧面,然后以45的入射角投射在棱镜的内表面上。由于玻璃的临界角是42,所以这束光线发生了全反射,反射光从另一个侧面射出来。

15、全反射棱镜能让光线转一个90角,也可以让光线转一个180角,很象一面镜子一样,可是这是一面没有镀银面的镜子,所以它不怕潮湿。另外,它在反射光的时候光的损失也很少,更没有平面镜多次反射形成很多个像的毛病。因为有这些优点,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它代替平面镜来改变光的方向。 钻石之所以光彩夺目,也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钻石是非常珍贵的宝石,它又叫金刚石。天然金刚石并不都是非常美丽的,必须经过人的加工,才能光彩夺目。 右图中画出了金刚石的一种式样。它有五十多个棱边。假如有一条光线从金刚石的上面射入,由于金刚石折射率很大,临界角很小,所以绝大部分光线会在它众多的内表面上发生全反射(见下图),于是,各个方向上,都有它反射的光线,所以看起来总是晶莹透亮,闪闪发光,十分迷人。 用其它宝石或玻璃按同样形状制成的仿制品,都赶不上金刚石光彩夺目,其原因是其它宝石的折射率都比金刚石小,因而临界角大,光线在宝石内没有在金刚石里那么容易发生全反射。 学了上面的知识,你来解释一下:把透明的玻璃打碎成粉末后,为什么会变成雪白的?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